书城科普蓝色国土:向960万说不
14519900000020

第20章 中国海洋与海权(3)

当时的日本刊印者和翻译者无不对此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海国图志》在“幕末海禁告急之时最为有用”,绝对不是其他任何书籍可以与之比肩的。训译者们借此以抒发时局感想,宣传爱国主义,启发民族精神。日本的很多学校甚至将《海国图志》作为教授学生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教科书。

《海国图志》虽然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允许和鼓励,开始了批量生产,但限于当时的印刷技术和工艺,投放市场的数量仍然有限,不像今天一本畅销书只要好卖,那所有书店铺天盖地都是它。日本市场上的《海国图志》各种版本都供不应求,一面世就全部断货,绝对比《明朝那些事儿》要抢手得多。书的价格也是打着滚儿地往上涨,1851年,每本书值银子130文,到1859年,竟涨到了436文。

一本书的价格在8年间上涨了4倍还多,比起今天的房价来丝毫不逊色。日本的学者们四处活动搜集这本书,有机会就买,买不到就借阅,都想一睹为快。他们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一篇一篇地反复阅读琢磨,还专门召开了多场座谈会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比如幕府末期比较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佐久间象山、吉田松阴、桥本左内、赖之树三郎等人,无不是《海国图志》的忠实拥趸,他们四处搜集该书,并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研究,甚至做眉批、写摘要、写心得,并定期组织起来交流心得体会。

吉田松阴接连写了两篇有关《海国图志》的读后感,魏源在书中所阐述的思想给吉田以很深的影响。这些学者、政治家们认真研究,吸取了书中的精髓思想,梁启超说过:《海国图志》给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人的启发绝对不亚于中国的《论语》对统治者的作用,并进而为日本从政府到民间的浩浩荡荡的明治维新埋下了伏笔。

5.海杈与海权意识

中国人进入海洋的历史比西方人早了好几个世纪,早在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就已经出现了海战,西汉政府渡海作战建立了乐浪四郡、东汉马援千舰平复交趾叛乱、唐代白江口之战大败日本、明代郑和下西方的壮观、清代平定台湾的勇武,都说明了中国很早就与海洋打交道了,并且一直没有离开过海洋。

然而,辉煌仅属于过去,中国人在发展出了强大的海洋力量之后,却没有继续前进,反而急剧衰落,在近代史几百年内日益沦为二流乃至三流海洋国家。中国人进入海洋早,却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海洋,反而固步自封,不进反退,不仅丧失了大片海洋领土,也没有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海权观念。

海权问题真正进入中国人的思维,应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自1840年鸦片战争惨败以来,中国屡遭来自海洋上的入侵,丧师失地,主权残破,中国主流社会开始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于是洋务运动兴起,海权意识萌芽,清政府举全国财力,创立了北洋水师。

然而,就在表面的辉煌遮蔽了人们的双眼,当中国人沉醉于“亚洲第一”的海军力量时,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再次惨遭彻底的失败。雄壮的北洋水师当时拥有全亚洲一流的军舰,总吨位远超同时期的日本,可说是傲视亚洲,在全世界也能令人刮目相看,而且水师官兵作战英勇、不怕牺牲,邓世昌即为表率。但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还是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为什么看起来颇为强大的海军换不来国家的强盛,反而遭遇失败?其原因是海权意识的落后。那么,海权究竟是什么?

历史进入19世纪以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的政治、经济都无一例外地与海洋紧密联系在一起,海军就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选择。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不再是一国之事,而是成为世界性的事件了。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给自己的商品寻找市场,就必须进行对外贸易,从而掀起了向海外扩张强占殖民地的高潮,为了强占殖民地而发展强大的海军,为了维护殖民地又反过来进一步发展海军,海洋和海军已经成为了西方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命脉。在海权理论没有出现之前,自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列强就已经在自发地运用海上力量为国家谋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荷兰人是海洋时代的先驱,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紧接着葡萄牙、西班牙迅速崛起,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曾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英国人是海权思想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实践者,他们凭借自己强大的海上力量建立了一个遍及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理论从来都是在实践之后产生的,综合考察了19世纪世界趋势,并仔细分析了荷兰、西班牙、英国等强国的发展轨迹之后,海权理论的创立者、国海军学院院长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版了两本伟大的著作,一本叫《制海权对1660—1783年历史的影响》,另一本叫《制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1793—1812年历史的影响》。这两本书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海权,从而震动了整个世界。

马汉认为:“海权包括凭借海洋或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海权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运用优势的海上力量与正确的斗争艺术,实现在全局上对海洋的控制权力。

可以说,是荷兰人最先开始了海权的实践,而英国人将其发展到高峰,美国人则创立了支持这一世界大趋势的理论。

当马汉完成自己的伟大著作后,美国的小罗斯福将之奉为圭臬,认为这是自己所读到的最为精彩、最为精辟的见解,它解释了西方强国崛起的全部奥秘,揭示了将来百年乃至千年一个国家发展强盛的必由之路。

1901年,小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后,海权理论就被正式确立为美国的百年国策,原本已经有了不错的海军底子的美国更加倾全力发展起一支超现代化的海军——大白舰队,从而开始了美国称雄世界的新时代。马汉在后期完善了自己的海权理论,其所著《海军战略》被全美图书馆协会列为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克思的《资本论》等伟大著作并列的、影响世界的最重要图书。

从此,由西方强国推动,进而确立了世界新秩序的海权理论风行全球。强国无不将海权作为自己国家优先关注和重点发展的国策,并进而形成了一个西方主导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何为海洋意识?简单说,海洋是一座宝库,海洋资源本身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有着与大陆同等的价值和地位。更重要的是,海洋经济代表着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是近代以来发展出来的通过国与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达到双赢的新经济模式。贸易需要运输,最方便、经济的远距离运输只能是海洋。因此,保护海洋权益就是保护一个国家的生命,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军事的本原是经济,“强兵”与“富国”往往有着紧密的联系。纵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横看中西方国家发展历程,我们很难找出一个穷困潦倒、经济凋敝却有着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秦汉时期的中原王朝为什么能打败不可一世的强横的匈奴人,那是因为中原的经济实力比草原民族要发达得多,草原民族天生的彪悍与善战只能支撑他们一时一地的胜利,却不能为他们带来长期的繁荣稳定。唐朝四处征战,势力远至西域,明朝大败蒙古,都是经济实力使然。中原发达的农耕经济远胜于草原的游牧经济,发达的经济足以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常年驻守四方边境,而游牧经济却是四海为家,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常规部队常年维持一个稳定的国土,只能是打了就跑。所以中原文明才绵延千古,得以延续到今天。再看西方国家,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海上贸易当时冠绝全球,荷兰也得以富甲一方,他们有实力也有理由发展一支保护自己经济利益的海军。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横行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也是有强大的海洋贸易经济支撑,英国海军足迹遍布全球,没有经济实力支撑是绝对难以想象的,试问一支常年只花钱却对国家没有收益的军事力量如何能得到长期的发展?马汉对英国有这样的评述:“英国政府的优势在于能利用它的威力巨大的海上力量这个武器。海上力量使它富有,并反过来保护了使它致富的贸易。……它的舰船能够抵达的地方,都有它的势力只要它愿意,它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并且随它一起去的是它的大炮和部队……作为海洋上的统治者,它堵住了海洋上的所有交通干线。”

21世纪已被公认为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最初被人们视为一种经济方便的交通手段,随着现代采矿业的不断发展,到今天已经变身为重要的海洋资源库,海权理论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海权理论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着令其创立者马汉都料想不到的变化,人类未来在海洋上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作为后发之国,中国尤其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树立海权意识,建立自己的海权理论体系,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海洋世纪中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