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国医疗何处去
14519500000018

第18章 让人无法忍受的高药价(2)

他们代表着提成

医药代表的含义原本是指负责向医生介绍药品的性能及告知各种使用禁忌、收集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发现药品新的治疗功能、延长药品生命力的制药企业或医药销售企业的代表。现在医药代表主要作为医药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的营销人员,他们与其他行业的营销人员一样,为了所在企业的药品在所辖区域内建立销售渠道而奔忙着。由于国家对于处方药在大众传媒上进行广告宣传的限制,以及医药代表灵活、机动的工作形式,就使得医药代表成了制药企业产品推广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当制药企业研制出来一款新药以后,就需要医药代表把这种药品的功能、特性向医生进行介绍,并尽力促使医生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使用这种药品,至于作为医药代表应该不断搜集药品应用效果并反馈给制药企业以便提高产品品质这一类的工作内容倒是其次了,主要工作重点还是在药品推广上面,医生选择了所推销药品才是最重要的。对医生来说,当然要尽量与医药科技发展保持同步,不断地获取最新的医药产品信息,而医药代表也正好可以给医生们带来医疗行业最新的药品资讯,同时还能带来提成。

医生与医药代表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虽然有医院里面张贴的“医药代表禁止入内”等要求,但那挡不住医药代表们的笑脸,也挡不住医生虽然比较矜持但又比较诡异的态度,于是双方就在医生工作时间之外,在欢迎医药代表入内的地方沟通上了。

在十几年以前,医药代表这个新兴的职业就是非常吸引人的。

那时医药代表的收入可以达到普通医生的好几倍,这就让不少医生趋之若鹜,由医生改行作医药代表的还真的不少,原本是医生的医药代表对两个行当都非常了解,做起推销药品的工作就相当得心应手了。现在药品竞争程度更为惨烈了,在药品推销之战中,很多医药代表逐渐异化成为完全意义上的销售人员。他们的报酬多是按件提成的,为了提高产品销量他们就要千方百计地与医生们拉近距离,以各种交际方式和医生们沟通感情,上面说过的“艾滋门”事件也应该算是一种沟通方式吧。

医药代表这个职业世界各地都有,凡是有制药公司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医药代表。从20世纪的80年代,医药代表是随着国际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中国的医药代表和他们的外国同行有好多不同之处,中国的医药代表中除了毕业于医学、药学专业的人员以外,很多是毕业于与医药无关的专业,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医药代表的文化素质还是比较低的,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开展工作,甚至文化素质很低的医药代表还可能拿下销售数额巨大的单子。奇怪吧,当你明确其中的潜规则以后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医药代表,从本质意义上说,大多数都可以称作是公关代表或销售代表。这些人就算是缺乏一定程度的医药知识背景也没关系,只要掌握好熟练的销售、公关技巧,占有足够用社会资源就可以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医药代表必须能够调动起来医生的积极性,否则就没法继续开展工作。怎么才能把医生们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呢,要知道医生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怎么会轻易随着医药代表的指挥棒而动?这好办,医药代表在出门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功课,也获得了公司的授权,很多制药企业通常会将产品售价的20%到30%预留作为临床促销费用,这些钱其实就是以回扣形式由医药代表支付出去的。

在全国的药品行业中,本质上是作为一种商业贿赂的药品回扣,在圈子里面大行其道。在河北省曾经被揭发出来的一起医疗回扣案中,一家320多人规模的县级医院有70多名医生收了回扣,这个数字要占可以开出处方医生人数的90%。涉案的医药代表说,当药品进入到医院之后,医药代表都会主动找机会把药品的回扣比例告诉医生,然后就可以通过已经被打通了关系的医院信息中心,取得每位医生准确的开药数量,根据这个数量以现金的方式把相应的回扣付给医生。不只是医生,医院里的主要领导、临床科室、药事委员会和药剂科的负责人,都是医药代表需要开展公关行动的对象。只要把这些环节都给打通,让他们开了绿灯,自己推销的药品才能顺利地通过医院卖给患者。

医生收取病人和医药代表送的红包,这是很普遍的事情。有的医生在收取好处时心安理得,并且胃口还是相当的大。有位西安的医生在收取医药代表给的红包时,被跟踪而至的记者当场拍照下来,在这位医药代表的手提包里,竟然准备了51个红包,医药代表简直成了散财童子,红包自然都是准备发给医生的。

当然大多数医生还是可以尽量控制自己欲望的,尽管偶尔也会收一两个红包,但不管是出于思想境界或胆量,对于医药代表承诺的用药回扣,普通医生们还是很小心的,要是一次给了几千、几万元钱不敢拿,要是给了几十、几百元钱又看不上,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回扣而过上提心吊胆的日子。一位医生说,我们专业圈子就这么大,一不小心就会身败名裂的。

制药企业和药品经销企业的医药代表们当然也会面临着贿赂调查的危险,但他们的对策也是相当高明的。危险并不意味着医药代表就无所作为了,我不直接付回扣总可以了吧,不让你抓住我的辫子不就行了,我可以通过组织学术交流、提供会议赞助这类的形式搞医学学术营销活动嘛,这同样可以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且开展互动合作。一名跨国制药企业的主管说,如果找到权威的医疗专家组织演讲活动,不少医生们都会很乐意地参加,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医生建立好感,让医生愿意使用我们的产品。这位主管每个月都至少要组织两场以上的这类活动。

医药代表也怕用医院的药在医院中作为一种治疗休克、颅压升高和水肿等临床急救特殊药品的人血白蛋白,经过药监稽查部门的工作人员检验,结果竟然是假冒伪劣产品,蛋白质含量竟然是零,这真是太可怕了,如果都是这样,患者怎么能够相信医院?就是医药代表也说,别说普通老百姓怕上医院,怕在医院被乱用药或者被用上假药,就连我们医药代表自己也同样地担心,害怕被用上假药。

药监部门经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的假劣药品都是经由医药代表推销给医院的。现在对于医药代表的管理实际是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基本没有什么管理。由于没有什么相应的法规要求核实医药代表的资质,有些持有虚假资质的假医药代表在向药品经销企业或医疗机构推销药品时,就无所顾忌地提供假冒、伪劣产品,或是在正规的产品中掺杂部分假冒伪劣药品。在交易时,这些医药代表采用的是一手钱一手货的方法,交易后医药代表就销声匿迹了,你要是找医药代表所在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对方却拿不出关于医药代表的任何资质手续。对于医药代表监督的失控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医药代表之所以能够堂而皇之地使用假手续,把假药销售给药品批发经营企业或医疗机构,也不能排除在许多药品流通环节中相关的负责人由于收受医药代表的红包、回扣而放松警惕。

如果假药也流到医疗机构中,那患者的安全还怎么得到保障?

就连医药代表都表示怕被用上假药,这不是荒唐吗?

医药代表曝光出来的利益黑链

为什么有人不允许前面讲到的杨医生低价卖药,潜规则到底还有什么内容?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最好听听医药代表的话,他们是最清楚内幕的。

有位医药代表说,如果想要让一线用药进入三甲医院的采购范围中,在前期所支付的公关经费大概在20万元左右,如果是专科用药就需要5万元左右。这里所说的一线用药指的是医院临床用量比较大的常用药,如抗生素、降压药等。杨医生要低价出售给患者的阿德福韦酯片作为一种口服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因为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所以临床的用药量也是非常大的。医院里的肝病科室都是大科室,也是医药代表们的攻关目标。想要让自己的推销药品进入医院,就准备闯过几道关。这几道关口中有院长、主管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和其他具体科室主任,你都要打点到位才行。经过这些人点头以后再经过招标等相关的程序,你的药品就可以进入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