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地震与校园安全
14515500000015

第15章 学校防震安全演练(3)

3.发现纰漏问题,及时总结汇报

教师在一线的指挥现场,对于防震安全演练中出现的各种纰漏和问题,能够最直观地发现和认识,因此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总结工作,对存在于学校层面的演练方案的缺陷,要注意及时向上汇报,对存在于班级中的个别问题,要注意总结,以免下次演练中发生同样的问题。

三、防震演练中的学生角色学生是防震安全演练中的主要参与者,因此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演练方案的执行效果直接影响学校防震安全演练的成败。学生在防震安全演练中应该做到:

(1)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学生要注意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躲避的时候,要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卧倒或蹲下时,要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3)在走廊的学生,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洗手间内的学生,也要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

(4)在室外的学生,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5)在疏散信号发出后,在教室中的同学们按预先分好的组别,从前门或者后门出,按秩序成单排疏散。疏散过程中应当掌握好速度与节奏,楼层低的同学跑的尽量快些,楼层高的同学跑的稍微慢些,跑出教学楼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在事先规划好的区域会合。室外的同学也要自行主动撤离到指定的集合地点。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到指定地点后,班主任应立即进行人员的清点,同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地震的发生往往只有很短的十几秒时间,防震安全演练中也就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把广大同学从危险的室内疏散出去。但也要注意,在逃生演练时,不能只讲速度,而是要看整个过程的顺利程度,认真总结中间出错的环节,及时改正,才能防患于未然。

§§§第四节演练中注重培养的精神品质

2008年9月1日晚上18:55-20:55,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生收看央视《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该节目由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举办,它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倡议全国的中小学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这特殊的一堂课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4节课组成,众多奥运冠军、中国男子篮球队、中国举重队等体育界人士与四川灾区的孩子们,通过游戏互动、讲述点评等寓教于乐的形式,把奥运精神和抗灾精神紧密结合,让应急避险教育深入人心。

精神品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学校的防震演练,不仅仅是针对地震来袭,维系人身安全的一项日常防范措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防震演练的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同学诸如团队意识、互帮互助、坚持不懈、乐观积极等方面的美好品质。这些方面,不仅是面对生活中任何困难和挫折所应具备的基本人格素质,更可以在地震真正来袭的时候,给人以精神上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而在困境中坚持到底,延续生命。

一、团队精神在学校这一集体中,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分子。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每个个体产生主人翁责任感,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整体效能。

在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的同学们所展示出来的团队力量,令人为之惊叹。在第一阵地震波过去后,大家又在老师的指挥下立刻进行了快速而有序地紧急疏散。在地震发生后短短1分36秒左右的时间里,桑枣中学的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全部安全地转移到了学校开阔的操场上。尽管这一奇迹,首先来源于一位优秀校长叶志平对全校师生的负责,但同时也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同学的团队协作。在疏散的过程中,大家有秩序地从先后门撤离,老师们在楼道里喊着“快一点,慢一点”,这似乎有点不合逻辑,但是同学们按照平时的应急演练,都深刻理解到其中的意思。为避免阻塞楼道,楼层低的同学动作迅速快捷,而为了防止踩踏的发生,楼层高的同学很好地控制跑撤的节奏。一方面,老师帮助同学们维持着疏散的秩序,另一方面,也有同学小心搀扶着怀孕的老师走出了教学楼。正是在这样有秩序、有节奏、有责任感的疏散中,桑枣中学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短短1分36秒创造出来的奇迹,不仅在于保证了师生的生命安全,更是使全体师生的集体凝聚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地震之后反思其中,这一意义尤为闪光。

二、坚持不懈坚持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在学生时代尤为值得培养。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生发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才能在困境中保存希望,获得最后的成功。学校防震演练,本来是针对突发的灾害的一项应急求生预案,是一种理想化的演练方案,但是当灾害真正发生时,真实情况要恶劣很多,因此当遇到困难时,以坚持不懈的勇气和毅力面对并战胜之,是十分必要的。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初一学生,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废墟里漆黑一片,长时间的围困让她又冷又饿,害怕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她坚持打着手电筒读书,直到最后被救出。当灾难真正来临时,也许会有人单独被被困住。在没有集体凝聚的鼓励力量里,个人面对灾难的心态难免单薄和无助,这时候坚持不懈的精神则会成为重要的灯塔,因此在防震演练中,学校也有可以有意识地设计类似的围困场景,并辅以老师的心理指导,培养同学们在困境里坚持不懈的勇气和希望,直到“脱险”为止。

三、互相帮助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在危急关头更应该凸显其重要性。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每个人都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死活,那么这样的氛围比地震本身还要残酷可怕。因此学校在开展防震演练的过程里,不仅要确保每名师生采取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生命,更要在演练的过程中培养互帮互助、共同脱险的意识和品格。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3楼的教室上课,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大家往外跑。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压在她身上。后来,向孝廉的同学马健发现了她,一边鼓励她要坚强,一边开始用双手刨挖废墟。4个小时的时间里,马健两手血肉模糊,终于把向孝廉从废墟中刨了出来。当马健背着向孝廉走到门口的时候,方才压住她的墙壁忽然倒塌。如果马健只顾自己的生命安危,那么向孝廉可能早已被坍塌的墙体吞噬。可以说,正是来自同学的无私帮助,向孝廉才得以转危为安,重获新生。

四、乐观积极乐观积极的情绪无疑是战胜困难的一剂强心剂。同样的事情,分别用消极的心态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尤其在面对地震这样的突发灾害的时候,如果一味地恐慌、害怕,很可能在援救力量到达之前先被自己吓到。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绵竹市汉旺镇东汽中学的薛枭,在一阵天摇地动之后,发现自己已经被掩埋在了一片废墟之中。经历了80个小时的坚持与等候,他终于获救。就在人们要将他抬上救护车时,薛枭突然向在场的救援人员说:“叔叔,帮我拿支可乐。要冰冻的。”现场的救援人员都被这句话逗乐了,也包括所有处于悲哀和沉痛中的中国人。

同样乐观的,还有李安宁和她的同学。汶川地震发生时,李安宁正在她所在的北川一中高一年级班里上地理课。教室突然摇晃起来,不到20秒钟,楼就塌了,三、四、五3层楼砸在了一起。因为身子被砸中动弹不得,李安宁只能大声地喊着同学的名字,3个平时要好的女同学就躺在她身边,却够不到,后来才知道3个同学都死了。在近10个小时的黑暗中,一些苏醒过来的、活着的同学一起喊话。有人大声喊:“高一(7)班的,我们要出去,要挺住。”还有的人喊:“我们出去了一定要好好学习。”等待中,同学们一起开始唱歌。李安宁印象最深的是光良的《童话》,里面有一句唱到“幸福和快乐是结局”。带着对生命的幸福憧憬,这个乐观的女孩在骨折之后,依然保持着微笑,积极等待救治。

因此,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于战胜困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防震演练中,一方面要在老师的安排指引下,避免嬉笑打闹,而是以严肃的态度来面对,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在演练中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精神,避免恐慌,轻松地面对可能发生的灾难,这样才是防震演练中正确的引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