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的修养
14514400000011

第11章 励志(8)

如何培养自信?有几个办法:

第一,要有预备的精神。打个比方,为什么有的人上课的时候喜欢坐在后面,坐在角落里,而有的人却每次都坐在前面,坐在靠近老师的位置?前一种人一般都不自信,就因为他事先是没有做准备的,害怕被老师提问,害怕和老师探讨,这就是胆怯。在知识上有储备,心里就有底,面对老师的时候才能应对自如,这就是有预备的精神。有预备之外,还要敢于当众发言,在众说纷纭时,他能够站出来把众人的观点汇总,提出最为明白独到的见解。这是一种对自信心的训练,不仅是读书上课,做任何事情都要这样敢于往前走,自信心才能迅速地培养起来。

第二,要敢于坦诚己见。人有的时候不自信,是因为不敢讲真话。有的人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父母特别严厉,孩子就善于撒谎,来避免一些惩罚。但是成年之后,为人、做事就不能太怯懦,要敢讲真话,讲实在话。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权威,不能害怕犯错误。说话要多讲真话,再就是多用肯定的语气,要斩钉截铁,正如我们前面讲的,在言语上要“弃疑滞”。为人说话要敢于坦诚己见,敢于提出见解;做事情要敢于当机立断,敢于承担责任。这样就能逐渐把心胸打开,慢慢地树立起自信来。

第三,要注意扬长避短。人的短处、缺点是改不完的,每一个长处的反面就是短处,比如聪明的人思虑过重,谨慎的人则优柔寡断。扬长避短,就是把长处尽量的发扬,不计较短处和缺点,自信心正是建立在长处的发扬上。一个人容貌丑陋,就不要去做那些外表美丽的人的陪衬,而要找到自己另外的长处。他可以做到学富五车,写珠玑文章,天下人都不见他,但天下人都在读他。比如说,韩非子口吃、扬雄口吃、司马相如也是不善言谈,温庭筠和贺铸貌丑,他们的文章流传千古,天下人只见其文,不见其口吃貌丑矣。以思想、见解去对比华而不实,这就是扬长避短。

第四,要经常开怀大笑,也可以说是要敢怒敢喜。小孩子非常天真,伤心时号啕大哭,高兴时喜形于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发现笑越来越不由衷,难得开怀大笑,更多的是出于礼貌的笑,而悲伤也不再愿意让人看到,只能一个人静悄悄地伤感。笑能打开自己的胸怀,也能感染周围的朋友、同事,该笑的时候一定要开怀大笑。这样也能慢慢地培养起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能敢于负责,善于负责。

三、自律

要实现志向,除了自勉、自爱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律。一是因为不能律己者,必律于人,二是只有律己,才能律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自律在激励自己、砥砺志向、成就事业、树立权威等方面都很重要。

要自律,最关键的是要明晰自己的瑕疵与不足。

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溺焉既深,动辄发见。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文正公学案·正心》)

这个“病”不是器官、生理方面的病,而是人的修身之病,是人的不足之处。有的人过于刚强,则失之于粗鲁;有的人过于柔弱,则失之于寡断。这些毛病沉溺过深,成为切身之病,就会在所做的每件事情上、所说的每句话中表现出来,一行动就会发现它已经是自己的累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体察自己的所溺之病,明晰了这一点,用终身之力也要将其克忍住、治理住。孔子说得很清楚,人都有普遍的毛病,即“色、斗、得”: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好色是人的本性,“食色,性也”。有这个问题,就要尽量让心情宁静下来。就像孟子讲的,食色,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能有所溺,一定要做到有约束。斗狠,也是一个普遍的人性缺点,血气方刚的壮年人,容易冲动、发脾气,最终常常因为不能忍坏了大事。贪婪,更是人的阴暗心理,就是孟子讲的“寡人好货”,“货”是财货,人都是从开始一点一点地去贪,后来越来越多,最后毁掉自己。人要自律,就首先要在内心里对自己有所了解,把自己的问题想清楚。

《礼记·表记》阐述了人的缺点,告诫我们该怎么自律: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这里指出了人的一些普遍的毛病,也让我们知道:自律,是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的。

不失足于人,做人一定要有道义在,做事一定要很完满。“失足”,就是被人抓住把柄。古代为官者,最害怕的一个东西,就是“百官行述”。“百官行述”是专门记录官员隐私的。为官为人,一旦被别人掌握把柄,就会很容易丢掉自己的浩然正气。人要自律,一定要时时刻刻警惕,不做那些不合道义的事情。年轻时不谨慎,没想到自己前途无量,有时说话做事不注意、交友不慎,会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尤其是因小失大,做下一些“失足”之事,十年、二十年以后追悔莫及,所以,要从小处谨慎、从小时谨慎。

不失色于人,色,指的是容色,是和人交往时要做到彬彬有礼、谦恭卑和,要在对人的态度上自律,不能随意施之粗暴。真正的君子,对生民怀有仁爱之心,对天下万物抱有谦卑之念,总是在一举手一投足之处,显露出自己的修养和敬意。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常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谦卦》),君子温润如玉,就在这个“谦”字上,“自牧”即自律。

不失口于人,说话不夸饰,不欺骗,不轻易许诺,言语要平实,要有缄默沉静的功夫。也即是前面讲过的“口不妄言”。年轻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往往容易口不择言,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或者很不恰当的话,不仅容易伤人,而且也容易伤己。

君子若能在这三方面都严格自律,就能做到貌足畏、色足惮、言足信。立身堂堂正正,坦荡之余又怀有谦恭之貌,言语平实不欺,就能使人敬畏而不能辱,威信树立而不能欺,自然身正而令于人。

自律,是人心性深处的修养,这就需要: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格言联璧·存养》)

世俗的烦恼,指的是无休无止的人事纷扰、人情烦扰,一定要耐得住、放得下,随时随地保持坦荡、淡定的心境,把心中的一切牵隔、缠绕都割却。人生世间,难免有琐事缠身,有流言烦恼,这时候就要看人的修养,究竟是能看破,还是因之乱了心神。

静心工作、读书的时候,有人来给你讲他的痛苦遭遇,听一听、安慰一下即可,不能听了以后浮想联翩,比他本人还要心肠纠结。人都喜欢闲谈、聊天,但实际只有无用的闲聊越来越少,才是人的成熟的表现。比如读书期间,有的同学们喜欢在宿舍里义愤填膺地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甚至晚上秉烛夜谈,多听多想。研究生阶段就不再空议论了,开始议论专业的事;而到博士,一个宿舍两个人基本就不闲谈了,有事说事,无事就各自忙碌。成熟,就是废话越来越少,事情越做越多,事业越做越大。

在烦恼时、在纷乱时、在闲散时,都要能静下心来,忧郁伤感可以,少刻放松也可以,但都不要过分分散自己的精力,要有自我约束的精神。无论是烦恼纷扰处,还是热闹繁盛处,都要有这份自律的功夫。

少年时,尤其要淡得下境地浓艳,浓艳就是在风花雪月之所、姹紫嫣红之处,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一定要淡定下来,不要轻易地被引诱。有的英雄在浓艳处丧志亡身,就是不能过这一关。佛家讲难能取得真经、转成正果,正是需要不断经历浓艳繁华的考验。

降得下意气忿怒,也是需要我们警醒的。不要轻易地去忿怒,要约束自己,理性地解决问题,绝不能像《水浒传》中的草莽英雄李逵似的,有难平之气就拿起大板斧一路杀将过去。而要用聪明才智,用智慧和理性解决问题。在意气愤怒上,在斗狠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再有就是,降得下忿怒有利于健康。中医上讲,凡是大病多源于气血不通,起于气淤、血滞。人如果经常收不住性子,或是忿怒,或是憋闷,久而久之,气血淤滞,淤滞则不通,不通则阻塞,最终酿成大病。从利于身心的角度上讲,一定要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时时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