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为什么别人都有爸爸妈妈,而我就没有呢?是因为我不乖,他们都不要我了吗?”霖霖总是在心里想着这个问题。在学校里,其他孩子经常说我爸爸如何如何,我妈妈如何如何,只要听到这样的谈话,霖霖就会独自躲到一个角落。时间一长,自卑便在霖霖心里扎了根,性格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不爱说话,不和同学们一起玩耍,同学们做游戏,他常常是以身体不舒服而拒绝,上课从不发言,想说而忸怩作态,老师点到他的名,他只会低着头,一声也不吭,作业完成效率低下……
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也由于世俗的偏见,认为离婚总是不光彩的事,单亲孩子的自卑感便油然而生,如果小孩子们在闹别扭的时候,此时会更觉得自己是如此势单力薄。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起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这类学生有的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有的甚至一度争硬气要改变环境,但又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更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案例中的霖霖,从小跟姥爷一起生活,既缺乏父爱、又缺乏母爱,看到邻居家孩子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听到学校里其他小伙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如何如何,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再加上姥爷对孩子的同情,使得孩子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很可怜、很无助,也更加使得其自卑心理加重。
面对儿女婚姻的失败,许多老人经常大发感慨。这会给本来心灵已经受伤的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觉得自己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对老人产生敌对情绪。
因此,单亲隔代教养的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感慨世事的变迁,感慨孩子无依无靠很可怜,或是有意无意总流露出对孩子的同情,而应该为孩子做出积极、乐观的表率,影响孩子的心理。在这个基础上,老人才能有效地激励孩子。
4.“变色龙”小雨燕
案例:
小雨燕属于典型的乖巧型女孩,尽管她才上初中。从小父母离异,她先是随母亲生活,但后来母亲改嫁,便将她交给了姥爷姥姥。
在姥爷姥姥身边,雨燕是个乖戾的孩子。她撒野,任性,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姥爷姥姥宠她,但一点也管不住她,也只能顺从她。在学校,雨燕已经是“校花”了,每天放学都会有男孩子跟在旁边,但她的成绩却是一塌糊涂,将来很容易成为“问题女孩”。
在母亲面前,雨燕却很内向。她一直认为妈妈不喜欢她,其实她很喜欢妈妈,因为妈妈漂亮,又有钱。但妈妈对她却很吝啬,很少给她钱,如果买一样物品给她,就要女儿有感激涕零的感觉。所以她对母亲既爱又恨。五一前,母亲打电话说五一节要约见她,她痛恨极了:因为她听得出来,作为一个小公司经理的母亲,将与她见面也作为一场例行公事,她断然回答说“没有时间!”但到五一节,后悔的她主动打电话给妈妈,说五一节想见她,但母亲说:“五一的时间都安排好了,你看看我还要重新安排!”
在父亲面前,雨燕是乖巧的好女孩。因为从小离开女儿,父亲对女儿有强烈的歉疚感,总想努力多给女儿一些。雨燕说,她有很高的志向,将来要出国,赚很多的钱给爸爸,带爸爸也一起出国。在这时候,她提任何要求父亲都会同意。于是,从手机到高档化妆品到名牌服装,她都是从父亲身上实现的。
雨燕“变色龙”性格的形成,可以说是整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共同造成的“结果”。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环境的改变在这张纸上留下了必然的痕迹。俗话说:小树要砍,小人要管。在雨燕最该受管教的时候,却由于姥姥姥爷的溺爱、妈妈的冷冷淡淡、爸爸的有求必应而使她养成了“变色龙”的性格。
在姥姥姥爷面前,雨燕的乖戾、任性,是因为她知道姥姥姥爷心疼她,舍不得她受一点点委屈,因此,她可以为所欲为,并且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姥姥姥爷注意爱孩子、疼孩子的方式。
在母亲面前,雨燕很内向,她爱妈妈并且更想得到妈妈的爱,但是,她觉得妈妈并不喜欢她,因为妈妈不光对她的物质需求上很吝啬——很少给她钱,哪位妈妈都是自己舍不得吃穿却总是给孩子买一大堆东西,而她的妈妈即使给她买一样东西,也要她有感激涕零的感觉;同样,对她的爱也很吝啬——即使妈妈想与雨燕见面也是例行公事般。然而,即使雨燕当时很恨妈妈,但其实内心里她就越想得到妈妈的爱。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妈妈,只是妈妈的方式不对,需要妈妈和雨燕认真地沟通一下,彼此说出内心的想法。
在父亲面前,雨燕很乖巧,因为他知道爸爸一直觉得亏欠她,她越乖,爸爸就会越疼她。同时,雨燕人小鬼大,她知道妈妈“有钱、漂亮”属于“强势人群”,而爸爸就属于“弱势人群”,她心疼爸爸,所以要“赚很多钱给爸爸,带爸爸也一起出国”;她也知道怎么才能抓住爸爸的心,让爸爸高兴,然后最终达到自己的对“物质需求”的目的。在妈妈那里得不到的“爱”、得不到的“物质”,在爸爸这里都能得到满足,所以在爸爸面前也就表现得更乖。
因此,爸爸也要改变爱孩子的方式,雨燕表面上缺少物质满足,其实最缺少的是父爱、母爱。
5.“胸无大志”的小磊
案例:
小磊六年级时,妈妈因为爸爸打牌赌博成瘾而和他离婚,小磊被判给妈妈抚养,爸爸每年需要给小磊妈妈5000元的抚养费。于是父亲外出打工,过年都没回家看望小磊,又由于他打工不顺,钱也没能按数寄回家。小磊妈妈为了给小磊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和姥姥商量后,把孩子交给姥姥他们带,也离家打工去了。小磊跟姥姥一起生活,从小姥姥就心疼外孙,很吝啬使用批评词汇,对他的生活是要什么给什么,事事不要他伸手,这样造成了外孙子的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作为老一辈的姥姥,自然不懂现代科学文化,根本谈不上辅导他。对外孙的学习想关心却无能为力,常常是被外孙哄得没奈何。孩子胸无大志,行无目的,不思学习,贪图享受,羡慕豪华生活,追求影视明星。姥姥有时也劝劝,得到的回答是:“姥姥,你不要对我抱什么希望,反正我爸妈也不管我,读书考大学,那对我太渺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与自信,孩子也不例外,都能在正确引导下,树立信心,确立生活的目标。然而,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来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生活丰富多彩,但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没有美好的家庭熏陶的孩子,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茫然,或者有的压根儿就没有思索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加之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过分溺爱,让他们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样的生活习惯。
案例中的小磊,由于父母离婚,又都到外地打工不在身边,虽然跟姥姥一起生活但老人家也不懂得如何对他进行管教:生活上是要什么给什么,什么事也不让他做,即使做错事也很少批评,这样当然使得小磊形成“固执己见、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学习上,姥姥更是不懂该怎么督促、辅导,小磊不爱学习,自然学习不好,学习不好也不会有人批评,于是乐得逍遥自在而不思学习;在孩子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没有榜样、没有引导、没人管教,小磊的胸无大志、不思进取、贪图享受、自我中心……种种的表现也就不足为奇。
6.逆反不等于我不是好孩子
案例:
小旭家是一个单亲家庭,也是一个以隔代教育为主要方式的家庭。晓旭两岁时爸爸由于一场车祸而去世了,妈妈为了挣钱支撑这个家,就把他交给了奶奶带管。由于妈妈工作较忙,关心孩子的时间较少。奶奶文化不是很高,虽然向孩子倾注了孩子父母也不曾给予的关爱,但由于方式方法不科学,造成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给本来就缺少母爱父爱的小旭的成长造成心灵上的障碍。
13岁的小旭在他成长中主要表现有:很有礼貌,能够主动给来家里的客人沏茶;学习上基本能完成任务,就是学习不刻苦,特别是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智力水平很高(通过玩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上有问题,生活上经常去网吧打游戏,不按时回家,让奶奶操心;和妈妈、奶奶关系紧张,发展到动手想掐死奶奶。
小旭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1)不安全心理。
小旭时时怀疑自己是否被亲人所爱,从而缺少安全感。
(2)自卑心理。
爸爸去世后,妈妈又忙于挣钱,这样由于缺少母爱父爱,造成小旭时常忧心忡忡,感觉在其他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失去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3)对立心理。
妈妈由于不善于科学教育孩子方法,时常在孩子面前显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加之奶奶过于溺爱、唠叨,造成小旭对妈妈、对奶奶,甚至对周围人经常产生对立情绪。
案例中的小旭,可以看出是一个好孩子,懂礼貌、学习上基本能完成任务,智力水平也很高。就是这样一个13岁的孩子,为什么不但和爸爸、奶奶关系紧张,甚至发展到动手想掐死奶奶,而且和周围人也经常产生对立情绪?
究其原因,妈妈虽然关心小旭的时间比较少,但每次回来总是显示出自己作为家长的绝对权威,说什么就必须是什么,而从来不管小旭想不想,愿不愿意;而奶奶也像大多数疼爱孙子的奶奶那样,对小旭非常溺爱,甚至言听计从,当然,还有一个对任何孩子来说都相当反感的习惯——爱唠叨。由于妈妈和奶奶的管教方式不当,再加上家庭环境给小旭造成的不安心理、自卑心理才最终形成了对立心理,不仅与妈妈、奶奶关系紧张,甚至对周围人经常产生对立情绪。
对于妈妈来说,最重要的是妈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要改进,这是改善家庭教育的良好开端。
建议一:学会“尊重孩子”。
学会尊重孩子,就必须要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