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14512100000025

第25章 爷爷奶奶也要与时俱进(3)

小婧在家里讲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跟外公外婆也没有沟通障碍,但是一到外面尤其是在学校却显得很是拘谨、孤僻、胆小,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课下也没有朋友。对此,外婆要多给孩子与生人交往的机会。可以多带她到邻居家或是亲戚家串串门,尽量提供机会让孩子学习应付在陌生环境中交往的一切情况。也可以邀请邻居、亲朋或是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做客,并主动让孩子多参与接待任务。让孩子多与人接触,可以缩短孩子与他人之间的距离;适时地让孩子参与到与他人的谈话,可以消除孩子的陌生感、拘束感,增长孩子待人接客的经验和知识。

再次,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帮助孩子选择一些有共同兴趣和语言的小伙伴,为他们创造机会,鼓励督促孩子主动与小伙伴多接触、多交谈、多活动,增强相互帮助与合作意识。

6.奶奶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案例一:

一天中午,奶奶正在做菜,扬扬从外面跑进来,问奶奶:“奶奶,我是从哪里来的呀?”

奶奶说:“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呀。”

扬扬感到很奇怪,摸着头说:“呀?我有这么大的力气吗?石头缝里都能蹦出来?原来我跟孙悟空一样啊。”然后,又问奶奶:“奶奶,那你又是哪里蹦出来的呀?”

奶奶说:“不好,没盐了,我该去买盐了。”

扬扬说:“盐不是还满满的放在那里嘛!奶奶,你怎么会看不见呢?”

奶奶的脸一下就红了。

案例二:

下午放学姥姥去幼儿园接露露回家,发现露露身上湿了一块。姥姥问是不是喝水时洒身上了,露露说是男孩女孩在一个便池里上厕所时,被一个小男孩溅湿了。姥姥刚要嘱咐露露以后有男孩上厕所就要背过身去,等男孩上完了再去时,露露突然问姥姥:“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站着撒尿,我必须蹲着呢?”“为什么他们有小鸡鸡,我没有呢”……面对露露这样的问题,姥姥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说:“你这么小,说了你也不懂,以后别再问啦,长大了你就知道了。”

关于孩子性教育的问题,对于许多父母来说都是一个讳莫如深、难以启齿的问题,更何况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好奇的小脑袋瓜里关于性和爱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对性的无知会让孩子做出愚蠢甚至是伤害自己的行为。

因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也不能忽略对他们的性教育。

性教育其实包含着许多内容,包括赞美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有着健康的性观念的人更有自信,会选择适宜的人做朋友,在成年后更会选择合适的恋人。他们了解并重视自我的感觉,并且有勇气说不。而性教育要给孩子从小做起。

(1)教给孩子正确的名称。

要尽可能地教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如阴茎、外阴等。这将有利于你与孩子更精确和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身体上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也有助于你向孩子解说什么是性侵犯。孩子也可以清楚地向你叙说是否有性侵犯发生。

(2)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隐私。

隐私的概念应该从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起就灌输给他。一个学步的小孩当他被告诉某些东西是别人的不能动时,他就有了某种最初的拒绝的概念。告诉孩子,生殖器是人的隐私部位,在没有得到我们自己允许的情况下其他人无权看或摸这个部位,当然也不能随便摸其他人的生殖器。

(3)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刻意回避。

案例中的奶奶和姥姥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其实,当任何一个孩子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产生好奇时,便也开始了对与自己不一样的异性产生了好奇。每个孩子都会问:我是从哪儿出生的?为什么男孩有小鸡鸡?为什么女孩要蹲着尿尿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回答孩子提出的“生命来源”问题时,好多家长都会像扬扬奶奶那样借故说:“你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或“你是捡来的,是树上长出来的……”不正确的回答未必能使孩子真正相信。问题在于,孩子会感觉到大人不想让他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而且这问题是神秘的。当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已经模模糊糊地知道一些性的信息时,心中尽管存在着很多困惑,也不会向大人坦诚地询问了。

这时千万不要刻意回避,而是要尽量采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回答他们。孩子们并不需要深入的回答,在回答之前,家长可以反问他:“那你说是怎么回事呢?”看看他到底了解多少,以便家长作出适当的回答。有时候也不必担心告诉孩子太多,孩子对于自己不明白的讯息,往往听过就忘的。

(4)以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性教育。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平静、坦诚、自然的态度至关重要。由于孩子毕竟还不成熟,对孩子的教育以及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都可以简单一点。关键不要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以免导致不正常的性神秘感和不正常的羞耻心。

7.姗姗的表扬团

案例:

姗姗是个从小就独立、开朗、乐观的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小学后也能够按时写作业,而且小小年纪画画画得特别好;姗姗还是一个十分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所有见过姗姗的人都会不由自己的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姑娘。

姗姗并不是天生的小神童,如此优秀的她是四位老人善于鼓励的结果。姗姗从小在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轮流居住,而四位老人都懂得教育孩子的策略,对姗姗的爱从来都是“爱而不溺”,并经常通过表扬来鼓励她。

小时候,每当小姗姗自己主动做了一些事情,无论好坏对错,都会得到及时的表扬,这样做事的积极性就越发高了:自己穿衣服、系鞋带,自己梳头,自己吃饭,自己收拾弄乱的玩具等等。

后来姥爷无意中发现姗姗爱涂涂画画,就经常鼓励她,每画出一幅,就会表及时表扬她。等姗姗再大一点的时候,姥爷和姗姗一起参加了一个美术兴趣班,两个人天天互相学习、互相鼓励。每次到了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也会陪着她一起画,并鼓励她。所以,在自己的“表扬团”的鼓励下,小姗姗的画技与日俱增。

表扬、鼓励是孩子进步的最大动力,姗姗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深知这一点,所以对姗姗从小采取“表扬策略”“鼓励策略”。在强大的“表扬团”的支持下,小姗姗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表扬是一门艺术。只要正确地把握并运用这门艺术对孩子的成长会大有裨益。

(1)表扬的艺术。

表扬是一门艺术,过多的表扬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动机,使他为了表扬采取行动。表扬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表扬的艺术在哪里?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这样就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2)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

(3)表扬要及时。

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这是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4)表扬要有针对性。

有些父母常对孩子许愿,“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听话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了表扬和鼓励而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和鼓励他就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5)表扬要注意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反之,对虚荣心理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6)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有一个小男孩儿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经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吃了药才算能干,所以他经常以吃药来换取表扬,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父母在育儿中的一个失误。

(7)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

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否则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他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表扬要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附:隔代家长的10个资格标准

作为担当“隔代家长”也需要一定的的“资格标准”: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儿。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能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