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最初理论基础是“光电现象”,它是爱尔兰电气工程师威廉·史密斯于1873年首次发现的:不导电的硒在遇到阳光时竟能像电池一样产生电流。
1884年,德国人尼普科发明了“尼普科扫描圆盘”,在电视发展史上第一次给出了传输图象的实际可行的方法,他被后人誉为“电视鼻祖”。1912年,德国人耶斯塔和盖特共同研制发明了“光电管”。到了1924年,光电管制造技术已经完善。这时,美国人富雷斯特发明了能把微弱的电流放大的三极管。
1992年,贝德第一次成功地制作了机械式扫描电视收发设备。1925年1月27日,他在伦敦英国科学研究所进行了发射和接收的公开实验,得到了2英寸(50.8厘米)高、1英寸(25.4厘米)宽,分辨率为30行线的画面。1926年1月,英国《泰晤士报》第一次报道了电视机的诞生。1931年,贝德成功地播送了大塞马的实况:这年10月18日晚上,他第一次在电台和观众“见面”。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用贝德的机械电视第一次播送了电视节目。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的摄像管,日本人八大木教授发明了家用电视机的接收天线,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超短波转播站。电视节目在这些国家迅速普及开来。
20世纪50年代初,彩色电视蓬勃发展起来。1962年,美国成功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利用通信卫星作为转播电磁波的中继站,它接收地面发来的电磁波,经过放大后再发回地面,从而实现了全球电视联播。
艾多福投影电视的发明是一项将电视与电影结合起来的新发明。1983年,数字式电视机在德国开始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