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14503800000060

第60章 进了考场我就害怕——考试怯场怎么办

萧萧是一名高三的复习生。去年高考数学的时候,他按习惯先做容易的题,可是做第四道选择题的时候,发现这道题突然做不出来了。这时他心里一着急,不知怎么的,思路好像突然中断了,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只是对着考卷干瞪眼,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而且越是着急,就越是什么也想不起来。后来,他只觉得头部像炸裂了一样,心跳呼吸加快,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最后他考砸了,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为了能够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萧萧决定复读一年。到了今年高考的时候,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的萧萧本应该轻车熟路才对,但是没想到刚刚进入考场的时候,萧萧的手心就不停地出汗,而且还总想往厕所跑。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产生怯场的生理原因,是大脑的皮层中由于情绪高度紧张而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优势兴奋中心又因为免诱导规律而使大脑皮层的其他部位产生抑制,简单地说,就是大脑中紧张的兴奋中心把其他该兴奋的地方给压抑住了。因此,解决怯场问题,关键在于消除干扰性的优势兴奋中心。

孩子的过度紧张是由于过度的压力造成的,这压力既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

压力来自家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非常高,而且把期望变成了言语、行动,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你一定要考好,考好了有奖励。”“考不好就是没出息。”“父母的希望全在你身上,考不好就全完了。”“考不好,回来跟你算帐”……而且在行动上重点保护,准备营养品、补脑液、高级饮料……这些言行成为有形或无形的压力,集中到孩子脑子里去。

压力来自学校。有些学校以及老师运用动员、成绩排名甚至倒计时方式促使学生好好念书,提高成绩。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更是双管齐下,造成紧张气氛。这对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

压力来自社会。由于社会上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考试成为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亲友们见到孩子,经常会问:“书念得怎样,考试得多少分?”而且往往鼓励几句:“好好念,将来考大学,当专家。”殊不知,这些关切的话语,都会成为孩子的心理压力。

如果一个孩子对这些压力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变压力为动力,考场上不乱方寸,那么,不但不会影响成绩,还有可能考得比较好。

如果一个孩子,本来成绩就不好,而且没有信心,对这些压力抱无所谓态度。任谁怎么说,我行我素,考试也不会见起色。

问题在于,有的孩子心很重,把这些“石头”一块一块摞在脑子里,而且自己给自己加压,自我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又缺乏坚强的意志来调控高度紧张的情绪。一到考试时候,优势兴奋中心成为严重的干扰源,当然考不好了。

父母该怎么办?

为了克服孩子的怯场心理,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要求孩子争取考出好成绩,同时鼓励他“如果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如果父母的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孩子思想压力大,越怕考不好就越是考不好。

此外,家长不要在平时给孩子太多的精神压力,不要盲目地给孩子定过高的指标,达不到就如何如何。在临近考试时,尤其不要天天嘴不离口地谈考试的事,因为你说得越多,考试时刺激孩子产生紧张情绪的信号就会越多。另一方面,不宜在孩子考试前和考试期间,为孩子做过多的物质准备和具体服务,如买很多的营养品,像保护大熊猫似的处处服务周到,这些做法会给孩子增压,可以适当改善一下饮食,但不能过分。

指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孩子减轻自我压力。孩子的水平是客观的,只要认真复习,认真做好考试准备,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行了。孩子有时对自己的水平认识不够,自我期望过高,甚至有侥幸心理。有的孩子总担心出错,这样,进考场就紧张。一旦看见了不熟悉的题目,紧张情绪加剧,导致一连串的失误。家长应在自己少给孩子压力的同时,让孩子正确对待考试。考试,就是考查学习水平,告诉孩子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指标,考试时遇见不熟悉的题目是正常现象,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胜败乃兵家常事。

加强平日功课的复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学习中,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辅导,了解孩子学业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这样日积月累,帮助孩子练好“基本功”,考试时才会胸有成竹,应答自如,不会怯场。

为孩子提供一些参加竞赛活动的机会。让孩子在竞赛活动中进行“演习”,积累临场经验,这样,考试时就比较沉着,不至于因心理紧张而怯场。

怯场的预防主要在于:考前要调整认知,端正应试动机,树立自信,认真准备,消除焦虑情绪等。一个认知正确、准备充分、充满信心的学生一般是不会怯场的。另外,充足的睡眠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等,也是预防怯场的重要措施。那么,如果在考试中有了怯场感,该怎么办呢?此时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二老师,教给孩子一些小窍门。

自我放松

一旦出现怯场的最初症状,最好暂停作答,闭上眼睛,做几分钟深呼吸,直到情绪平静为止,也可以通过做眼保健操稳定情绪。如果感到头昏脑胀,也可以干脆伏案休息一会儿。

自我暗示

进入考场时要做到面带微笑、步态从容,同时在心里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如:“我复习得不错,不会有问题的。”“只要沉着冷静,我肯定能成功。”“我感到现在很平静。”如果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感到慌乱时,要马上通过自我暗示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我做不出,别人也不一定做得出。”“这道题不会做,努力把别的题做出来。”“万一考砸,天又也不会塌下来。”这样一想,就不至于怯场了。

转移注意

把注意力暂时从题目中转移出来,如看看窗外的风景等,就能有效地缓解怯场感。

回忆成功经验

先通过深呼吸放松,然后在头脑中回忆自己最成功的一次考试过程,回忆越逼真越好,如考试中的沉着、考完后的喜悦等,让自己进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18.我记性差,总记不住

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林子轩的妈妈说儿子上高一,读的是寄宿学校。每周末回家后妈妈帮他复习功课时,他总是动不动就忘了,妈妈一问他,他就说自己脑子笨,不学了。这样下去该怎么办?

林子轩总是把老师和妈妈交待给他的事情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为此,他给自己封了个“健忘专家”的称号,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健忘症。

那天,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道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为了加强同学们的记忆,还举了好几个实例进行讲解。可是到了周末回家写作业的时,子轩却怎么也想不起老师教的解题方法了。

他一个晚上都不说话,对妈妈说:“我怎么这么笨。老师刚教的解题方法我就记不住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两遍就会了,可我读了好几遍,还是记不住。我真不想读书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子轩妈妈的苦恼,恐怕是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的。有些家长总抱怨“为什么我孩子的脑袋就像榆木疙瘩,是不是记忆力有问题?”其实父母要首先明确孩子记不住东西,并非他们的记忆力比常人差,而很有可能是孩子的记忆方法不得当,或者他还没真正用心。

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记忆氛围,当孩子记不住时,家长也不要一味责怪孩子笨,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让他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笨,也就失去了记忆的兴趣。家长要任何时候都对孩子有信心,以成功、赞赏的态度去感染他、相信他、帮助他,使他感到能记、爱记。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脑细胞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人的许多能力的培养,大多要从掌握方法做起,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人们通常使用的记忆方法,多是运用了大脑左半球的一部分功能而已,右半球的功能只是偶尔被利用一下。人的记忆潜能从理论上讲是无限的。有的人记忆力好得出奇,是因为他们能天长日久地训练自己的记忆力,脑子中的记忆方法越来越多,结果,记忆力就越来越好。因此,要想成功地改进孩子的记忆能力,关键在于要加强记忆方法的训练。

父母该怎么办?

家长可以尝试一下让孩子通过以下九种记忆方法进行记忆,以便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有的放矢确近期记忆目标。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诱惑着人,引导着人,使人步入更高的境界。同样,家长必须使孩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总是有一定的目标的,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那么,如何确立记忆的近期目标呢?关键是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一个一个地跨跃。每当达到了一个近期目标,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记忆效能,提高记忆速度。当达到了所有的近期目标后,苦心积虑所要追求的长远目标也就胜利在望了。而对长远目标的靠近,无疑会更强有力地刺激记忆效能,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记忆能力。

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叫做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概念、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是有意义的。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学生对材料理解的程度。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历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真是费力不讨好。

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利用直观形象进行记忆。根据心理学家的统计和研究,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直观、形象的东西,尤其是视觉映像,容易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当孩子记忆一些抽象的东西,尽可能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结合起来,在形象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精选记忆法。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据说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什么叫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教材和笔记中很多详细的说明性文字、同一类型的很多道习题、非重点的内容、可以根据其他公式推导出来的那些较复杂难记的公式等,都可以忽略不记。

这样,就可以拿出主要精力记忆那些对考试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

牵牛要牵牛鼻子,记忆要选择知识的“牛鼻子”。因此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理解,精选重点内容,把它们牢牢的记住。

许多公式、定义、定理、定律是精髓和本质所在,要理解,也要牢记。它们往往是以一当十,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有些人对一些解题过程和答案也要强行背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考题是千变万化的,它要求你灵活地运用公式或定理,绝不会要你去死记。学习好的人,记忆力强的人,往往善于抓住重点,抓住精髓,善于组织材料。

联想法记忆。当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连结起来,记忆效果就好。

多通道记忆法。要记忆外部信息,必先接受这些信息,而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这种记忆方法效果比单通道记忆强得多。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若把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能够记住65%。多通道记忆法动员脑的各部位协同合作,来接收和处理信息。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语文、外语等课程,其效果最为显著。上课记笔记也具有多通道记忆的作用。记笔记并不是要孩子把老师说的每句话都记下来。写字比听话慢,如果逐字逐句去记,不但记不下,而且还会影响听讲,达不到记笔记的目的。正确的做法是,以听懂为第一,边听边积极思维,总结出老师讲课内容的要点,记下几个关键的字或句子。

分类记忆法。若将必须记忆的内容按一定要求进行分类,那么,记忆就要容易得多。实际上,分类过程是一个理解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孩子一边在分类,一边在理解,一边就已经在记忆了。

谐音记忆法。这是让孩子利用谐音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许多学习材料很难记忆,在它们之间不易找出有意义的联系,例如,历史年代、统计数字等等。如果对这些学习材料利用谐音加某种外部联系,这样就便于贮存,易于回忆。

据说,有位老师上山与山顶寺庙里的和尚对饮,临走时,布置学生背圆周率,要求他们背到小数点后22位: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大多数同学背不出来,十分苦恼。有一个学生把老师上山喝酒的事结合圆周率数字的谐音编了一句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待老师喝酒回来,个个背得滚瓜烂熟。这位聪明的学生就是利用谐音法来帮助记忆的。当然,谐音记忆法只适于帮助我们记忆一些抽象、难记的材料,并不能推而广之,用于记忆所有的材料。

口诀记忆法。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或合辙押韵的句子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记忆材料分组、组块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不但可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避免遗漏。

例如,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大小寒。

上半年来六、二一,

下半年是八、甘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在劳动人民中间世代相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除二十四节气歌外,乘法口诀、珠算口诀、五笔字型输入字根表等,都是运用口诀记忆法进行记忆的例子。

记忆是什么?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里留下的痕迹。我们感知过的事情,体验过的感情,说过的话,走过的路,都会在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有些可能是记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永存心中。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是由我们的大脑皮层说了算。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事物时,其颜色、形状、质地信息等会通过各种感觉纤维以生物电的形式传入我们的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射循环,传递,产生记忆,其间的机制和原理非常复杂,至今尚未阐述清楚。这留给科学家们去解答吧,我们关心的就是:这台记忆银行的存取机,能否供我们随存随取?有天“钱”提不出来了是怎么回事?谁吞了我们的记忆存储卡?

“真”记性差

大脑中参与记忆过程的结构和神经元,其中哪一个遭到病理性的损害,造成的记忆障碍就是“真的”。比如大脑皮层受外伤,不同部位伤的是不同的记忆:如左颞叶受损影响的是言语记忆,而右颞叶受损影响的是非语言记忆,海马区受损的人能忆起从前,但对新学习的知识却记不住。“真”记忆障碍多数都出现得较为突然,并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肢体无力、麻木、头痛、性格改变等。

可见:要想记性“真”差也不容易,而且“动静”比较大。

“假”记性差

事实上,多数记忆减退与环境、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生理变化有关。

忙忙忙细胞老得快: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令神经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得不到放松,影响大脑正常运转,如果压力大导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更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

焦虑心烦脑缺氧:焦虑的心态极不利于改善循环系统功能,妨碍大脑休息和充氧,使之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烟酒无恶不作供血不足: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可引起脑动脉硬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发生脑萎缩,同时酒精和尼古丁还有直接毒害神经细胞的功能,使记忆力提前下降。

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够好子营养不良: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妨碍了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久而久之会对大脑功能和记忆产生损害。

空气污染脑缺氧:空气污染或者长时间处于不通风的空调环境,空气中含氧量不足,也会降低大脑的工作效率。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

可见:改善生活习惯,改善环境污染,好好减压,记忆力下降不是不可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