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在班里学习成绩处在第六名,成绩本来已经很优秀了,可是她却因为自己的成绩时常有死的念头。原因是露露的妈妈对她的期望特别高,总希望她在班里考第一。
可是露露自己不管怎么努力却始终考不到第一。这个目标达不到,她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妈妈。在这种愧疚的心理下,露露有好几次都想跳窗自杀,在她看来,妈妈对她那么好,可是自己始终不能满足她的希望,她觉得实在没有脸面活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在许多家庭中,虽然孩子的成绩很优异,已经达到了令其他同学羡慕不已的地步,可这并不能使家长满意,因为许多家长的最大满意值是第一名或双百分。如果孩子的成绩达不到父母规定的标准,随之而来的不是帮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严厉的批评、激烈的责骂、加倍的作业,有的甚至是拳脚相加。这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很多的时候还会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甚至是产生对学习的厌烦和憎恨。
高考越来越近了,缪凡每天疲于奔命在各个补习班之间,家里还给他请了家教。由于补习,缪凡的作业也就堆积如山,晚上要做到很晚才能睡,早上还要早早地起床背英语。缪凡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电视,没有逛过街,没有打过电脑,没有看过小说。尽管如此,父母似乎还是不够满意,因为缪凡的成绩并没有多大的起色。而缪凡也开始有点沉不住气了,付出的努力没有任何回报,他越来越不想过这种枯燥的生活,不想再参加补习班,不想再早起背英语……
诚然,家长在学习上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必要的,但如果期望过高,则会适得其反。这时,孩子会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地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进而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可怕的、痛苦的事情,厌学情绪也会油然而生;有的极端的孩子干脆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认为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
父母该怎么办?
做父母的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刻牵挂着每位父母的心,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能太苛刻。有的家长会说:“其实我们觉得孩子已经很优秀了,但是又怕他会因为自满而懈怠,所以才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殊不知,孩子的心灵毕竟很脆弱,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仍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变得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是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分数和名次。因此,家长要保持自己的平常心,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力、平时成绩及模拟考成绩,制定切实的目标和期望,将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到适当的位置。
其次,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而不顾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期望。只有家长建立了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调整适度的期望,才能使期望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家长要给孩子恰当的期望
要给孩子恰当的期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真挚的爱
用真爱去教育孩子,孩子会更有人情味;用真爱去期望孩子,孩子会更有上进心。可是,有的家长从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就向孩子灌输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价值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关心有加,可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品德修养很少过问;有的家长则认为要严格管教、天天督促,不听话就打、不进步就骂。殊不知,这些正是非真爱的悲剧的根源。没有真爱的期望是缺乏感召力的奢望;没有真挚的期望是冷漠无情的苛求!
给孩子恰当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期望的“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过低,孩子意识到家长对他期望很少,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严重的伤害。期望过高,很少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孩子享受不到实现家长期望的快乐,家长也感受不到子女的成功,这样大家都会因失望而丧失行为的动力。再者,过高的期望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给孩子恰当的期望,还必须注意期望的“面”
目前,许多家长只是对子女的学习提出期望和要求,而对他们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兴趣爱好缺乏必要的期望和关心,甚至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于是,不要孩子干家务,不让孩子看电视,甚至节假日也不让孩子有活动的自由。有个中学生节假日去同学家玩,竟发现同学被父母反锁在家里。结果,他们只能隔着防盗门进行交谈。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孩子的世界越来越小,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却越来越淡漠,而孩子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下降。
11.他们是不是在背后议论我
掉孩子多疑、过分敏感的毛病飘飘上高中半年以来总觉得在学校里,她从哪个人的身边走过,旁边的那个人就会用奇怪的目光看飘飘,有时候甚至还觉得他们在悄悄议论她……
刚开始,飘飘还觉得是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所以别人才在背后议论她,比如说被恶作剧的同学贴了标签什么的,结果什么都没,而且,飘飘还会时不时就喜欢伸手摸背上背着的书包有没有关好,自己的衣着是否干净……现在,飘飘又总觉得大家在背后议论她长得胖,每天晚上飘飘都会因为这件事而睡不着。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敏感多疑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是在一种偏常认识的支配和影响下造成的性格缺陷。多疑的人往往表现为极度的敏感,常常固执地产生缺乏事实根据、不合逻辑的想法和观念。猜疑的人习惯于从一个假想目标开始,依凭想像搜集能够证明这一目标的证据,如果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他们就会用感觉去改变某些并不相干的细节作为证据,最后“证实”自己最初的论断。
无论是谁,一旦被多疑心理所控制,就会自我孤立,过度敏感,情绪紧张,整日提心吊胆,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害怕走近别人,也拒绝别人走近自己,更怕被别人所拒绝。多疑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瘫痪,会腐蚀人的思想,使人丧失理智,以主观、片面、刻板的思维逻辑来主导自己的推理,毫无根据地进行判断。
多疑是高中生人际交往中最大的障碍,也是其思维及心理成长与完善,以及日后的发展与成功最大的敌人,所以必须摒弃。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的多疑呢?心理学家认为,以下几种原因是高中生多疑心理产生的源泉:
(1)自卑感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很多高中生认为自己不够漂亮,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越害怕越疑心,越疑心,看别人谈笑、举止、表情,都觉得可能是在蔑视自己。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自卑越多疑,越多疑越自卑。
同样的,个子长得矮,身体有残疾,做过错事被人发觉,或被人冤枉等导致的自卑,也有可能产生多疑。
(2)缺乏自我安全感。
一个人如果总担心自己在人际环境中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如被抛弃、被戏弄、被利用等,难免要疑神疑鬼、忧心忡忡。
这种人际交往中自我安全感的缺失主要源于对他人的不信任。如果和一个自己不信任的人交往,难免会担心被对方嘲笑或戏弄,甚至遭受伤害。
但这种对所有人括自己的亲人、老师以及很熟悉的同学的一律不信任显然是没有道理的。这种全面否定主要产生于对自己的不信任。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能力不行,缺乏魅力,低人一等,那么必然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别人也难以信任了。
此外,这种“信任危机”还来自于对对方缺乏了解。一个人如果对某人的思想感情了解不深,对其言语,行为就可能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反馈到自我的心理体验中,与自己的思想产生偏差,就会引起多虑,猜忌。
(3)缺乏判断力。
很多高中生缺乏判断力,不敢坚持自己的判断的人并不少见,这种人很容易多疑。
比如某同学平时对一个人很好,可今天突然对他有些冷漠。而实际情况却可能是对方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不好。判断力的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过度敏感,真实的表扬能够坦然的接受,切实的批评也能真心接受并改进。
有判断力的人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过度敏感,真实的表扬能够坦然的接受,切实的指评也能真心接受并改进,而不会成为自己的思想负担。
(4)消极的思维方式。
多疑的人凡事总往坏处想,先树立起一个对自己不利的假想目标,然后搜寻证据,进行自我论证,比如看到别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说“悄悄话”,便认为是在议论自己,树立了这样一个假想目标之后,再看对方的言谈举止,就会越看越像自己最初的判断。如此越疑越想,越想越像,越像越疑,便形成了一个猜疑的恶性循环。
父母该怎么办?
对于敏感多疑的孩子,父母应以铁棒磨成针的耐心,用好教育这把刻刀,消除孩子的性格缺点,打磨孩子的性格优势。
不要嘲笑敏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男孩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往往会把内心的脆弱和困惑隐瞒,不愿意将自己虚弱的一面暴露给他人。如果父亲不断鼓励,甚至让文弱敏感的儿子用武力证实自己的男子汉气概,会让孩子备受煎熬。其实,感情体验特别深刻的男孩,在面对将来的生活时,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和策略,能够更好地体验挑战性的情感。
不要在孩子犯错时一个劲地让他检讨自己。有些孩子的情绪本质多负向,挫折感会使他表情不和善、不开朗,看起来可怜兮兮的。父母要明白孩子的表现只是其天性所为,不要因为他一个人的问题,搞得全家人都紧张兮兮的。
想办法让孩子结交一个性格开朗的朋友。日本教育专家井协野部子女士曾用此种方法,帮助过一个性格十分内向的女生。她让另一个比较活泼的孩子与她交朋友,带着她玩,一起去长崎参观,一起排练独幕剧,这位内向的女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4)父母要多一点幽默感。有幽默感的父母举重若轻的态度,能缓解孩子不断产生的情绪压力。有些孩子乐观的时候少,悲观的时候多,看问题也比较消极,一点小事都可能影响他的情绪。情绪放大法和缩小法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情绪。
所谓情绪放大法,是指经常找出事情中能够令孩子产生一点积极感觉的部分,然后用放大法将它放大。所谓情绪缩小法,是指找出事情中最令孩子难过的那一部分,然后用缩小法将它缩小,这样一来,父母就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消极方面引向了积极方面。如一个孩子因为被别的小朋友说个子小而难过、不自信,父母可这样对他说:“个子小的人很灵活,很可爱,大家会因为你可爱而喜欢你。现在小朋友都愿意和你一起玩,与你的个子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对小朋友好,大家才高兴和你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个小子”引向“可爱”和“受人喜爱”上来,将孩子的消极情绪缩小,积极情绪放大。
与孩子谈话时,要常引导孩子看积极的方向,如孩子从学校回来,不要张口就问:“今天谁欺负你了?”或是“今天挨批评了吗?”这样会给孩子一种负面的暗示,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和争执,就是小朋友在欺负他;老师批评他,就是不喜欢他,孩子由此会产生消极感受。父母应以积极的态度询问孩子:“学校都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谁是你的好朋友?”引导孩子将目光集中到生活的乐趣上。
对于性格敏感多疑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自我矫正:
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多疑的产生主要是由暗示而引起的。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我们的心理施加影响,它不受我们的主观意识的批判和抵制,直接对我们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所以,我们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使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以改善我们的心理、行为机能,以克服我们多疑的心理。
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
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却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变化看得那么严重,许多无端猜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另外,对别人的苛求往往也同对自己的迁就形影相随,倘若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就不会无端猜疑别人是否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讲了不利于自己的话,决不会在心里疑神疑鬼,自寻烦恼。所以,我们待人看事要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
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
当我们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循环思维之前,用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思考,冷静思索有助于看清问题。
培养自信心
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学习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
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议论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是常有的事情。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烟消云散了。
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当我们对别人有猜疑时,要先冷静地思考,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诚恳、坦率地把问题说出来,只要以诚相见,相信疑团一定会解开的。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也有好处;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