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14503800000034

第34章 你们别总管我行不行——还给孩子自由

姜宇认为他的初三生活,不是念书,就是被父母管教。姜宇为什么这样想呢?

原来,自从升入初三,姜宇每天不停地考试与念书,已经疲乏得像机械人一样了,但回到家还不能放松。如果稍微休息一下,父母就唠叨,连吃饭时看电视也被训。他觉得每天都是念书、考试、挨骂,无止境的循环使他很烦、很累,所以很想离家出走。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对孩子照顾得细微到极致,从孩子几点起床、上学,到孩子回家看多少书,做多少功课,练习多少习题,不但过问,还要干涉。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强制生活几乎和牢狱没有什么不同。即便物质上再优裕,也是很难忍受的。

尽管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如果把孩子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全部规定得死死的,孩子看上去一刻都不闲着,那么孩子永远也长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真正长大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孩子,他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主人就必须有自由,他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安排一切。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主要体现在这个人能够自由、有选择地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感不是凭空产生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时期对自由支配时间的体验。但遗憾的是,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城市独生子女每日可支配的自由时间只有68分钟。这说明,家长没有给独生子女足够的可自由利用的时间。相反,家长却用功课和其他有关学习的活动占满了孩子的时间。

自由支配时间,还意味着孩子具有了热情的实现自我、用创造性的方法表达自我的机会。剥夺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对城市独生子女的调查表明,有更多自由支配时间的独生子女,自信心更强,并且比自由时间较少的孩子有更强的成功需要。因此,父母们应转变观念,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

父母该怎么办?

每天给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时间。一些父母总怕孩子的时间空下来。当孩子写完作业以后,马上给他安排了画画;刚画完画,还有钢琴。尤其是面对升学考试的孩子,简直就是在不断重复地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几乎成了一个机器人,在父母的紧张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于越来越懒散、麻木和消极。

学习时间和玩乐时间要分开。有的父母总是埋怨孩子写作业太磨蹭,却不知道这些坏习惯可能正是自己给孩子养成的。因为父母经常无限地给孩子加压,使孩子没有玩的时间,复习了这科又复习那科,都复习完了以后还要做些高难的题目,这样做不仅使孩子对所学的科目厌烦,而且容易使孩子养成磨蹭的坏习惯。孩子没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只好采取迂回的办法,以争取可玩的时间。

不能让自由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是必需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自由,每一个孩子也需要自由,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有民主,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发展。但是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自由是要受到一些制约的。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有些事情是危险的,规则是要遵守的。因为任何自由都应该和责任相对应,责任、权利相统一,有自由就有义务,有义务你就享有自由。所以每个家庭要给孩子确立一些家规。

父母在给孩子自由的时候,同时也要注意约束孩子。但是约束孩子也应遵守一定的原则:

清晰目标,具体提要求

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他有一个怎样的人生?把你的这些目标细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要求。然后,让孩子清楚你对他的要求,并向他解释这么做的理由。

以身作则教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训练孩子,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将针对孩子及大人的规则分别列出来,贴在墙上,互相监督执行。严于律己、善于克制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时,会更具有权威性。

宽严并济定规矩

有些父母对提出的要求过严又过频,朝令夕改,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疲沓了。而当孩子开始调皮或不遵守这些规定时,就要及时警告或提醒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纠正。让他们知道父母在这一点上是不会轻易让步的。帮助孩子学会克制,学会等待,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天赋,也使他们步入社会后,显得更有礼貌,更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