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赵朴初
据《景德录》卷十所载,赵州禅师在南泉和尚那里彻悟以后,曾杖锡云游,“芒鞋踏破岭头云”,直至晚年方驻杖赵州观音院。
有一天,一位禅僧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曾到过这里没有?”
僧云:“到过。”
赵州说:“吃茶去。”
又问另一位禅僧:“到过这里没有?”
这位新到禅僧说:“不曾到。”
赵州同样说:“吃茶去。”
院主听见后便疑惑不解,他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这里的吃茶,不曾到这里的也吃茶?”
赵州立即叫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
禅师的“吃茶去”成了禅宗千古话头,也成了千古美谈。因了赵州禅师“吃茶去”的这则公案,前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作诗偈:
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赵州禅师的“吃茶去”,虽然平常之极,却是其对佛陀的证悟。禅不是表象化的穿着僧袍,熟习仪式,会用法器,而是一种心的证悟。僧袍、法器等有形东西只是形式,不是结果。但真谛本身,既不是僧袍,更不是庙宇。如饮茶,茶杯再好,但外人也只能看到那茶杯,杯中的天地,其中由甘苦、清幽,只有饮者自知,不足为外人道。
赵州禅师以极平常的一杯茶,消除了众人心中对佛陀所执的仪式化、程式化,从而使他们的心灵超越僧袍、法器、焚香,超越自我凡身,进入出离荣辱、憎爱、悲欢等对立观念的禅悦之中。
赵州禅师的“吃茶去”,更包涵了对证悟方法的解说。所谓“禅茶一味”,茶道中隐含了参禅的法门:
一为苦。佛陀说人生有八苦,参禅即是为参破“苦谛”,然后大彻大悟。好茶,入口有苦,然后回甘。品茶即是品人生。
二为“静”。佛家所谓的“戒、定、慧”都是以静为基础的。在静坐静思中,能提神聚思的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日本茶道更是把“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
三为“平常心”。参禅修行认为“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日常生活的一切皆是修行,吃茶即是平常事。
可见,吃茶也是一场静心清魂的佛事。日本茶道更认为茶人即在家的僧人。在日本,几乎所有的茶人都要进禅院参禅,从禅师那里获得居士号后再回到茶室中进行修行。茶人即为在家的僧人,茶室可比作寺院的佛堂。
禅茶一味,在于茶与禅所共同追求的古雅澹泊,如山寺之肃穆,田园之宁静,秋菊之淡雅,修竹之疏影,月色之柔美,白云之飘逸,钟鼎之古朴,翰墨之流香,诗文之雅致,词藻之流丽。
曾经有人这样说:“凡来眼前的,就是人生,就是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的生活。要勇于面对,善于面对。每当烦恼来扰,便请‘吃茶去’,人生若遇无奈,请‘吃茶去’。借吃茶感受禅那玄妙潇洒的风度,淡泊宁静的情趣,超然物外的行径,苦乐一如的心境,得现世法乐,无地狱之苦。千言万语,一句话,‘吃茶去’。”
赵州禅师那沉静和缓的声音正穿透千年的历史迷雾,直抵众生耳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