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告别“蜗居”:“80后”购房指南
14497800000008

第8章 “80后”购房叹息连连(1)

一. 房价高烧中的“80后”买房困局

在这个房价飞涨的时代,年轻一代的“80后”备受煎熬。《中国青年报》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78.4%的“80后”女性认为,目前最大的困扰是“房价过高,无力购房”。

“80后”青年大多刚工作不久,或为爱侣“有房才结婚”所苦,或为父母“赶紧买房、再涨就永远买不起”所逼,究竟要何去何从?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薪水追不上房价,中国“80后”置业难》说,近年来,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涨幅领跑薪金涨幅的情况下,“80后”购房新人的背后,常常有三个家庭在支撑,即:双方父母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如果广大“80后”长期陷入买房难境地,这一问题有可能成为政府伤脑筋的又一个难题。

文章摘录如下:

28岁的郑华清最近与太太在北京五环路边买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25万元(人民币,下同)的首付和手续费,是汇集了自己和太太过去四年里累积的积蓄,以及双方家长的“赞助”才凑成的。

近年来,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涨幅领跑薪金涨幅的情况下,像郑华清夫妇这对“80后”(1980年后出生)购房新人的背后,常常有三个家庭在支撑,即:双方父母拿出首付,子女自己完成按揭,或俗称的“四加二”买房模式。

以北京为例,刚毕业的大学生每个月收入为3000元左右,而新盘房价每平方米都得上万元。即使是二手房,在北京五环以内要买一个6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即有两个睡房),至少要50多万元,而首付加上装修,没有30万元是不够的。

“啃老族”、“房奴”也是“月光族”

月入6000元的刘星说:“这么高的房价有几个不是靠父母的?即使这样,买房后,我们夫妇俩接下来20年除了是‘房奴’外,还成了‘月光族’。”

然而,不是每个“80后”都像刘星那般幸运。家境没那么理想,又或者不想当“啃老族”的,就只好认命,选择租房来解决基本的居住问题。

来自南京的马芳(30岁)就与当公务员的丈夫住在公租房里,去年底看到北京楼价回落时,他们开始等待时机进场,不料今年三四月份,楼市又出现快速逆转。转眼间,北京各处楼盘都上调价格,夫妇俩只好打消买房的念头。

马芳说:“今年初我们还在四处找房子,眼见售价离我们能承担的水平越来越远,我们现在索性不看房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上个星期公布,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该数据环比连续第五个月、同比连续第二个月上涨,涨幅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在北京,搜房网新盘数据监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房价在过去半年内最高涨幅达82%。在房价超出“80后”负担能力范围的情况下,北京房地产中介机构中大恒基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份北京二手房购买人群中,“80后”的比例为近年来最低,仅29.63%,比2008年下降了逾10%。

房子贵得离谱不单在北京。官方数据显示,中国70个大中城市里,二手住宅售价于7月份上涨的有42个,其中涨幅最大的是深圳,达9.6%。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本月初说,他两个月16000元的工资都买不起一平方米的房子。当地每平米的房价已超过2万元。

研究地产经济的北京资源学院企业管理学院院长阎雨受访时指出,全球和中国的经济情况其实没有太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的楼价目前已超过2007年的高峰水平,显然,现在的房价严重偏离了正常的价值。

阎雨认为,同样类别的房子,北京的房价要比美国贵一倍以上:纽约近郊300平米的独栋别墅,现价为60至80万美元(人民币560万元),同样规格的房子在北京,却需要人民币1000万元。

虽然中国过去一个多月来已开始采取一些措施控制楼市火爆的情况,阎雨仍担心楼价远远超出一般市民负担能力。

阎雨指出,房地产业存在的种种腐败行为,比如相当显著比例的“灰色成本”,不仅增加了广大购房者的经济负担,也使房产业和社会走上畸形发展道路,肥了一些人,却苦了下一代。

动辄上百万元的房子,让“80后”望之却步。与长辈不同,“80后”已不再享有单位分房制度。此外,他们在国家经济和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的环境中长大,但恐怕没想到自己踏入社会后,要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却如此困难,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连基本住房都无法拥有。他们的自信心难免受挫,甚至感觉自己挤不进时代发展的大潮。

绝望中突发奇想

眼见楼价直冲云霄,买房梦越来越遥不可及,一些人已到了绝望的地步,甚至认为中彩票的几率要比筹足钱买房的可能性来得高。

《京华时报》近日报道,最近北京有一名网民因没钱买房、又不想做“啃老族”而突发奇想,在论坛上发帖召集1500人,每人出100元,凑齐首付买房,然后大家通过抽奖、摇号等方式来决定房子归属。有参与者称,这比中彩票的几率大多了。

发起这个千人集资买房行动的26岁网友“可乐事多了”说:“反正也买不起房子,何不撞一下运气?结婚也不差这100块钱。”

此外,网上目前还流行一种较为可行的购屋方式——“万人购房团”。购房团理念很简单,多人合伙买房就能跟开发商讨价还价。这样的团在北京、深圳、西安、兰州、济南都能找到。

种种窘境,让“80后”买房难这一现实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买房难,对“80后”来说,何止是一声叹息。

二.高房价剥夺了中国年轻人的发展权

曾几何时,白领是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发展方向。一个城市的白领,就意味着有一份好工作、收入高、消费能力强,生活惬意潇洒。作为未来潜在的“中产阶级”,中国的白领实际的生存状况如何呢?

根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最近有一项针对职场白领的调查显示,超过三成的职场白领周末选择在家睡大觉,六成职场白领周末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

中国的白领怎么了,在消费面前为什么变得如此畏首畏尾,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很明确,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就是高房价在其中作梗。

房价持续升高,迫使大多数白领们透支了其后半辈子的收入。本来,这些收入他们完全可以再教育、投资、创业进而寻求进一步上升的路径。可惜,他们被透支了发展的路径和可能性。中国社会这二十几年培养起来的潜在的中产阶级的发展权被剥夺了。在如此的经济压力和权利剥夺之下,他们哪里还有多少钱可供周末潇洒地消费?在每月高昂的房贷面前,还谈什么继续教育、教育投资,甚至高房价影响到这一代年轻人的下一代。

白领陷入房价“困境”。让人不禁联想到了日本学者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的描述:随着日本社会的个人所得、学历、生活需求等差距越来越大,日本社会的中产阶级正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而且,跻身“上流”的凤毛麟角,沦入“下流”的却源源不断。因此三浦展认为日本社会正在“下流化”而成为“下流社会”。

高房价下的中国社会何尝不是?只不过,日本是在形成了稳定的“中流社会”之后,出现了“下流化”的趋势,而中国,从白领阶层这个潜在的中产阶级发展权被剥夺的情况看,尚未形成“中流社会”就开始“下流化”了。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晓虹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五大城市中,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的百分比为11.9%。虽然这个结果备受质疑,有人认为中国并没有那么多的中产阶层,但是即便果真有那么多中产阶层,与日本一亿人口左右的“新中间层”所占的人口比例依然相差甚远,中国远没有形成一个“中流社会”。

不仅如此,与日本弥补分化鸿沟的努力相比,我们在阻止“下流化”趋势上显得无所作为。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收入再分配调查”,虽然基尼系数一度上升到0.498,但是经过税收调节和社会保障再分配之后,日本的基尼系数为0.322。

而中国呢?中国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冲破了0.4的国际警戒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再分配调节明显乏力,甚至,中国的税收政策被形容为“劫贫济富”,而不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则仅局限于城市。显然,中国的两极分化趋势更加严重,调和因素不仅失灵,还背道而驰。看来,中国白领只好“下流化”下去了。

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制度的缺失,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房子价格高速上涨,再加上高昂的医疗费用、教育费用,让中国的白领生活在挣扎的空间中,面对未来,只能选择无能为力坚持,谈何发展?

三. 买房租房哪个划算

一边是房价呼呼上蹿,另一边银行的加息声又不绝于耳——楼市调控举措的频频“出拳”让不少市民陷入了究竟是买房还是租房更为划算的困惑中。下面我们就以一套面积为70平方米、总价60万元的房产为例,仔细比较买房和租房的利与弊。

买房:15年后拥有房产

在设定了房产的价值之外,为了便于计算,分析师还假定打算解决住房问题的该人士手上有20.4万元现金,而且每个月可以自由支配3606元的闲钱。如果直接向开发商买房的话,购房者需首付18万元,并办理商业性贷款42万,分15年还清。依据现有的利率7.38%并优惠15%计算,房贷的实际利率为6.273%,每月月供为3606元,15年利息总额为22.9万元。加上买入时支付的2%契税和2%的物业维修基金(以多层住宅为例),税费共要支出2.4万。

将上述费用合计起来,买这套房子的成本包括现金20.4万(含首付18万、税费2.4万),每月投入3606元,15年后便是64.9万(相当于贷款42万、利息22.9万)。换言之,15年后,购房者花了85.3万元拥有了一套住宅。

租房:15年后可拥资金76万

如果用同样的资金来租同一套房产的话,为便于计算,将租房人手上的20.4万元用作储蓄,并将每月3606元闲钱拆开,假设月租金为1706元,剩下的1900元仍然用作储蓄。其中,20.4万元用于15次1年期的定期存款,按复利算,新存款利率为3.33%,15年的利润为12.9万元。此外,每月1900元仍按银行存款,按单利计算,取平均的利率3.33%,15年下来,实际上存款利息约为8.5万元。

归结起来,租房者花费的总资金仍为85.3万元不变,实际支出为每月房租1706元,15年后总额为30.7万元,而增加的利润为12.9万加8.5万等于21.4万。换言之,租房者在15年后的资产为85.3万-30.7万+21.4万=76万。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这个例子当中,买房与租房的区别在于:当投入同样的资金,15年后买房者拥有了一套住房,而租房者则手握76万元,因此要比较的是这套当年价值60万的房子是否增值至76万。按照总价60万元计算,该房产的单价为8571元;若按照76万元计算的话,单价必须达到10857元,也就是说,只有每平方米的房价上涨了2286元,买房者与租房者才打了个“平手”;如果涨幅持平,则买房者不划算;如果房价下跌,买房者亏得更多。

四.年轻人是否该买房

关于“刚出道的年轻人该不该买房”这样一个问题,媒体和社会讨论过了N多次,不管是买还是不买,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和看法。

买房

支持买房的一方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说,买房是事不宜迟的事情,现在不买过几年房价会涨的更多,买了就等于赚了。所以,要赶紧买房,只有买了房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家的感觉。还记得网上有一个“80后”这样说,无论开发商现在怎么说,现在房价尽管在涨,但还不是太高,市民观望,只会贻误“战机”,以后买房子的价格会更高,现在不买房,房价还会涨十年;无论政府官员怎么说,今后的房价还会攀高,现在买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无论专家怎么说,现在不买房,以后房价只会涨得超过现在的房价……所以说,在“80后”眼里,现在的房价是越来越高,房价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工资的增长幅度。以致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一些“80后”常发出如此感叹:挣着白领工资,过着蓝领日子,看样子,自己注定要为房子搏战一生。不过赞成者认为,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就买房而言,“80后”其实是有优势的。首先是观念上不存在误差。老一辈节俭的观点固然还有遗存,但完全靠节俭做事的观念已被抛却。“80后”正逢社会变革期,中西结合让他们得以在涅槃与重生中挣扎或脱颖。还有,年轻人在时间上比较充裕,不致以房奴穷其一身。另外,年轻人的现实与目标更为明确。买房子与谈恋爱,与找上一个好的工作,找上对路的工作挂钩。买房再不是等与不等的问题,只是工作条件之一。

不买房

尽管支持买房的一方说的条条是理,但反对买房的一方也有自己的道理。

1.增加生活压力。年轻人买房大多要通过按揭,大多数年轻人为买房而承担的月供支出超过其个人收入的50%。这样,将大大增加其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