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败一张嘴
14497300000017

第17章 反客为主VS忍气吞声(3)

和丹麦的战争刚刚结束,俾斯麦立即策划对奥地利作战,除了军事上做好周密的准备外,外交上也作了相应的准备,关键一点是要争取法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为此,俾斯麦又使用“借花献佛”的外交手段,反复向法国暗示,在这次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将同意在欧洲划定的领土给法国作为“赔偿”。法国本想看普奥两国鹬蚌相争的好戏,戏还本演,战利品就送上门来,当然乐得保持中立。稳住了法国后,俾斯麦又和奥地利的仇家意大利结成了攻守同盟,准备一南一北夹击奥地利。

上述战争准备工作就绪以后,俾斯麦便把荷尔斯泰因的问题提出来当作战争的借口。1866年6月初,普鲁士提出,奥地利管辖的荷尔斯泰因议会单方面讨论这一地区未来的地位问题,破坏了普奥之间原有的协议。6月8日,俾斯麦下令派兵进入荷尔斯泰因。奥地利当然不能容忍,便于6月17日对普鲁士宣战。俾斯麦等的就是这一天,立即同意大利一起宣布对奥作战。

由上可见,用借来的钓饵引鱼上钩,往往能使其见饵不见钩,因为除了人爱占便宜的因素外,人们对于分而食之、瓜分肥肉有着特别高的兴致。如此这般的心理,正是他们自投罗网而趋之若鹜的原因。

制造诱饵是人际交往中较为精明的手段。为人乖巧伶俐,做事多长眼色,谁都喜欢。而精明之人并不止于此,他们善于投机取巧,甚至能够制造错觉,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明明是在求人,而给人的感觉却是他们在施恩;本来了无功绩,却可两边落好,大落人情债权。

人际关系存在着一个“成本”,用技巧则能降低成本或不用投入也可获得人心。通过扮可怜博得同情;用廉价的称赞赚取高贵之物;赏个虚头衔鼓励干劲;对名人强者明贬实褒加深印象,都是极妙的卖乖之法。

商业领域中卖诱饵常常会出奇制胜,以小换大。比如捐助、义卖、让利等等公益活动,表面上资助非盈利甚至“倒贴”的社会公益事业,“无私地”奉献出爱心,实际上所起的广告效应,会远远大于同等成本的“硬性”广告。并且,“硬”广告只是让人知道,而“软”广告却在出名的同时获得好感与支持。企业家也应善于操纵人心,学会卖乖。

东汉桓帝时,“十常传”之一的宦官张让因帮助桓帝夺权有功,被封为侯爵,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官员提拔升迁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巴结他的人挤破门,那些想拿钱买官的人都千方百计接近他,以求速升。

这时,有位富商叫孟伦,贩运来到京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心中有了生财之道。他先打听情况,知道张让因在宫中侍候皇上,所以家中有一管家主持日常事务,有人求见张让,都由他事先安排。孟伦便在这位管家身上做起了文章,打听好他天天去哪家酒馆,自己早在那里等着,伺机接近。也巧,这天管家吃完了酒,却忘了带银子。酒家因是熟人,说下次带来。这时,孟伦赶忙上前,替管家付了帐。管家感激,二人攀谈起来,商人的油嘴和头脑谁比得上,不长时间便把管家“降住”,引孟伦为知己。

鱼儿上钩,孟伦加紧使劲儿,在这位管家身上花了不少银钱,最后竟使得这位惯于“吃黑”的老手也有点过意不去,问孟伦有什么要求。孟伦见问,心中大喜,但不露声色,忙说没有什么要求,只是交个朋友。最后管家一再说要效力,孟伦说:“别无所求,若您不为难的话,只希望当众对我一拜。”管家本是奴才,拜人惯了,这有何难,当即满口答应。

孟伦此钓只是为了借鱼饵而已,真正的钓鱼好戏即刻上演了。第二天,孟伦来到张让府前,那些盼望升迁的权势小人早已挤满了胡同,等候管家开门安排。日头老高了,管家才在小奴才的陪伴下开门见客,众人一下拥上前去。管家在门槛上见孟伦站在人后,不食前言,率领众奴才拨开众人,倒头便向孟伦拜去,把孟伦客客气气地迎进府中。直把那班等候的人惊在那里,心想这位鼻孔朝天的管家对这位孟伦如此客气,那孟伦与张让肯定不是一般关系。所以,那些找管家排不上号的人便转来找孟伦走门路,送来许多财富。孟伦一概应允,不出十天,便收下数万钱财。孟伦瞅个黑夜,裹卷而去,到外地贩卖去了。

在生活中,只要让人们的胃口感觉到饿,他们的欲望便会被勾起来,争先恐后地到处找吃的。这种“吊胃口”的技巧,关键在于不让对方感到满足,使其欲罢不能。切记下钩要慢,收钩要缓,鱼饵更不能让鱼儿吃饱。

这一心理规则能够给人以下启示,要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刺激起对方的欲望,暗示只要能办成事,好事就在后头,并不时地给些甜头,让他相信你所说的并非是一句空口大话,于是在不断的刺激下,他的欲望也就被挑了起来,这时就是你牵着他鼻子走的时候了。

拿谈判来说,真正的谈判高手必须具备以下“三要领”方可成功:

反应敏捷,把握时机。谈判的时候,要随时保持警觉性,认识各种不同的时机:该认真或冷淡的时候,该坦荡或神秘的时候,该说话或保持静默的时候,该让步或坚定的时候,该细心观察和态度和缓的时候,该给予或索取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注意到各种稍纵即逝的时机。

像猎人般地深藏不露。面对谈判的对手时,切不可直率地表露出自己的愿望或动机。谈判者要很有前心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让对方感到焦虑不安,不知道交易能否顺利完成。

像悬念老手般的善于吊胃口。人们总是珍惜难于得到的东西。买主不会欣赏容易得到的成功,所以假如你真的想让对方快乐,就让他们去努力争取每样能得到的东西。除了不要太快便让步以外,也不要太快便提供给对方额外的服务——允诺快速的送货、由乙方负责运费、遵照对方的规格要求提供有利的条件或者降低价格。即使要作这些让步,也不能作得太快。

拒绝他人请求,该张口时就张口

慕容萌是一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播。她在这家电视台干了五年多,她的新闻节目最近被评为当地第一流节目,可是这五年来她向事业的顶峰攀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

三年以前,当她不得不与电视台谈判签订合同时,她遇到了一些严重的阻力。电视台经理向她暗示,他与她续签合同,她应该感到幸运。她很清楚地听出了言下之意:“你是个姑娘,姑娘们不应该咄咄逼人。”

当她要求修改合同时,电视台经理大发雷霆,她强烈地相信本身的自我价值,拒不让步。每天新闻部主任都把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她的工作横加指责,每回训斥结束时总是说:“签这个合同吧。”四个月过去了,她仍然毫不动摇。最后,电视台经理答应了慕容萌提出来的每一项修改的要求。

然而,在签订合同之前,地征求一位律师的意见。这位律师建议在措辞上作几处小小的改动。她回到电视台告诉他们此事时,他们大吃一惊,又一次暴跳如雷。她的上司们直言不讳地说,他们认为她的行为太自私,不道德。即使这时,慕容萌也不让步。最终,根据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对合同的措辞进行了修改。

最近,慕容萌与同一家电视台又签订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合同,这一回容易多了。正如她说的那样:“如今,他们知道我是什么样一个人,我说到做到。跟我在一块儿工作的很多人对我说,我应该要求比我真正想要的更多,然后再让步,这样能使主管们有胜利感。可是,我不以为然。我要求他们给我提供必要的条件,而其他锦上添花的条件我不会奢求。”

这个故事的意义不在于慕容萌的谈判手法。应该注意和分析使慕容萌如此坚强的精神。她被迫每日顶住电视台领导以威胁、淫威和侮辱的形式进行的恫吓。与此同时,她又不得不以一个妙趣横生的记者的职业风度,兴致勃勃地面对摄影机镜头每夜播送新闻。她从不让谈判中滋生的那种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慕容萌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地保护自己克受淫威的伤害,让自己为了获得应该获得的东西而战。使自己意志坚强,坚持信念。

整个文化用教育强迫我们将它对我们的期望,误以为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出于自愿而许下的诺言。别人告诉我们用他们的评价作为好人或者女人,就应该如何去为人处世。然而我们一旦不事反悔,唯唯诺诺,便变成了一个无法自保的受害者,一个人善被人欺的佐证,一个欺骗性诺言下的牺牲品。

业务员的销售技巧里有这么一招:从一开始就让顾客回答“是”,在回答几个肯定的问题之后,你再提出购买要求就比较容易成功。同理,当你一开始对自己说:“我做不到”或“我不行”的时候,自己就陷入了否定自我的危机,然后就会因拒绝任何的挑战而失去信心。

当然,我们必须努力去做一个绝不说“不”的人,可是,当遇到别人不合理的请求时,我们是否也要委曲求全答应对方呢?

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因为不能说“不”而轻易地答应任何事情,而应该视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尽可能不要明明做不到,却不说,结果既造成了对方的困扰,又失去了别人对你的信任。

拒绝別人不是一件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也不要把说“不”当成是要与人决裂。是否把“不”说出口,应该是在衡量了自己的能力之后,做出的明确的回应。虽然说“不”难免会让对方生气,但与其答应了对方却做不到,还不如表明自己拒绝的原因,相信对方也会体谅你的立场。

不过,当你拒绝对方的请求时,切记不要咬牙切齿、绷着一张脸,而应该带着友善的表情来说“不”,才不会伤了彼此的和气。除了对別人该说“不”时就说“不”,同时对自己也要勇敢地说“不”。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想对对方说“不”,却活生生地把这个字吞到肚子里,回家后又越想越不对劲:“当时应该拒绝他的。”“我怎么这么没用,不敢说出真心话。”你自责不已、悔不当初,最后陷入不安与沮丧中,久久无法释怀。

为什么不敢向对方说“不”?是因为你不想得罪人!

然而,当我们委屈自己让别人高兴时,对方却不会用同等的好意来回报你,甚至已习惯“利用”你。你牢骚满腹、抱怨连连,那是你的事,谁叫你不向对方说“不”呢?那么,是否说“不”,又该如何把握呢?的确,有时候说“不”并不容易。

然而,我们又必须在做出一个决定前,快速地算一算选择不同方向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如果说“不”的成本要远远小于不说时,我们为什么不快点说呢?

当一个人能够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并具备“拒绝他人”的技巧时,由此而节省的时间将十分可观。

事实上,能够真正克服“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障碍,并具备拒绝技巧的人并不多。

幽默风趣,成功来得如此漂亮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不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这样一则小幽默:在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说:“蛋白要全熟,但蛋黄要全生,必须还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一个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新鲜蛋。”

“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说,“那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你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就是使用的幽默提醒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却是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对方:你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从而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

另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拼个鱼死网破,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那些粗鲁的家伙冒犯你,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便可及时收手。置人于死地之事最好不做,做一个可方可圆之人,方能立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