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449700000078

第78章 努力实现“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目标任务

记者:“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五年。城乡就业创历史最好成绩,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庞波:“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挑战,提前实现了“十一五”工作目标,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十五”末的17万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29.3万人,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23.8万人。全省劳务输转人数和劳务收入由2005年的273.22万人、100.8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16.89万人、468.33亿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规定的三年翻番目标。更多的城乡居民被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截至2010年底,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2.5万人、589万人、164.2万人、130万人、82万人。全省已有34个县市、557万农业人口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甘南、嘉峪关、金昌三市州实现了全覆盖。省级人才市场累计举办各类招聘会828场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71.6万个,有50多万人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特别是在大部门体制改革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提出了“一体两翼、统筹发展、抓主抓重、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坚持就业、社保和人事工作“三位一体”,民生建设和人才建设“两翼并举”,组建、入轨和发展“三步走”,为新部门高效有序运行提供了有力指导。积极报请省政府出台劳务经济、人力资源市场、技工教育事业和小额担保贷款等四个三年规划,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民生实事的长效机制,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为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以“五缓四降三补贴”为主要内容的保企稳岗政策、高校毕业生就业九大行动计划和农民工回乡创业行动,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和影响。在国务院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出台后,我们及时研究制定了全省人社系统贯彻落实意见的8个方面28条措施,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署了“共同推进甘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备忘录”,确定了6个方面23条扶持措施。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的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指明了科学发展方向。那么,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将有哪些新的目标和举措?

庞波:“十二五”时期,我们将继续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努力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省人社系统要坚持把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中扩大就业容量,统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就业活动。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和基层就业相统一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就业民生工程,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促进劳动者有序流动和充分就业。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时期,我们将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覆盖。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重点将原“家属工”、“五七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大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逐步缩小相关群体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待遇差距。认真做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相关工作,逐步实现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的省级统筹。

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为全省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十二五”时期,全省人社系统将认真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组织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公务员制度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军转安置制度建设、职称制度改革,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有序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形成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公职人员激励保障机制。加强以“两后生”为重点的农民技能培训,大力扶持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通过努力,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落实“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要求的加速期。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将使稳定劳动关系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新的形势变化,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监察执法机制和诉求表达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建立统筹城乡、主动预防的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互利共赢机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哪些具体目标和任务?

庞波:2011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要求,坚持“一体两翼、统筹发展、抓主抓重、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在扩大和稳定就业方面,继续落实好各项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做好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工作,加快推进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外智力,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完善公务员考录机制、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