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449700000060

第60章 行路莫忘感恩

感悟人生,“逝者如斯”。李维平先生新近出版的《行路集》,运用回望和寻觅的文学描写手法,把人生走过的历程、世事沧桑变迁的情景、身边的故事,用感恩的心志串编成册,奉献给师长、亲朋好友及志同道合者,实是一件不易之事,值得拍手叫好。

《行路集》收编的几十篇作品,分门别类,文论精湛,条分缕析,或长或短,朗朗上口。书中记录的故事,有的即景生情,以事说理;有的动之以情,彩绘人生;有的淳朴宽舒,引人入胜;有的不落俗套,富有哲理。全书二十余万字,文字朴素,文风质朴,人物逼真,叙述流畅,细细拜读,感触颇深,这当然与维平先生是个意中之人是分不开的。

维平先生祖籍陕西,生于兰州,1969年参加工作,1984年底调入省委机关至今,曾任办公厅行政处处长、省委督查室副主任、省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国家保密局副局长),正厅级干部。其父李最老先生生前曾是甘肃省老一辈艺术家,他所参与编剧和导演的《滚滚的白龙江》、《在康布尔草原上》、《西安事变》等几部代表西部水平的话剧大作,脍炙人口,令人记忆犹新。维平先生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家庭里生活,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老艺术家们的指点。维平先生悟性很好,文学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渐次长进。这本集子的问世,便是一个极好的佐证。

《行路集》文风质朴,形散而神凝,文章大多采用回忆的方法,用杂谈和散文形式,描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诠释人生和社会,内涵丰富多彩,可读性很强。对于回忆,作者自述:“假如全世界的回忆是大海,我的回忆就是一滴不起眼的海水,承载不了鱼虾,也掀不起什么波浪,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滴水滴,但很多回忆不能不提”。这段表述,言简意赅,十分清楚,并不是为了回忆的回忆,而是必须回忆,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和事,怀有一颗永不忘却的感恩之心,只有这样,人才活的充实,路才越走越宽,朋友越交越多,事业越加兴旺发达。

祖国甲子华诞,春潮涌动,引来无数骄傲,这辉煌的历史,使人难以忘怀,在维平先生的笔下,激情充分抒发。《十一届三中全会颂》、《祖国万岁》、《你吃了吗》几篇文章,感情真挚,客观真实,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赞颂,对共和国的赞颂,令人肃然起敬。

严父慈母,兄弟姊妹,是构成家的基本要素。家是让你魂牵梦绕的港湾,尤其是离乡的游子,怎么不为家的美好而回忆,从而激发对父母孝敬,对亲情的寄托和牵挂,这是人性的特征,也是善良的人们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维平先生笔下的《思念母亲》、《父亲节里忆父亲》、《两张照片是见证》、《渭南行》、《外婆的大保吉巷》,把家刻画得生动阳光,惟妙惟肖。正如作者所言:“有了家,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有了家,一把辛酸一把泪也不后悔。”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维平眷恋故乡,但他始终没忘记生他养他的这片故土——兰州,对养育他成长的黄河水更是由衷地充满激情和热爱,维平笔下的《一块黄河石》、《兰州人爱喝酒》、《兰州牛肉面》等酣畅淋漓地把兰州人的聪慧、兰州人的包容、兰州人的大气、兰州人的优秀品质,永久雕刻在不朽的黄河石上。对于师长、对于朋友、对于革命先辈,在维平先生的笔下,同样也倾注着深深的爱。他笔下的感动、感触、感恩、感谢之情交织在一起,在相濡以沫的人生道路上,使人不感到寂寞和清冷。他将这些情、这些谊,永世珍藏,终身守候!

纵览维平先生的《行路集》,掩卷遐思,思绪万千,不免对维平先生通篇贯穿的对祖国、对人民、对父亲、对师长、对亲人、对朋友、对故乡、对工作,对生活所浸注的真挚的爱、激情的爱、痴迷的爱、乐观的爱、阳光的爱所折服。维平先生怀着一颗明镜一样感恩的心,深刻叙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爱、和谐社会创造的不俗哲理,他让时下出现的背叛祖国、背弃人民、贪官贪财、唯利是图、凭着官位权势不择手段牟私利者显得多么的鄙陋与背时。

维平先生的《行路集》是一本好书。从他的书中,你嗅不到工于心计的东西,你所能悟到的是他的爱,他的感恩,他的包容。其实,这个年代,多一份感恩,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谦让,世界才能注入活力。因为,人人都能有一份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感恩的心,世界才能充满阳光,才能产生数不清的好人。

好人才是这个世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