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449700000051

第51章 以理念创新引领人才工作创新

以“三个有利于”理念统筹人才队伍建设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战略通道和老工业基地,突破人才总有效供给不足,人才综合竞争力薄弱,着力解决人才干事创业环境不宽松,人才队伍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自主创新激励保障不够强的难题,根本的出路在于以“让一切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的因素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成果创造和转化的活动充分活跃起来”即“三个有利于”的理念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各项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有效盘活人才资源,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从根本上营造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良好环境,切实达到改善人才布局、用好用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

“三个有利于”的前提是解放思想,先导是创新理念,关键是解放人才,本质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以“三个有利于”统筹人才工作,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为己任,一是牢固树立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观念。要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的原则,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理念创新推动思路创新,确立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发展思路。二是牢固树立人人都可成才的大人才观念。遵循人才开发和市场经济规律,用开放性、社会化、大人才的理念谋划人才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积极创造人人都可成才的空间,拓展识才、聚才、用才、育才的范围。三是牢固树立公平公正的人才观念。要以提高人才选拔使用公信度为核心,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人才,通过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形成人才选拔使用的科学机制,从而在制度上保证人才选拔使用的客观、公正、公平。

用“围绕项目开发人才”理念构建人才支撑体系

用“围绕项目开发人才,重点产业重点开发,优势产业优先开发,以高层次人才支撑项目发展”的理念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是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做到集聚人才、才尽其用的重要途径。因为,人才推动项目发展,项目发展集聚人才,项目既是发展的载体,也是人才的舞台,同时还是人才开发的重要依据和动力。用项目吸引人才,以人才支撑项目,其实质就是使人才资源得到有效转化,使人才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经济建设得到更好发展。

落实“围绕项目开发人才,重点产业重点开发,优势产业优先开发,以高层次人才支撑项目发展”的理念,就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聚焦关系发展全局的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突出重点产业、建设项目以及民生工程的人才支撑,充分体现依托项目开发人才和人才支持项目发展的主导思想。要在开发利用博士后人才资源、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实施离乡人才智力回归工程、实施全素质人才培训工程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用“高端引领、组团攻坚、支撑发展”理念打造领军人才队伍

用“高端引领、组团攻坚、支撑发展”理念打造领军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是人才工作发展创新的重中之重。“高端引领”在于建设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以重点优势产业学科为平台的创新创业团队,形成高效优质的人才资本开发与利用格局,以全面支撑和引领各项重点事业的快速发展。“组团攻坚”符合科学技术工程化的发展趋势,符合人才匮乏地区吸引积聚和培养使用人才的现实需求,它能够极大发挥领军人才的领军示范效应,使单个人的力量变成整体力量,依靠团队精神攻坚克难。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甘肃省要大力培养、引进和用好用活领军人才,充分发挥创新团队攻坚的整体效能,必须正确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坚持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发展项目推进人才资源支撑体系建设。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配置人才,紧紧围绕项目选拔领军人才,以领军人才引领和支撑项目发展,推动潜在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保证重点发展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二是要注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支撑社会发展。要通过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解决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能级结构、区域分布结构、产业分布结构、专业结构失调的突出问题,以领军人才开发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和提高现有人才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三是要着眼于积极应对激烈人才竞争,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建设。要通过领军人才的选拔培养,建立多个领军人才领衔的团队,稳定现有高层次人才队伍,形成若干个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高地,建设创新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要坚持按需选拔和动态管理。将人才选拔和培养使用的范围扩展到各个重要发展领域、重点产业和学科;积极实施激励竞争机制,完善对领军人才绩效考核评估,实行领军人才动态管理。

用“人才循环经济”的理念促进人才流动开发

现代经济本质上是人才经济。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其主要特点是能持续、可循环。从动态角度看,正是在循环使用中,人才资源的价值不断提升、活力充分迸发。循环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树立“人才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于改善欠发达地区人才“马太效应”、发挥人才比较优势具有特殊意义。

发展人才循环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才在流动中得到科学开发。要依据人才流动的现实需要,鼓励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自觉融入人才循环经济,对人才不求所有、只求所用。既要重视对人才“引进来”使用,又要兼顾“送出去”培养;既要重视柔性引进海内外人才组团攻坚,又要重视避免本地人才资源的“囤积”浪费;既要重视建设一定规模的人才发展特区,又要重视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只有正确处理诸如以上人才流动的矛盾关系,建立人才科学流动的机制,吸引领军人才和他们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形成进出畅通、良性发展的“人才循环经济”链,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开发、需求互补与合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