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449700000004

第4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在促进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必须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己。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我们要改变以往在“二元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人力资源开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筹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要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制度的衔接贯通,维护人们跨区转移、职业转换和就业困难时的有关权益。我们要适应非正规就业不断发展的现实,加快建立统筹各种就业形式的劳动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开发运作模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与合作,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来甘肃工作。我们要加快解决老年保障制度缺失问题,将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险范围。此外,要妥善处理不同群体的利益关系,努力形成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和谐局面。

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培养造就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要着眼于更好地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全面加强公务员思想、制度、能力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公务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二是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以重大发展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为依托,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进一步形成人才支撑发展、发展孕育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认真实施好我省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领军人才工程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技工院校改革,扩大招生规模,强化校企合作,加快培养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等基层服务计划,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聘用制度。做好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制定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组织实施好正高级工程师、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研究制定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特殊政策,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积极推进民生建设,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努力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一是坚持就业市场化与强化政府责任两轮并驱、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建立健全促进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要认真落实创业培训、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保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机制,统筹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力争今年底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确保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二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要科学设计试点方案,落实政府补贴资金,吸引更多农民参保,逐步消除全省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认真落实全省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加快省级市场和中心的建设步伐,督促抓好市州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的就业保障服务平台。

以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省委、省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更好履行新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从根本上来说,离不开机关党建的有力保证。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抓学习,在提升党员干部素质上下功夫;抓服务,在提升工作能力上下功夫;抓效能,在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抓作风,在提升机关形象上下功夫;抓载体,在活跃机关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健康有为的工作环境、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