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行予政
14449700000032

第32章 坚持品牌化的劳务经济发展战略

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品牌更是一方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劳务品牌创建工程,按照“统一培训标准、统一鉴定发证、统一品牌标志、统一跟踪管理”的要求,积极培育和打造劳务品牌,有力提升了全省劳务经济的发展质量。目前,全省已注册劳务品牌44个,主要集中在建筑、家政服务、餐饮、保安、电子制造、缝纫等行业,重点打造了天水“白娃娃”、陇南“礼贤妹”、平凉“梯田人”、张掖“宣化金瓦刀”、“裕固百灵”,等一批享誉全国的知名劳务品牌。2010年以来,结合农民技能培训民生实事工程,已对数十万农民进行了家政服务、保安、牛肉拉面师等劳务品牌项目的短期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委提出了我省城镇化率从35%提高到40%、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的目标任务。实现这一目标,对统筹城乡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劳务经济的重要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紧紧围绕省委“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一方面继续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努力实现“十二五”劳务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劳务品牌创建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自发型向组织型转变。要重点做到四个紧密结合:

紧密结合技能培训,为品牌化发展提供质量依托。继续严格执行省上关于就业专项资金10%用于农民技能培训的规定,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品牌培训的资金投入,落实财政补贴政策,提高培训机构和农民的培训积极性。要认真推行“三整合一跟踪”及“三突出三结合”的工作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发挥整体效能。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企地联合、委托外省市技工学校和企业自主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和储备培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切实规范培训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质保量完成省上下达的短期品牌培训任务,确保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认真总结品牌培训的经验,围绕当地已有的“优势工种”开展特色培训,特别是着重在培训教材、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形成特色,培育和壮大具有区域优势的劳务品牌。

紧密结合基地建设,为品牌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要按照“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继续落实我省与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的劳务合作协议。要以驻外管理机构为依托,积极主动与输入地政府和用工企业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以及工作配合,进一步强化省际、地区间的劳务协作。要继续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战略,组建劳务考察团,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基地实地考察;利用各种节会,邀请各类用工单位来我省考察劳动力资源,举办招聘活动。广泛联系在外务工、创业的甘肃籍人员,利用他们“牵线搭桥”,推动劳务基地建设。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形成一定数量的有规模、有影响、相对稳定、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劳务基地,不断扩大劳务品牌输转规模,提高劳务市场占有率。

紧密结合服务体系建设,为品牌化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认真落实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任务。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建劳务品牌创建服务中心,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联动的创建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劳务品牌创建服务体系。要不断总结推广创建劳务品牌的典型经验,同时要积极探索研究出台劳务品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职称评定政策,推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积极参与劳务品牌创建的市场化运作,扶持创办集培训、输转为一体的劳务中介公司,使之成为劳务品牌人才推介的重要桥梁。进一步完善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紧密结合载体培育,为品牌化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劳务型企业是劳务品牌创建的重要载体,加强载体培育,是劳务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的关键。要切实加强引导,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创新经营模式,推进连锁经营,重点扶持发展依托劳务品牌创建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围绕素质、质量、管理和服务这四大要素,着力提升员工素质,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服务技能,促进劳务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要依托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制定行业规范,明确对经营场所、服务设施、经营管理、技术标准、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公平竞争,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