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爱情炼金术
14400700000005

第5章 同性爱——别样爱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同性恋”这个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到,走在大家上,也会看到许多动作十分亲密的同性的恋人。电影《春光乍泄》中,梁朝伟和张国荣把同性恋之间的爱情和内心的纠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很多观众都开始认同其实在同性之间,也会有感人至深的爱情存在。

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一个白衣少年走进了一家心理咨询中心的大门。坐在心理咨询师面前,良久他都没有说出一个字,就是那样沉默着,在咨询师耐心地等待下,他才缓缓地开始讲起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他还没有出世,父母亲就离婚了,原本母亲打算打掉他,但是医生说他母亲的体质不好,如果打胎可能会导致终身不孕。于是,他才得以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他内心却丝毫不感激那个让他留下来的医生,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医生的一句话,或许他现在就不必承受这样的心理煎熬。

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在他的脑海中,父亲就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据母亲讲,在怀他时候,母亲很恨他,想尽各种办法来让自己流产,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母亲只得认命,在心里默默祈祷要生一个女孩儿,因为她不希望生个男孩儿像前夫一样不像个男人。结果却生下了男孩儿,在他年幼不懂事的时候,母亲就把他当作是女孩儿来养,直到上学以后,他才知道自己是个男孩子。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他上大学,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挽着女朋友进进出出,他觉得自己也应该找一个女朋友,在寝室同学的撮合下,他与同系的一个女孩开始谈起了恋爱。那个女孩儿很漂亮,身材也很性感,更关键的是她很开放,会主动吻她,甚至还会暗示他可以发生性关系。但是他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不管那个女孩儿怎么挑逗他,他对她始终没有兴趣。他以为是自己不够爱她,没多久两人便分手了。接着谈了第二个女朋友,仍然是同样的结局。一直到大三,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谈了多少个女朋友,但是没有一个能够长久,相比较于和女朋友在一起,他更喜欢到酒吧中看着舞池中肆意摆动的同性朋友。

对此,他感觉到很苦恼,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同性恋,自从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更加不能控制自己喜欢同性的倾向,经常以买醉来麻痹自己。第一次接触同性是在他一次喝醉之后,迷迷糊糊中他被一个男人扶着走,迷乱的一夜过后,他发现自己更加喜欢和男人在一起的感觉,难道自己真的是同性恋吗?想到来自他人鄙夷的眼光,他害怕了,也迷茫了。他希望能够从心理咨询师这里得到答案。

同性恋不是心理疾病

长久以来,在心理学中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病态,但是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对这个问题的不断深入,同性恋被证明不再是一种病态。只是,直至现在为止,人们对同性恋仍然不能够理解,那些公然自称是同性恋的人,比起那些事实上有同性恋倾向,却不敢面对的人群来说,简直就是微乎其微的。也许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俗别样看待他们的眼光,也许是在他们的内心中,他们根本不能接受自己有同性恋的倾向。

在同性当中,单纯对一个异性有好感,想跟他在一起,愿意和他说一些心里话,这并能算是同性恋,对于同性恋的划分,并没有这么简单。对于刚刚进入青春期,甚至是进入大学的青年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因此并不能十分确定地说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就故事中的主人公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是有这方面的倾向的。对此,他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这已经不再是一种心理疾病或者是人们口中的性变态了。

相对于欧美等国家,我国的同性恋者数量远没有他们的多,但是增长速度的迅猛已经为世界各所震惊。这就说明了随着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性取向问题。

产生同性之恋的客观因素

故事中的男孩儿首先就要使自己去面对这个问题,在他的内心中,他还是比较倾向于同性之间的感情的,这种倾向和他的成长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

第一,当他在他母亲腹中的时候,母亲就潜意识得希望他是一个女孩儿,也许在和他说话的时候,都是以“女儿”作为称呼的,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他之后的生长发育。

第二,当他出生以后,母亲把他当作女孩儿来养,使他在年幼的时候无法正确分别自己的性别,甚至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女孩子。虽然最后上学以后知道了,但是倾向于女孩子的心理已经形成了。当然这并不会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当中,甚至连他本人都不会意识到。

第三,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在他的世界中,父亲就是懦弱无能的代言词,而他的母亲则是比较强势的。这一点使他缺乏可认同的男性角色,促使自己女性行为的倾向者。

这些都是在故事中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同性恋者的原因,除此意外,还有一些原因也会导致性倾向的改变。比如,在感情敏感的青春期曾经受到来自异性的伤害,这样出于本能的保护,当事人则会把感情投注在更加让他信任的同性朋友身上。就好比一个性格比较软弱的女性,如果她受到来自男性的伤害,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女性朋友在一旁鼓励她,给予她关爱,那么她就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同性恋者。此外,同性恋也会受到一些遗传因素的影响等。

由此可见,同性恋的行为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心理变态,是心理疾病,它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种种影响而形成的与其他同性不同的性取向。除此之外,同性恋者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一切都和正常的男女相同。他们对于同性的爱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而并非心理的扭曲。

抛开世俗的眼光

爱情的形式有很多种,从来没有一种规定必须是男和女之间才会产生爱情,因此,来自同性之间的爱也应该得到世俗接受,只有这样同性恋者才能更加勇敢地去追求自己喜欢的对象,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种人性的释放。

我们应该明白,虽然每个人爱情都有不同,但是爱情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同性恋和普通的恋人并无不同,他们也是在追求自己爱的权利,追求自己的真爱。因此,不要戴着“有色”的眼睛去看待同性恋者,给他们一些理解,给他们一些尊重,这样他们的爱才能在阳光下健康地成长。

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

心理学家曾劝导每一个同性恋者,不要试图去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去改变自己,对待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开心地生活。如果硬要把自己的生命转变成不是自己生命形态的样子,这样才是真正的扭曲。

首先,认识自己很重要。就想故事中的主人公,开始他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看到别人谈恋爱,他就也想谈恋爱,但是对于女孩子,他并不喜欢,这其中不乏有女孩儿是真心对待他的,他的冷漠最终会伤害到一些真心对待他的女孩。

第二,认识了自己以后,就要面对自己。假如自己确实就是一个同性恋者,就不要痛苦地强迫自己去改变,要让自己去接受异性。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去恋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要准备好面对一切人的心理准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下子就接受同性恋,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他们的眼光和你们之间的幸福是没有关系的。

第三,在与同性的恋人交往时,因为你们是不同的,在心理上仍然会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你们争吵,但是只要你们能够很好的沟通,就能够携手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