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14396700000045

第45章 情绪污染与踢猫效应

对于环境污染人们早已耳熟能详,我们都在尽最大努力去避免所面临的各种污染,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光源污染,但生活中有一种污染却尚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就是情绪污染。

一位女医生买围巾,让年轻女售货员转身拿了几次货,女售货员不耐烦地说:“你是来买围巾还是来欣赏围巾的?”女医生的购物热情一下子降到冰点,随后带着一肚子怒气上班,摆着一脸的怒容为病人看病,一位病人拿起她刚开的处方对她说:“医生,这种药很难吃,是否能换一种?”女医生怒气未消,道:“你是治病还是来品尝药味的?”病人哑然。这位病人是银行职员,坐在收银柜台上越想越气,她对顾客的脸色、语气、服务态度可能难以令 人满意。

我们都很熟悉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的生活非常的不幸:丈夫早死,由于自己的疏忽,自己的孩子又让狼给叼去了。祥林嫂整日生活在抱怨之中,每天逢人就向他诉说自己的不幸。

“我的丈夫是怎么死的,我可怜的孩子,还没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祥林嫂每日就生活在抱怨和诉说之中,人们一开始还对她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和怜悯。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对她感到反感,所以也就不再对她有同情感了。

可是祥林嫂好像对此浑然不觉,仍然继续着她的不幸的诉说,所以她仍然生活在这种无法改变的环境之中。

明人陆绍珩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敢于“放开眼”,而不向人间“浪皱眉”。“放开眼”和“浪皱眉”就是对人生两面的选择。你选择正面,你就能乐观自信地舒展眉头,面对一切。你选择背面,你就只能是眉头紧锁,郁郁寡欢,最终成为人生的失败者。

别总是对自己说:“我真倒霉,总被人家曲解、欺负。”那你当然没有一刻的轻松愉快。

当人遇到不幸时,都会身不由己地向别人抱怨、诉苦,这无疑是一种发泄的手段,但是通过祥林嫂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找到一种不会妨碍别人的发泄途径,排遣掉心中的痛苦,然后再改变观念,积极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惟有这样你才能走出自己设置的阴影。

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快捷,人际交往频繁,环境气氛对人的影响力强,情绪会相互感染,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情绪很容易互相传播。

当然, 情绪有好有坏,感染的效果会有正有负。良好的情绪会构成一种健康、轻松、愉悦的气氛,坏情绪会造成紧张、烦恼甚至敌意的气氛。

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叫“踢猫效应”,指的是一个人的恶劣情绪反应很容易波及他人的情绪反应,弗洛伊德对此现象给了一个专业命名——移情。

比如,一位总经理因为闯红灯而遭到警察罚款和扣驾照的处罚,心里很是不快,一到办公室,销售经理告诉他昨天那笔眼看到手的生意谈黄了。总经理大怒,说销售经理是白拿这么长时间的高薪。销售经理被突如其来的怒火和指责弄得满心不快,怏怏地回到办公室。这时,秘书来告诉他下午的会议安排,销售经理打断她,问昨天交代要打好的五封信有没有完成。秘书说:“还没有,可是……”“没什么可是,你虽然在这里工作了三年,但并不意味着你没有被解雇的可能”。秘书回到工作间,心想,几年来我没日没夜地加班工作,现在倒成了奴隶了,这次我不就是没法同时做两件事而耽搁了一下,就拿解雇相威胁,越想越恼。秘书回到家,看到儿子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满脸脏兮兮的,裤子还弄了个洞,不由怒火中烧,怒吼道:“多少次叫你放学后别到处乱疯,你就不听,你以为我容易吗?”儿子转身回到自己的房间,心想,怎么搞的,妈妈也不听我解释一下。这时,一只猫跑过来了,儿子不由得性起,一脚揣过去怒喝:“滚开,你这死猫!”猫从阳台上滚下去,正好砸在总经理的头上……

人类的情绪情感须要顺畅地迁移,有时候靠自己迁移就演出了如上故事——外人看来有趣,当事人却在果报中困苦。

从这踢猫效应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恶性因果循环,上述小孩子的恶果,源于小孩子父亲的因,如果用中国佛教的因果循环来论证,是很容易明白个中道理。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这就涉及到一个“风度”问题。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相传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自己酷爱的种了满院子的兰花交与弟子,并嘱咐悉心照料。谁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本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等待着师傅的责骂。僧人云游回来,得知缘由,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弟子从中得到启发,幡然悟道。

我们该从这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获得教益,这需要很深的内涵,豁达的姿态。的确,在竞争白热化的今天,时时保持豁达的姿态,很具挑战性。然而,在压力下还能保持风度,就意味着对自己心理弱点的克服,意味着人格魅力的提升。拿破仑的例子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拿破仑在一次与敌军作战时,遭遇顽强的抵抗,队伍损失惨重,形势非常危险。拿破仑也因一时不慎掉入泥潭中,被弄得满身泥巴,狼狈不堪。

可此时的拿破仑浑然不顾,内心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打蠃这战斗。只听他大吼一声“冲啊!”他手下的士兵见到他那副滑稽模样,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但同时也被拿破仑的乐观自信所鼓舞。一时间,战士们群情激昂、奋勇当先,终于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愤怒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人在愤怒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急促,经常发怒的人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愤怒还会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而对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愤怒会使疾病加重,甚至导致死亡,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如中医认为“怒伤肝”“气大伤神”等。同样,愤怒时因为情绪处于激动之中,还可能引发其他不理智的情绪,比如:自以为是、自尊受损、好下结论等,这些都可能使事态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可见,愤怒于己于人都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我们就要想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少发脾气。

一天,林肯正在办公室整理文件,陆军部长斯坦顿气呼呼地走了进来,一屁股坐到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林肯知道他肯定是又被人指责了。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给我说说,说不定我能给你出出主意。”林肯笑着对斯坦顿说。

斯坦顿像是找到了发泄的对象,对林肯一阵咆哮:“你知道吗?今天有位少将竟然用那种口气和我说话,那简直是侮辱,他所说的事根本就不存在啊。”

满以为林肯会安慰他几句,痛骂那名少将几句,但林肯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信回敬那位少将的无礼。

“你可以在信中狠狠地骂他一顿,让他也尝尝被指责的滋味。”

“还是你想得周到,我非得大骂他一顿不可,他有什么权利指责我呢?”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

林肯看完以后,对斯坦顿说:“你写得太好了,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好好教训他一顿。”林肯把看完的信顺手扔进了炉子里。

斯坦顿看到自己写的信进了炉子,忙责问林肯:“是你让我写这封信的,那你为什么把它扔进了炉子里呢?”

林肯回答说:“难道你不觉得写这封信的时候你已经消了气吗?如果还没有完全消气,就接着写第二封吧。”

愤怒是一种极具毁灭力量的情绪,它不仅能够摧毁你的健康,而且可以扰乱你的思考,给你的工作和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林肯的处事方法又告诉我们,反击回去或发泄给别人也不是什么上策,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消除心中的不满,或是把它转化成一种力量。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经常和伙伴们吵架。有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一周以后,男孩在篱笆上共钉了36颗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尽量避免发脾气和别人吵架,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他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并没有表扬他,而是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掉一颗钉子。”男孩按父亲的话去做了,终于有一天,钉子全部被拔光了,他忙去告诉父亲。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干得不错!但是,篱笆上的这些钉子洞,永远也不可能消失的。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就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洞一样。”插一把刀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再拔出来,伤口就难以愈合了。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

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要克制愤怒不是没有办法的。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控制自己的愤怒:

·通过意志力控制愤怒,使愤怒情绪少发生,或有愤怒不发作。

·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愤怒时多想想盛怒之下失去理智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

·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发怒”,这样可以起到控制愤怒的作用。

·将心中的愤懑、不平向人倾诉,从亲朋好友处得到规劝和安慰,可以缓解怒气。

·向使自己愤怒的人说明自己的不满,说出自己的意见,使矛盾得以调和,不满得以解除。

·尽量避免接触使自己发怒的环境,减少愤怒情绪,或者在即将发怒时通过转移注意力而减轻愤怒。

·尽快离开当时的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使愤怒情绪消退。

战胜愤怒,比战胜劲敌更难。身体上的伤口和心灵上的伤口一样都难以恢复,控制你自己,笑对你的朋友,他们是你最大的财富。

哲学家笛卡尔说过,不求改变命运,只求改变自己。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接受你所不能接受的,这是很重要的、很有用的人生智慧。

经济危机的延伸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关键是要把握和分析问题成因和制定解决办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舒缓压力,采纳科学的解决方案来克服困难。如果自我意愿失控,那后续的问题或许不堪收拾!

知识窗:

情绪污染是指在坏的情绪影响下,造成心情不畅的氛围。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大多数人的疾病往往会从不良的情绪、失衡的心理中产生。为此,人们应该像重视环境污染一样,重视情绪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