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14396700000027

第27章 老师电击学生实验

196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项服从实验,以探讨个人对权威的服从情况。该实验最初在美国耶鲁大学进行,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通过广告有偿招募了一批实验志愿者,他们被告知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和学习的科学实验,研究惩罚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但事实上这是一个关于一个人可以承受多大程度的服从的实验,其结果令人震惊。

志愿者通过抽签决定是扮演"老师”还是扮演“学生”,为了让这些“老师"了解到电击惩罚的痛苦,以使他们知道当他们对"学生"进行同样惩罚时会给对方造成多大的痛苦,心理学家先让这些"老师"们体验了45伏低电压的电击,然后正式的实验开始了。

一位50来岁左右的"学生"入场,他看起来风度翩翩,和气和蔼,他对"老师"说明了他有心脏病,但表示愿意接受记忆学习的实验。于是,他被绑在隔壁房间的一张电椅上,并且通过内线电话与"老师"保持联系,他的任务就是记忆一些成对的单词,"老师"说出一个单词后,他就要说出成对的另一个单词。

这个"学生"很快开始犯错误了,由于“学生”的犯错,“老师”开始进行电击惩罚, “老师”通过一个连线按钮装置开始实施电击惩罚,“学生"开始表现出抗议的举动。

“学生"的抗议随着电击强度的上升而变得越来越剧烈,75伏的时候,他有点哼哼和嘟囔;150伏时,他要求离开实验;180伏时,他大声呼喊说自己无法再忍受这种痛苦了;到了300伏时,他坚决地说不会再参与这类实验并要求被释放,他大声嚷嚷自己有心脏病,并且剧烈地尖叫和挣扎。

“老师"开始出现第一次犹豫,开始表示可能不愿意再进行对"学生"电击了,这时心理学家就会说,“实验要求让你继续,你没有选择,你必须继续。"你应该可以相像,这时"老师"需要承受多么大的压力,他们会抱怨、责难、反复强调自己不能再继续了,女性"老师"还常常会流着眼泪试图抗拒继续电击"学生",他们内心开始承受强烈的思想斗争:

"他受不了了,我不能就这样杀了他!你听到他的惨叫了吗?他在嘶喊,他受不了了,他出了事怎么办?。我是说,如果那位绅士出了什么意外谁来负责?"在180伏电击时, "老师"开始出现质疑了,心理学家表示会承担意外的责任。

"好吧。""老师"虽然犹豫了一下,但在"权威”的压力下又继续了实验。

当电击到了195伏时,"老师"开始再次犹豫了,再次开始试图抗拒继续实验了:

"你听他在嘶叫,听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实验要求你继续下去!"

"我知道是这样,先生,但我想说的是--唉--他已经不知所措了,都195伏特了呀!"

直到"学生"的房间里不再有任何声音时, “老师"还是被命令施加更加强烈的电击,直至标有"危险:强电击XXX(450伏特)"。

在实验之前,40多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师都认为大部分人不会超过150伏特,不到4%的人会坚持服从命令到300伏,只有0.1%的人会坚持服从命令到450伏,他们认为只有精神心理有异常的人才会盲目服从而实施最大强度的电击,这足以置人于死地。

但这个著名而令人焦虑且震惊的实验结果是,对1000名志愿者进行同样的实验发现, "大部分人都完全服从了权威的命令"。几乎没有在300伏以前就退出的人,有65%的"老师"对"学生"施加了最高450伏的电击,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足以致命。

尽管很多"老师"表现出了犹豫、质疑、抗拒的表现,但这对于受害者"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你是那个被电击的"学生",当你听到"老师"嘴上说:

"我并不想伤害你,真的,我不想这样的。"

但他们还是对你反复地实施了残忍的电击惩罚,你会有什么感觉?

参加志愿者扮演"老师"角色的大学生们可能把眼前的"学生"当成了"玩偶",每次电击一次,"玩偶"就会上蹿下跳并且大声尖叫,就在这样鲜活的情境下,仍然有四分之三的"老师"发出了最大的强度的电击。

你是不是特别震惊,心理学家怎么可以实施这样毫无人道的实验呢?事实上,那个扮演"学生"的人实际上是与心理学家事先沟通好的,他是心理学家的实验助手,他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电击,他只是假装受到电击后表现出极大的痛苦,而那些扮演"老师"的志愿者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知道自己的电击按钮真的就是对"学生"进行了电击,并且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痛苦。

你可能会疑问,那"学生"和"老师"不是由抽签决定的吗?其实这个抽签过程早就被心理学家做了手脚,不管怎么抽签,志愿者总是抽到"老师"角色。整个实验中,只有扮演"老师"的志愿者一开始体验了一下45伏低电压的电击,而"学生"实际上从未受到过任何电击,他们表现出的痛苦表现是心理学家事先和他们沟通好的,目的就是测试扮演"老师"的志愿者对于权威的服从的程度。

从米尔格拉姆的实验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人都是惧怕权威的,在法律和权威面前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服从的行为。在上述实验中,米尔格拉姆还继续研究了影响服从的主观因素。他认为其一是道德水平。他用经典的道德判断测试被试,结果发现,被试的道德判断水平越高,服从权威人物的可能性越小。被试的道德判断水平越低,越容易服从权威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我们很容易理解,因为这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相一致:命令一个道德水平高的人去干不道德的事,通常杀了他也行不通,但如果是有益于社会的要求,那么道德水平高的人不仅愿意服从,甚至还会为了这样的社会要求献出自己的生命。

在实验中,米尔格拉姆还发现,被试的个性特征也是影响被试服从的另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米尔格拉姆对参加实验的所有被试进行了个性测验,发现那些服从研究者的命令,不断增强对"学生"施加电击的被试,属于典型的世俗主义个性,他们十分重视社会压力以及个人行为的社会价值。这些人毫不怀疑地接受权威的命令,对那些违反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的人不屑一顾。他们多数不敢流露出真实的感受,思想个性并不明显,喜欢跟着权威行事,害怕偏离社会准则。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是如何对他人施加压力,从而使他人服从的呢?我们经常会听到妈妈对孩子贿赂兼威胁地说。"你要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妈妈就给你买你前不久看中的那个玩具;但是,如果你不好好学习成绩继续退步,那就不准你看你最喜欢的《机器猫》节目了。”使得孩子们感受到难以抵抗的压力,最终不得不服从母亲的愿望、要求或命令。

源于环境中的社会赞许和环境气氛,也都会使人感受到压力。比如,一个学生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特别想玩,在家时不肯学习,父母很是头疼,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他发现他所在的环境中,只有好好学习的,才会赢得社会的爱和尊敬,即周围的老师会喜欢他.会和他友好交谈,同学们也特别愿意和他交往,做朋友。同时,在寄宿学校,他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很认真地在学习,他自然而然地也会感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压力,也努力学习起来了。这种源于社会环境的赞许和气氛的压力,更容易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他人发生服从行为。

其实每一个社会,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社会公民对社会的服从,比如,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遵守社会的法律条文、遵守社会团体的纪律,等等,如果没有社会公民对社会的服从,那这个社会就没有了秩序,这个社会将变得很可怕。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还是要分清哪些应该服从,哪些不该服从。

知识窗:

奖赏、惩罚和威胁,以及源于社会环境的压力,看来都会使人发生服从行为。但是,企图运用这些手段使他人产生服从行为时,要特别注意掌握使用的"度"的问题。如果惩罚或威胁过分,社会环境给人带来的压力过强,很有可能不仅不会使他人产生服从行为,反而容易引发他人的抵抗心理,甚至还有可能使某些人把过强的压力转化成过度的紧张、焦虑,从而引发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