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产业比较案例
14261800000021

第21章 区域比较(7)

作为一种产业,重庆的文化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成为直辖市之前,重庆一直作为四川省的一个城市,由此造成大量的艺术人才被调往重庆市外。为了弥补文化产业人才的不足,重庆市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在培养创意人才方面,除了依托高校开展学校教育,还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特别是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的培训。从2005年开始,在渝澳CEPA框架下的“8+1”合作计划之下,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中国重庆文化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

2006年举办第二期的时候,青海、江苏等省市也有学员慕名参加专业培训。第二期研修班的主题是“综合性文化艺术节的策划与运作”,邀请到了来自上海、香港、澳门等地的大型文化活动直接策划者和实施者前来授课,着重提高学员对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和运作能力,培养十分紧缺的文化产业策划大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2007年8月举办的第四期研修班的主题为“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专门培养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管理人才。2008年8月举办的第五期研修班的主题为文化品牌策划。这些培训为重庆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策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成为推动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宝贵的智力资源。

五、结语

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资源、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配套与完善。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成渝两地都加大了重视力度,并制定了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扶持措施。从总体上来看,成渝两地的文化产业都经历着较快的发展,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地的合作太少,在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力度相当薄弱。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两地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互利合作,共同进步,把成都和重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高地和明珠,共同构建“成渝经济圈”的繁荣。

主要参考文献

蔡尚伟:《百年双城记———成都、重庆的城市文化与传媒》,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蔡尚伟、王淑萍:《对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反思与构想》,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蔡尚伟:《云南、四川文化产业比较刍论》,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厉华:《“红岩联线”的发展和运作》,《中国博物馆》2006年第2期

赵志:《成都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和思路》,《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10期

赵志:《论成都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能力》,《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2期

张立伟:《成都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文化长廊》2005年第10期

张立伟:《提升成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体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5期

孙仁中:《发展重庆文化产业的探讨》,《重庆经济》2005年第1期

彭寿清:《论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漆飞:《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及成因分析》(报告摘要),2005年7月19日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培育文化市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重庆市南岸区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网站(www.naip.gov.cn)

蒋艳:《重庆动漫企业进入全国10强,成新兴文化产业代表》,《重庆晨报》2007年6月4日

佚名:《重庆市长江三峡文化长廊建设纲要(1999—2010)》,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幸福“双城记”

———杭州、成都休闲产业发展比较

张爱萱蔡尚伟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双双迅速发展。新科技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给人们带来更多的闲暇时间,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又使得人们的休闲需求迅速提升。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大步向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经济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预言:到2015年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行将到来的休闲时代,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国内,杭州、成都、大连、青岛、厦门、海口等不少优秀的旅游城市在“休闲”的路上做着积极的探索,准备在发展休闲产业上大显身手。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数“天堂”杭州与“天府”成都,这两座城市先后把自己的发展战略锁定在“休闲之都”上,其休闲产业的发展值得关注。

两个同处于北纬30度线上的城市有着颇多的相似:同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有着光辉的良渚文化,成都创造了灿烂的古蜀文明;同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宜居城市、幸福之都,杭州是湖山秀丽的山水名城,成都则是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同样拥有“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杭州早与幸福结缘,2004年至2008年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组织开展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中,杭州连续五年名列第一,成都也表现不俗,不仅综合分数位居前十位,而且位居文明幸福感榜首,在生活便利程度榜中位居第三,同时在赚钱机会最多、娱乐最多的榜单中名列前茅;同样以幸福观为指导,以休闲作为城市的发展定位,成都先声夺人,体现出追求幸福是建设“休闲之都”的内核,树立起“休闲之都”的主题形象,杭州则在发展休闲产业上目标明确,快手出招,声势浩大。

一、两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概况比较

1.杭州休闲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20世纪末21世纪初,杭州市委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曾先后提出“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打造“中国女装之都”、“会展之都”、“中国茶都”、“东方休闲之都”等口号。将不同阶段发展战略的共性特征整合提炼后,不难发现,“休闲”成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贯穿始终。2004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进旅游国际化动员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东方休闲之都”的目标和要求,杭州休闲产业随之快速崛起。营造休闲环境成为杭州市政府投资的第一要务: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免费开放西湖周边景区,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为会展游、休闲游服务,与国际化接轨。2006年4月22日至10月22日,杭州成功举办了世界休闲博览会,并以此为契机打响“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将杭州的休闲产业提升了一个层次。休博会吸引了2040.55万游客参与,实现贸易成交额137.38亿元,协议利用外资10.17亿美元,引进内资108.34亿元。继首办之后,2006年10月20日杭州市与世界休闲组织正式签订备忘录,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于2011年再度花落杭州,这无疑是对杭州“东方休闲之都”旅游形象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成为杭州市推广国际知名度和打造休闲产业的绝佳机会。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企业充分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中国最大的民营休闲投资集团杭州宋城集团投资的杭州乐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新一代综合性主题公园,并且在国内首次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旅游休闲景观房产”新模式。2006年宋城集团又成为世界休闲博览会主会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的唯一投资者。这一系列投资将对中国的休闲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而宋城集团也在中国的休闲产业中处于领跑地位。

简言之,杭州已形成了以宋城、杭州乐园为代表的休闲旅游胜地,以黄龙体育区为代表的休闲健身基地以及以南山路为代表的艺术休闲特色街区等休闲场所。政府与企业“两翼齐飞、齐头并进”,杭州休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2.成都休闲产业发展的基本历程

自古以来,成都就有着非常浓郁的休闲氛围,休闲生活是成都人的基本诉求,因此,成都“休闲之都”的称号在民间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可以说,成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休闲之都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状态。2001年,在成都市召开的“城市旅游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王衍用提出:“成都应该树立起‘中国休闲之都’的主题形象。”一时之间,语惊四座。与会专家与旅游者普遍认为“休闲”概括出了成都文化的精髓,但在是否以“休闲”作为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上,成都态度却飘忽不定,最终选中了“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的雅号。直到2003年,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才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和引导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餐饮等休闲产业发展,整合自然与人文资源,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近年来,成都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产业。成都会展中心和上海宝钢集团投资的“九寨天堂”、锦里古街的打造与武侯祠的整合,以及正在全力打造的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都将旅游、休闲、度假完美地结合,全面拉动休闲经济。在休闲风貌上,成都已打造出一街一景、一桥一色、一河一貌的城市风格。2007年4月,四川省休闲文化研究会成立。作为国内首家省级休闲文化研究机构,它将用研究出来的理论去发展休闲产业,对成都市打造“休闲之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年9月8日-9日,由国际休闲产业协会、中国国际名牌协会、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休闲产业十佳系列品牌颁奖盛典暨2007中国休闲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成都凭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及旅游资源,荣登“中国十佳休闲城市”榜首。

二、两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成效比较

由于休闲产业是交叉型的行业,是一个产业群,因此,很难确切地划定休闲产业的边界。如果把凡能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部门集合都归属于休闲产业范畴,那么,休闲产业的概念就会被无限放大,不利于从理论上研究。因此,本文所选取的比较范畴是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旅游观光、体育健身、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为主体构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事实上,行业之间有着各种交叉,使得此种分类存在一定的矛盾,但这确是相对合理的一种分法。

1.休闲游为主的旅游产业发展比较

在全部的休闲产业群中,旅游产业应是其中最大的休闲消费产业。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出售的是一种体验、一种愉悦和享受。从1999年国庆节第一个黄金周以来,每逢长假旅游常产生“井喷”效应,而这种经济效益增长的背后是旅游幸福感的下降。近两三年以来,国民旅游逐渐变得理性,旅游形态也逐渐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

(1)杭州

e龙旅行网发布的“2005年中国十大旅游城市”排名中,杭州进入前三甲,坐上探花位置,并开始有了旅游客源市场国际化的意识。2006年,杭州接待入境游客182.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09亿美元,比去年增加1.51亿美元。而到2007年,入境旅游人数突破200万,国内旅游人数超过4000万,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600亿,全年杭州旅游指标实现多个突破。

杭州在旅游收益高升的同时,还致力于解决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休闲产品单一问题,积极开发丰富多彩的休闲产品,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元化开发。由以往单一的观光旅游发展为丰富多彩的休闲游,满足游人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休闲需要。

杭州旅游已经形成了“西湖观光,宋城怀古,杭州乐园、休博园度假游”的主流线路。宋城、杭州乐园均突破了单一主题公园的概念,尤其是杭州乐园已成为一个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会务于一体的大型休闲社区。从单纯的主题公园到休闲度假乐园,其理论基础正是建立在“休闲时代正来临”的判断上。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主会场———杭州世界休闲博览园被称为“休闲王国、游乐世界、购物天堂、人居乐园”,休博园内的第一世界秀、嘉年华、主题公园,城西广场的商贸饮食等地都已成为杭州市民及游客休闲、观光的佳地。

2006年6月杭州市旅委在《杭州市晚间娱乐休闲生活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夜游”的概念。在夜游项目的开拓上,杭州正引领着夜间娱乐休闲活动的潮流。杭州市已打造了夜游西湖、宋城夜观《宋城千年情》、运河古风夜游长廊为代表的观光休闲方式。

为了完善“东方休闲之都”的形象,杭州市旅委还建议打造、整合以环西湖夜休闲中心为一心,以运河古风夜游长廊、钱江灯火夜游长廊为二廊,形成武林、黄龙、吴山、城西、钱江新城、休博园六大夜休闲圈,完善女装街、高银夜宵美食街等八街的“一心二廊六圈八街”的夜休闲空间战略结构。丰富的夜游项目必将带动餐饮业、旅馆业等晚间娱乐休闲产业的发展。

在旅游设施及系统方面,截至2006年,杭州有各类旅行社343家,其中“百强国内旅行社”的数量仅次于上海。星级宾馆饭店230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总数列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