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14261700000044

第44章 创新党报群众工作的工作方法(3)

(五)确立党报与党政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

目前,很多记者与党政部门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往往只是相关部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或者有稿件需要采访这些部门负责人的时候才去跟人家联系,平时很少打交道。这种情况,不利于和党政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不利于新闻资源的充分挖掘。如果说党报其他部门的编辑记者“例行公事”地跟党政部门保持联系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群众工作部门的编辑记者这样做就不妥了。鉴于党报群众工作跟党政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党报群众工作部门应跟党政部门之间确立信息沟通机制,既要定期和不定期向有关部门通报报社掌握的舆情,也要经常性到这些部门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变动情况、执行情况等;对于党政部门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些例行性工作检查,报社也应尽可能派人参与,掌握群众工作的第一手情况。

三、媒体联动合作共赢

虽然各级党报都是权威媒体,但是单家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必定是有限的,单打独斗也不利于党报优势的完整展现。特别是党报群众工作这一块,不少问题涉及面宽,矛盾错综复杂,仅靠一家报社的力量很难促成问题的解决。因此,党报群众工作应该多角度、多侧面实行媒体联动,在合作中实现多方共赢。具体而言,党报群众工作实行媒体联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本地报纸间的协作联动

如果说同城都市类报纸之间由于担心同质竞争的影响而不愿相互合作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党报和都市类报纸之间实行媒体联动则不必有这种担忧。因为,一般情况下,党报和都市类报纸读者对象并不完全一样,党报主要读者对象是党政机关干部、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工作人员,而都市类报纸主要读者对象则是普通市民;而且发行渠道不一样,大多数党报的主要发行渠道是订阅,而都市类报纸的主要发行渠道是零售。如果要说竞争,党报和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是一种错位竞争,相互合作不会给对方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在群众工作新闻(都市类报纸一般叫民生新闻或者热线新闻)这一块的处理技法上,都市类报纸追求的是短、平、快,而党报追求的是典型意义和普遍价值,两者之间也不存在简单的重复。再说,许多有影响力的都市类报纸都是当地党报创办的,即使不是党报创办也加入了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或者跟党报组成了战略联盟,党报要和同城都市类报纸实行媒体联动完全没有体制上的障碍。因此,党报群众工作同本地都市类报纸联动完全可行。《四川日报》群众工作版面“服务热线”在2002年7月改版之初面临线索来源少的困难,在集团领导的协调下,跟集团内的《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合作,既解决了现实问题,又探索了媒体联动的新路。虽然《华西都市报》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成都等中心城市市民,但面向全省发行,在其他地市州的读者中也有广泛影响。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是24小时专人值守,并及时录入计算机,而且线索资源丰富,本报没法全部采用。经协商,《华西都市报》热线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将该报前一时段的新闻线索传给《四川日报》“服务热线”,《四川日报》热线工作室再选取适合党报群众工作的线索做新闻。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不仅《四川日报》“服务热线”版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本报热线接到的新闻线索也大幅增加。可以说,这种新闻线索共享还只是本地报纸联动的初级阶段,党报和都市类报纸更应该结合各自的优势在同题新闻策划方面进行合作。当然,一些报业集团也不时组织集团内报纸进行专题采访。不过,这种专题采访中各家报纸通常是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协作力度不够,有了同题报道的广度,缺乏资源整合的深度。我们倡导党报群众工作跟都市类报纸的紧密型联动,特别是舆论监督方面,党报的权威性优势加都市类报纸的影响面优势,定会产生1+1>;2的效果。

(二)跨地域报纸间的协作联动

党报群众工作涉及的不少问题,可能牵涉到外地,异地采访有诸多不便,而且地方党报在外地影响十分有限,要促成相关问题的解决很困难。这时,报纸间的跨地域联动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一些行业协会和常设会议,正好为党报跨地域联动提供了方便。就党报这块而言,综合性的全国性的协会和会议就有中国报业协会党报分会、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全国副省级城市总编辑联席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县市报研究会,专门针对党报群众工作的协会有全国省级党报群众工作协会、全国城市党报群众工作协会、中国地市报群工研究会。应该说,依托这些协会和会议,党报实行跨地域联动还是容易操作的。可实际情况上,党报在跨地域联动这块还显得比较弱,除了一些借助会议之机请参会代表采采风,宣传宣传会议承办方所在地的经济成就外,经常性的跨地域联动还是比较少。

就党报群众工作而言,由全国城市党报群众工作协会2005年11月发起的全国50家城市党报“异地接访有事找党报”活动,时至今日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一倡议的公众知晓度不高,很多普通群众不知道有这么回事,就是异地遇到需要向媒体反映情况的,或者不知道如何找当地党报,或者直接找当地影响比较大的都市报;二是这一活动对普通群众生活的干预性不强,尽管倡议发出去了,大旗也打起来了,但不少党报都还是停留在“等客上门”状态,真正异地接访的群众并不多;三是这一活动缺乏常态促进机制,即或碰上一些异地接访,一些党报也只是有访就接、无访不接,党报异地接访职能长期闲置。要改变党报群众工作异地联动比较薄弱的现状,笔者认为,各家党报应依托各协会和会议,强化报社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群工部门之间的联系,经常性就异地接访选题进行磋商;各家党报群工部门应加强同本地的外地人组织联系,如外地人商会、外地人同乡会、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组织等,向他们介绍党报异地接访活动,跟他们留党报群工部门的联系方式,希望他们向本地工作的其他外地人宣传异地接访活动,欢迎所有外地人向党报群工部门反映情况;在党报群众工作新闻版面上开设异地接访方面的常设栏目,经常刊发异地接访方面的新闻,吸引本地工作的外地人反映情况;党报群工部门编辑记者要深入了解本地工作的外地人,经常组织异地接访方面的策划活动,既帮助这些外地人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又扩大党报异地接访的影响。

(三)跨媒体种类间的协作联动

如果说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由于自身媒体种类的原因在凸现各自优势的同时还存在某些不足的话,那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则是有效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并集成了它们的优势。网络对于党报群众工作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是网络的即时快捷性增大了新闻事件对公众的冲击力,也为广开群众言路提供了便捷;其次是网络的互动性容易形成舆论的合力,推动问题的解决;第三是网络载体减少了信息传输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传播者的思想也更容易为受众所领会;最后是网络的新技术吸引了青年知识分子主动介入,新时期党报的群众工作要有所创新,就要在富有创造力的青年读者中增强影响力。党报群众工作跟互联网等新媒体实行有效的跨媒体联动,既可以克服报纸发稿时间迟滞、版面空间有限、文本形式单一等不足,又可以借助其他媒体的优势,使服务群众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效果更明显。

党报群众工作跟网络联动,既可以依托党报自身网站,也可以依托一些综合性的门户网站。目前不少党报群工部都在本报网站上开设了栏目,进行在线信访。为积极探索并创新新时期的党报群众工作,自2005年9月1日起,《常州日报》群工部开设了龙网(常州日报社网络)“党报读者之家”,架构“在线群工部”,按照“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开办宗旨,努力为民多办实事好事,其质量和影响力已成为龙网民生类新闻第一版块和网络民情的“晴雨表”,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赞赏。另外,像《湖南日报》群工部与本集团网站湖南在线合作开办的“投诉直通车”,《青岛日报》群工部与本报网站青岛新闻网联合开设的“党报网上读者接待室”,《扬州日报》在本报网站推出的“党报在线”等,都取得了较好的媒体联动效果。

依托综合性门户网站推动党报群众工作的,如《解放日报》群工部联手上海门户网站东方网的“东方直通车”后,共同建立起了一种崭新的工作模式,即以便捷的邮件形式接收投诉信息,记者再以《解放日报》与东方网共同的名义联系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最后以“网友来信+记者随访”的形式,对事件进行报道。《解放日报》与东方网“东方直通车”的联动,我们已欣喜地看到网络成为了党报在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延伸。实质上,《解放日报》群工部与东方网“东方直通车”的联动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示范意义:一方面,依托门户网站搞党报群众工作,不仅是对党报群众工作空间的拓展,而且还有利于媒体间的资源整合,因为像东方网这样的综合性新闻网站已经超越了媒体网站的概念,整合了上海各类媒体资源;另一方面,网络上展现的党报群众工作不是报纸群众工作的翻版和再造,而是与网络媒体群众工作的优势嫁接,因为像“东方直通车”这样的栏目,并非《解放日报》群工部栏目的网络版,而是东方网自身的群众工作栏目,上海其他报纸群众工作新闻也可以汇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