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14261300000014

第14章 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4)

恶也必要。美的要欣赏,丑的自然该厌恶。过去的中国人喜欢随地吐痰,连民族戏剧中的人物出场尤其是大人物出场前都要咳嗽一声。那习惯很为现代文明所厌恶。

厌恶是一种态度。就像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面对许多人间的丑恶,我不能改变你,冷眼相加,表示厌恶总行吧!

还有欲。欲即欲望,财欲、物欲、性欲、爱欲、名欲、利欲,好像正面的不多。其实,有欲望并非不好。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足见欲这种情感,可以做多位性解释。人类需要欲望,有时需要大欲望。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纵然说出来某些真理,也不过是真理的一端性而已。

七情之外,人还应该具有忏悔心、羞耻心和感恩心。

基督教主张忏悔,忏悔是其基本教义之一。中国前贤,未有此证,但也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又曾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还曾说过:“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见忏悔一事,也是人性使之然。知道忏悔,可以获得更多朋友,也可以更有效地净化自己的心灵。

羞耻心尤不可少。孔子说:“知耻而后勇。”人之为人,可能做出种种不恰当、不正确、不光彩的事情。做了,不强辩,不推诿,不文过饰非,不自欺欺人,而是知耻知羞,念念不忘,就有可能把这不恰当不正确不光彩改变过来,从而成就一颗知耻的良心。

感恩也不可少。知恩图报,本是一句警世之言;“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更是一句古老的江湖壮语。可见这是一种早已为历史证明有益有效有声有色的美的情怀。有朋友开玩笑,在一切遗憾中,碰见一个不知感恩的人是最为遗憾的遗憾。我的补充是,只要你知道感恩,别人怎样,管他作甚?有一句歌词唱道:“会懂得感谢也是一种智慧。”

还有对德性与智慧的追求。这两条,我们讲得多了。而且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无时无地不在讲它们。这证明是两条颠扑不破的永恒性追求;这又证明,这是一件直到今天,直到可预见的未来都无法一劳永逸地完成的任务。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缺少德性与智慧,这人性就不完整,而不完整的人性是我们追求完美的人类所不能接受与宽容的。

再讲外延性追求。

外延性要求,内容众多,一言难尽。它包括公共场所和公共空间,包括家庭,包括大家习惯说的单位,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包括各类社会制度,也包括自然环境。

这许多内容,样样与人性相关。把它的自觉度提升起来用一句话表述,就是外在环境的人性化。其基本内涵,就是要求所有这些内容日益尊重并合乎人的本体性要求,合乎人的身体要求,合乎人的精神要求,合乎人的情感要求,合乎人的求知要求,合乎人的审美要求,合乎人的各式各样千差万别的个性要求。

这目标远吗?如果不远,我们就该奋力达到它;如果很远,我们更应该奋力奔向它。一代人做不到,后面的人还要继续努力。

人性化外延的另一重要外延,是关怀、尊重、帮助弱势群体。弱势群体这些年几乎成了流行语了,但究竟何为弱势群体,也有不同的见解。一个局长说他在部长面前也是“弱势群体”这就可笑了。我的看法,所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最贫困、最无助、最边缘、最没有话语权的社会人群。一个社会,如果只是有钱人生活得好,有权人生活得好,有特长、有机会的人生活得好,那不值得佩服,甚至应该受到置疑和批判。只有那些无权无势无财无勇无言无助的人也能生活得好,这个社会才真的充满了阳光。阳光社会,阳光人生,无他,只是要让贫困的人走向富裕,让无助的人能够有效地自助且他助,让边缘的人摆脱阴影和歧视,让无话语权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惟其如此,才合乎人性发展的外延性逻辑。

人性外延的另一绝对性指标,是对公民个人权益的充分保障。一个人性化的社会,不是要保障90%的人的权益,或者保障95%的人的权益,或者保障99%的人的权益。中国有13亿人口,你保障90%的人的权益,那10%怎么办?就算你保障99%的人的权益,那1%的人怎么办?10%就是1.3亿人呐,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1%就是一千三百万人呐,差不多是保加利亚和丹麦人口的总和了。保障公民权益,不可变通,不可歧视,不可例外。每个公民权益都必须有救助、有通道、有平台、有保障,且平等保障、有效保障、充分保障。比如13亿零一个人一起生活,你不能说,13亿人都满意,就你一个人不满意,对不起!活该你不满意;或者13亿人都同意的,偏你不同意,我们就有权让你不舒服,让你不自然。13亿人每人来一口唾沫,让你变成水里的甲鱼。这就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了。

管你什么文明,管你什么法律。唯有能保护每一位公民权益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唯有能保障每一位公民的权益的法律,才配名之为善法。对此可以有犹豫与怀疑吗?不可以。有犹豫与怀疑者,我质疑他的文明资质。

七、人性的两种限定:种属性限定和规则性限定

这两种限定说到底,都是由人性决定的,或者说,其基础如此,不可能没有这样的限定。

从另一个角度表述,即凡人必有缺陷,凡文明必有缺陷。这种无可避免的缺陷也就是一种限定。

所谓人的种属性限定,是说人有先天性弱点,或者干脆就表述为人性的弱点,也可以称之为人性的短板。因为有这样的弱点和短板,人才是人,才不是神,不能成为神。历史的经验表明将人神化的结果,会造成神化者与被神化者的双重灾难。

人的这种种属性弱点,虽然具体表现或者千差万别,或者因时而异,但它却是永远也不可能根除的。那情形仿佛亚当与夏娃犯下的“原罪”,又仿佛佛教中讲的“四圣谛”,还仿佛书中讲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全避免,不可能。

这些弱点和短板可以分解为下列种种。

1.生命短板

人的生命非常奇妙,它究竟有多少潜能,直到今天,依然无法确知。然而,生命终有尽头,再强健的身体也终将归于粪土。有科学家研究,说未来的人预期寿命可达到120岁,甚至160岁。那当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目标。但细细想来,也不过120岁或者160岁罢了。与历史的长河相比,不免太短暂,与宇宙的生命相比,更不过是一刹那而已。所谓“任你千年铁门槛,终究一个土馒头”。现在实行火葬,连土馒头也不存在了。

2.情感短板

人有七情六欲,然而这些情欲,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比如激情可以帮助创作,但激情也可以促动行凶。我们听内行人讲解自我保护时,谆谆教导我们,遇到坏人,不要激怒他们。因为有种犯罪叫激情杀人。

激情可以杀人,贪欲可以犯罪。多少聪明人,社会位置很高,学历和资历也很高,在灯红酒绿面前,把握不住自己,利令智昏。结果不免名、利、酒、色,渐失本性。别的不说,只说抄袭这件事,抄袭就是盗窃呀!那些胆大妄为进行学术剽窃的人,有硕士,有博士,有教授,还牵扯到高校领导和院士。有圈外人叹息说:“这些人走到这个地步,应该不傻呀!”你说他不傻,他就这样傻。为什么这样傻?本人没这经验,一时也说不出。

3.理性短板

人必然有理性,这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理性没了,人性也没了,人的资格也没了。然而,人的理性不是无限的。苏格拉底有个哲学大命题,叫做“认识你自己”。中国人有个传统说法,叫做“人贵有自知之明”。遗憾的是,人不可能完全认识自己,也难有自知之明,至少无法达到完全的自知之明。比如你知道啥时候病吗?啥时候死吗?不能知道。这么说太晦气了。那么,你知道自己啥时候发家吗?啥时候得大奖吗?也不能知道。人类不但不能完全认识自己,也不能彻底认识世界。因为这世界在变化呢,且无时无刻不处在变化之中。因而,人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处于有限的状态,因为你变,它也变。如果认识是无限的,要么人成了上帝,要么世界进入了静止状态。人类不会成为上帝,世界也不会进入静止状态,真的那样,就是世界末日了。

4.道德短板

人类是唯一懂得道德的动物。老虎没有道德,所以它即使犯了一千次错误,也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人类有道德,但没有全德。对此,中国传统文化别有高见。中国的神仙世界里:七仙女一样思凡,吕洞宾一样好色,猪八戒成了仙终究贪吃贪睡,吴刚登上月球还是一根筋,太上老君虽然老谋深算仍不免弄巧成拙,王母娘娘贵为天母思想一点都不开明,托塔天王威风八面又有点小心眼。中华三千年青史,孔夫子是中国人中最伟大的圣人,他老人家就有过失;关夫子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财神,他老人家缺点也不算少。依老子的理论,道德本身就是社会失德的反映。失德了才讲道德,而且讲道德还不能讲过头,一旦把道德神圣化、礼教化了,还有可能发酵成侵略性、压迫性的恶劣后果。这就是道德的异化,而异化的道德状况实在比无德状况更可卑可鄙可厌可怕。

5.性格短板

心理学认为人有四种基本心理类型,可惜的是,这些类型均既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正如人的性格——且无论哪种性格,都既有所长,必有所短一样。所谓“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但不谨慎的孔明还是孔明吗?大事糊涂的吕端还是吕端吗?张飞刚烈,失之焦躁;关羽自信,失之骄傲;马超勇武,失之深谋远虑;周瑜风流倜傥,失之胸襟太小。然而,性格如此,改变也难,且有些可以改变,有些不能改变。改变了就没有个性了,就不生动了,就不可爱了。世界上既没有完美的心理,也没有完美的性格。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逻辑地解释二者的关系,即性格的两端性决定了命运的不确定性。他可以成功,但不可以无挫折;可以有胜利,但不可以无失败;可以很幸运,也可能很不幸;可以光辉灿烂,也可能黯然失色。即使是一座火山,说到底,也终将熄灭下去,此无他,因为火山的性格也不是无可挑剔的,它既有生时,必有灭时。

人的这些短板决定了人类不可能不犯错误,决定了人类永远会处在善良与丑恶、失败与成功、正面与负面的角力之中。

人类如果忘记了自己的短板,差不多就等于忘记了自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