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14261300000013

第13章 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3)

第一,性爱的善化。这善化并非始于今日,五四时期就发生巨变了,再向前探询,曹雪芹那个时代就开始内变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古典爱情的悲剧之歌”。然而,那个时代,是不可以谈情说爱的,别的不说,连“爱”这个字也不可以出口的。林黛玉说过“爱”吗,贾宝玉说过“爱”吗?彼时最懂爱最会爱最痴情于爱的人都不可以吐露一个“爱”字,可见爱情在彼时彼地是一件多么遭人忌讳的事情,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那个时候,爱就是淫,淫就是恶,而且不是一般的恶,是“万恶淫为首”的首恶。

如今,性爱成为生活的主流,淫字少见了,久违了,快弄不清它是什么意思了。现代人赞美对方,很喜欢夸对方“性感”。且性感一词的应用,不分男女,甚至不分老幼。这样的用法,倘在清代,是会吃官司的;倘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是会换“大耳光”的,但在今天,却差不多成了流行语了,没人夸性感自己还郁闷呢!然而拿这些与那些更大胆更前卫更新潮的观念比较起来,实在有点太菜鸟级了。

原本为“恶”的,现在成“善”,就是一种历史的颠覆。其颠覆背后的含义是:自由。

第二,生活伦理的善化。现代人追求生活质量,生活意义,幸福当先。这在古人那里也是不可取的。古人,尤其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就是艰苦劳作,喜欢的就是安贫乐道。贫也不怕,苦也不怕,就怕道德不在家。彼时的中国人,最擅长和自己过不去,有了不足,最习惯于向自己找原因。房间脏了,就是自己懒;活计差了,就是自己笨;学习不好,就是不用功;收获不大,就是不克己。总而言之,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但这并不全面,甚至并不正确。正确的方向是:我们不但要生活得充实,而且要生活得轻松,不但要生活得本分,而且要生活得舒适;不但要生活得安全,而且要生活得愉悦。一言以蔽之,只有幸福快乐的人生,才是值得珍视的人生。过去反对娇、骄二气,现代女性,娇,很好;骄,又很好。娇而且骄,正是情人之所爱。这样的变化,也可以是颠覆性的,其颠覆的背后含义是:幸福。

第三,古代人没有人格。古希腊雅典文明虽有民主文化,但那民主不包括奴隶在内。中国儒学时代,凡人皆无人格,那时的人是全然等级化了的。不是人上之人,就是人下之人,说是人分九等,九等哪里够用啊。实在主子之上还有主子,奴才下面还有奴才。一品朝官固大,如果生在明代,说不定哪天龙颜大怒,就会拉出去挨一顿“廷杖”。奴婢固小,如平儿、晴雯、司棋这样的大丫头一样可以欺负小丫头和干粗活的老婆子。

中国古代文明中,最不可容忍的罪行,称为十恶大罪。后来化为成语叫做“十恶不赦”。“十恶”中有一条“大不敬”,又有一条“不孝”,还有一条“不睦”。什么叫大不敬?对皇帝用语不恰当就是大不敬,穿的衣服不合礼制、与皇帝的服装串色就是大不敬。和珅固然是乾隆时代的第一巨贪,但贪污要不了他的命,违制就可以要他的命。什么是违制?皇帝专用的颜色,他用了就是违制。换现代人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种颜色吗?但在那时,却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名。现在没这个了,恶没了,善来了。如果美国总统的某一种喜好,竟然为很多美国人同好,那或许不是美国人的大荣幸,而真正是美国总统的大荣幸。例如有人因为热爱,就用美国总统的名字给自己的爱犬命名。总统不以为怪,还很开心哩!试想,乾隆皇帝虽然宠爱和珅,如果和大人给自己的小狗命名乾隆,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种颠覆性善化的背后含义是:平等。

第四,现代社会关系,它主旋是民主,已经民主的还要更民主,未曾民主的必定走向民主。中国大陆,自从俞可平先生发表文章说“民主是个好东西”之后,民主之事,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然而,古代文明,反对的就是这个民主,它的立论基础就是反民主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个县官,被讽刺为七品芝麻官,但那是对高官巨宦而言,转过头来,就成了百姓的父母官。一粒芝麻样大小官,都是百姓之父母,比百姓父母大N倍的皇帝,不知道该与百姓是怎样的关系!

方才讲过的“十恶”大罪,出于隋唐律法,第一条为“谋反”,第二条为“谋大逆”,第三条为“谋叛”,这都是杀无赦的。但说到底,无非就是皇帝只有上膺天命的人才可以做,别人连想都不要想,一想就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恶莫大焉!然而,现代民主政治,你只要是公民,理论上,逻辑上,都有成为各级领导人直至最高领导人的可能;只要符合选举规定,你完全可以请求选民信任,告诉他们说,我想当总统了,请投我一票吧!据说,美国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这样表现,将来怎么做总统?

这样的恶的善变,其背后的含义是:人权。

第五,现代人应该有尊严,必须有尊严,没有尊严就不能算一个完整的人。换言之,现代人性意义中,尊严乃是题中应有之义。

等级社会,专制时代,尖端之下,罕有尊严,且越是处于低端,越没有尊严可言。虽然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不可当真的,实际情形,是君主重如泰山,百姓贱如草芥。真正的尊严只属于皇帝一人,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逻辑后果必然是:尊尊卑卑,贵贵贱贱。没有平等权利,更没有公民意识——本来嘛,中国古代文明几千年,压根儿就没有公民这样的概念呢!

现代文明,乾坤颠倒,旧的善恶颠覆了:世间百态,人民最大。凭你什么政务官,如果没有法定的多数公民选举支持,就缺乏正当性、合法性,过去是帝王一人为尊,而今是公民个个为大。

这样的颠覆性改变,其背后的价值含义是:民主。

第六,现代文明条件,人人有权要求发展。这也是与旧时代旧文明大大不同的,古代的中国人,例如明清时代的中国人,筹谋发展,只有一个模式,就是做官。做官就要读书,读书还要考试。说是学而优则仕,实则考而优则仕。但考什么,怎么考,都是铁定的死局子,内容无非“四书五经”,办法就是考八股文。而且规矩既多,规矩又大。规矩之大,令人发指;规矩之多,束缚死人。

现代文明反其道而行之,要的就是个性。用一句青春流行语表达,就是做一个最好的你,也做一个最好的自我。这话要是贾宝玉说出来,一定会被打板子,因为“你忘了你是谁”;纵然包拯先生说出来,也一定没有好果子吃,因为他忘记了君臣大义。今年NBA总决赛湖人队的费舍尔在关键场次、关键时刻,有超水准发挥。赛后有记者问他的体会,他非常感谢杰克逊教练。感谢什么呢?感谢“他有能力让你知道你是谁”。从警告“别忘了你是谁!”到帮助“让你知道你是谁”,句型何其相似,意义迥然不同。“忘了你是谁”的意思,是你原本不是谁,可你硬拿自己当谁,结果蠢了;或者你原本低下,你忘了自己低下,结果更低下了;或者你本来不是东西,可你忘了自己不是东西,结果更不是东西了!“让你知道你是谁”的意思,则是你原本与众不同,找出你的不同,做更出色的你;或者你原本有独特的个性,找出你的个性,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你;或者你原本有优势,找出这优势,做一个卓越的你。

这种颠覆性变化的背后含义是:个性。

第七,传统文明,尤其是不同民族不同信仰间的文明,冲突极多,伤害极重。特别是如十字军东征一样的历史,即今思来,犹有血腥。那样的传统,只讲一个真理,一种信仰,如果我对,必然你错;如果他对,也是你错。总而言之,党同伐异,同者总是正确,异者彻底荒谬,而对的就是善,错的就是恶。恶人恶事,必须恶治,仿佛不打压,不重创,甚至不奴役,不毁灭,就是对不起天上的神灵、地下的鬼魂、过世的祖宗、未来的儿女。

现代文明从根本上改变着这种反人性反文明的状况。认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只可以相互尊重,不可以相互贬低,贬低都不可以,其他任何一种负面行为更是不能允许的了。在美国,作为少数民族例如黑人的权益,是受到特别保护的。无论什么人,一旦被认定有歧视性言论,立马变得灰头土脸,就算鞠躬道歉外加痛哭流涕也未必逃得脱政治处分。如果说,过去的善性表达方式是:我好你不能好,只要你与我不同。现在的善性表达方式是:我好你也好,尽管我们之间很不同。不同的花朵更美丽,不同的事物更多彩,不同的追求更迷人。

这种颠覆性价值的背后含义是:共赢。

第八,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更主张中庸式思维方式。应该说,对于环境,还是重视保护的;但重视程度,还有待探索。中华三千年青史,种种成就,璀璨照人,但从环境这一点看,都不算很成功。中国古代都城的不断东迁、南迁,固然有政治原因,也与环境原因因果相关。黄土高原原本美丽富饶,然一经破坏,再难修复。我们读古典小说,鲁智深兴起就要拔树,武松醉了还要打虎。如此这般,才称得起古典时代的超人式的英雄。好在那时代,技术不发达,环境破坏的速度不快,而今技术发达,不过十年八载,天也黑了,水也臭了,鱼、肉、蛋、奶,样样令人放心不下。这些都不合乎人性呢!现代文明要求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天蓝地绿,水净气洁。世间百善,唯此为大。

这背后的价值含义是:环保。

凡此种种,顺之则善,因为它合乎人性,逆之则恶,因为它有悖人性。老实说,生活在21世纪,如果还没有自由、幸福、平等、人权、民主、个性、共赢、环保这些不可或缺的人类善良文化与我们的相厮相守,相伴相生,套用一句青年人的习惯用语,那就太没人性了!

六、人性的两种追求:内涵性蜕变与外延性演绎

人性的追求也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内涵性的,一是外延性的。二者相加,可谓内外双修。

内涵性追求,也是一个系统性结构,择要而言,可分为四个层面,即身体层面、情感层面、指挥层面与德性层面。然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四个层面结合得好才是真好。但那已经超出本文的议论范围了。这里分而解之。

首先是身体追求。本文前面说过,人性不是一种无限的抽象,故,人性先就与身体有关。没有身体,何来人性?这个,用我们最熟悉的语言讲,叫做物质决定精神——人体决定人性。人体如此重要,就人类的整体情况看,唯有健康文明的身体才可以支撑得起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精神。早些年,我看一本《病夫治国》,给我的印象,病夫即使可以治国,最好也别治。病夫治国不但很容易造成国家的不幸,对于病夫自身,也是很不人道的。

幸运的是,对身体及其文化、历史的解读,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身体政治、身体经济、身体哲学、身体伦理、身体文学、身体美学的观念与研究也日益得到世人的青睐。

人类未来的身体——人性之善,大可期待。

其次是情感追求。

情感追求,最核心的当然是爱。人类无爱,不足以为人类。爱有大小,无论大爱小爱,都值得珍视。当然大爱更好,真爱最佳。所谓真爱无类,大爱无疆。能做到这个的就达到爱的崇高境界了。

如儒家讲仁者爱人,虽然其具体所指有种种解释,但爱毕竟是仁心展现。基督教不但主张爱人,而且主张爱自己的敌人。这一点,对于非基督信仰者而言,不太好理解。但我去年在报刊上看到,美国发生校园枪击惨案后,祭奠的人,不但为受害者每人点上蜡烛,还为杀人者也点上一支蜡烛。这方式我虽然不能特别体会,但那做法我不但全心赞美而且特别钦佩。我虽然不是基督徒,但那方式令我非常感动。

人的情感以爱为主导,才是健康的善良的情感。反之,以恨为主,甚至不厌其烦地进行恨的教育,恨他人,恨他族,旧恨不忘,新恨频添,其结果,必定于人性愈走愈远,还会给世界带来种种麻烦。

但人是情感丰富的高等动物,俗称七情六欲,所谓七情包括:喜、怒、哀、乐、爱、恶、欲。七种情感,样样必要。

爱固然是头等重要的,其他几种情感也不可或缺。喜就很好,乐也很好,人的本性就应该是喜悦欢快的,或偶有不喜不乐,最好看做调节状态。反之,一个人如果长期郁郁寡欢,那心理上一定是出现了某种障碍,如果整个社群都郁郁不乐,一定是这社会本身出了深层次的大问题。

怒也很必要。生气了难免想打架,想骂人。其实,愤怒即宣泄。人又不是神仙,何况神仙也有雷霆大怒的时候。我在某个地方说过,夫妻恩爱,一辈子相敬如宾,当然也是一种好模式,有时候甘甜如饴,有时候吵吵闹闹,也很不错。有时一个好的家庭就要有些物件杂陈,就要有些絮絮叨叨,也要有些金刚怒目。如果一起生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连打架拌嘴的经历都没有,也不免清汤寡水,缺少谈资。

哀也必要。所谓当哭则笑,当笑则哭。人不可以没有眼泪,也不可以没有悲伤。悲伤就是悲伤,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弹了,还泪雨滂沱了,天上的星星也不会掉下来,鸟照飞,马照走,水中的鱼儿照游。这纵然不合乎古人的英雄标准,至少合乎现代心理学的健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