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晓华
日本列岛周边是地壳变动很激烈的区域之一,世界上的地震约有10%是发生在日本的,历史上日本多次遭遇大震灾,是名副其实的地震大国。1995年以来日本的大地震主要有:1995年兵库县的阪神大震灾(7.3级),2003年的宫城县北部地震(7.2级),2004年的新泻县中越地震(6.8级)、2005年的宫城县冲地震、福冈县西方冲地震(7级),2007年的能登半岛地震、新泻县中越冲地震(6.9级),2008年岩手宫城内陆地震(7.2级)。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将日本的电视台定位为“指定公共机关”,气象业务法和放送法规定电视台有义务准确迅速播放灾害相关情报、灾害警报、避难指示、灾害时的劝告等等,NHK向来把在灾难来临时及时通报信息,保护生命与财产安全作为其使命。日本地震报道中,电视台、广播、报刊都发挥了各自的重要作用。媒体既是可独立采访灾害情况的新闻报道机构,同时也是“灾害应急行政一体化”的防灾机构。日本媒体提供的灾难信息,特别注重防灾、减灾的报道。
1995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对日本媒体影响极大,当时电视台成为受灾重地,如何快速组织本地报道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震后有关地震报道的研究成为电视媒体关注的重点,其内容之全面值得各个国家借鉴。
一、灾情报道:受灾情报、生活情报、救援情报的提供
综观日本电视台的地震灾后情况报道,不管是受灾情报、生活情报还是救援情报,全方位、立体的灾情是其报道重点,在受灾情况难以收集到手时,新闻报道就借助地图、专家谈话来弥补画面信息的缺失。
受灾者所需要的情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变化。地震发生之后电视台、广播首先必须报道震级、震源地、有无海啸发生、余震等地震情报,紧接着火灾警告、避难指导,然后就是救急、救命、死伤者、建筑物的损坏等受灾情报,然后媒体上不断播放“家人平安与否”的情报以及救援情报。当余震稳定之后,灾民需要食品、水等紧急生活用品的相关情报以及交通情报。到了灾后第二第三天,受灾家庭水管、煤气、电话等的损坏与修复,集中供水的时间与场所、接受治疗的医院等等相关情报都需要报道。受灾者所需信息重点从灾后的行动指南转向了维持基本活动的生活情报指南。
日本1995年1月17日早上5点46分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是典型的“都市直下型地震”,受灾害的规模大而广,甚至损坏了正常运转的都市功能、社会体制。该地震直接死亡者有6434人,失踪者3人,受伤者达到43792人,全部毁坏的房屋有105000栋,部分损坏房屋有538000栋,地震引发的火灾烧损面积达到834663平方米。更不要说大阪神户地区作为人口密集的都市、东西交通和物流的中转站所带来的间接损失。
阪神淡路大地震带来大规模的都市复合灾害,在日本灾害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次地震带来一系列的关于防灾减灾的重大课题研究。
其时大阪守口市的FM电台在地震一小时后报告了比较详细的灾害情报。由于广播媒介是无线使用,听众随时随地都可接入,成为紧急灾害时非常有用的媒介。大震灾中NHK通过教育电视台和FM Radio播放了“平安与否”的情报达到320小时,但是当时也不过只能处理五万四千多件请求之中的55%,这是因为大量送出去的情报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而近年的多媒体时代到来,可利用数字技术综合处理录像、声音、文字等各种信息,从而实现了媒体融合的情报环境,构筑了网民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情报交换的环境。
阪神大地震时当地政府的情报收集、传播等总体来说显得滞后,多数有线电视、地方电台、临时灾害电台等媒体在灾害初期均未能有效发挥作用。针对阪神大震灾中的情报行动和对媒体的评价,NHK、日本新闻协会研究所、东京大学社会情报研究所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调查中都指出在阪神大震灾中,传统的人际传播、布告栏等传播形式的使用率仍然达到了30%之多,该情况直到地震一周,甚至三周以后都没有变化。因为很多受灾家庭、很多避难所都没有视听的环境以及电脑设备。
媒体报道阪神淡路大地震死因最多的是:窒息死亡、压死达到66%,其次烧死的人占到了12%。地震引起的火灾半数集中在地震发生时的15分钟之内,但地震第二天后灾区发生的火灾使灾情继续扩大,地震后十日仅仅神户市内发生的火灾就有175件,其中断定为“通电火灾”的达到44件。通过媒体的不断宣传,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国民拉下电闸、关紧煤气闸再逃难几乎成为了不成文的规定。因此,2004年新泻县中越地震时尽管正是晚饭的时间,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火灾。
日本有关受灾情况的报道十分详细。比如民众的死亡、失踪、受伤资料都十分确切,死者的性别、年龄,甚至死亡原因都会一一报道出来。电视镜头也随时切换到前方记者所拍摄到的现场画面。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顺畅的沟通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保证。
笔者2004年10月正在日本,23日周六发生的新泻县中越地震是7级的直下型地震,当时死亡人数是40人。电视台的地震报道以及余震报道中可以看到泥石流、山体滑坡、河流被堵的现场画面,由于担心水库溃坝房屋被淹,山谷志村的居民全村避难,其受灾画面与阪神大地震完全不同,在这次地震中新干线也发生通车历史之后的第一次脱轨事故,对高度依赖高速交通体系的地方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少媒体对地震灾害中地方经济的脆弱性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报道。
除了报道受灾情况,灾民急需日常生活情报。日本从阪神大震灾之后,电视台、报刊、新媒体都着力对受灾居民的生活情报进行报道,在2004年的新泻县中越地震中媒体争相进行生活情况报道,如何尽快地梳理出灾民生活情况报道成为媒体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