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
14257200000043

第43章 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分析与发展策略——以《新民晚报·海外版》为例看华文对外传播的创新扩散(3)

四、华文对外传播的生态位分析及发展策略

华文传媒的生态位包括华文媒介的分布状况和其开拓、利用环境的能力。这种状况决定了这一媒介的形态适应、组织反应和特有的组织行为。

从重叠与竞争的角度来看,一般把两种媒体之间的关系分成完全重叠(包含)、部分重叠(邻接)和完全分开三种情况。前两者属于竞争关系。从前面的列表当中可以看出,华文传媒与当地主流媒体必然发生弱势的部分重叠关系,这导致前者自然地避让。这是现在全球所有处于强势文化当中的华文传媒的必然选择,而处于强势文化当中的华文传媒却具有相当的竞争力。比如新加坡的《联合早报》就有主流媒体的能力。而《新民晚报·海外版》则已经在华报群落当中采用避让方式,不仅避让同一生境当中的外语主流媒体,还避让同一语种媒体当中的优势媒体,比如台湾版报纸。在美国纽约《世界日报》就在华报当中属于优势媒体,因此《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生态位就属于重叠竞争或部分重叠,而《新民晚报·美国版》地处洛杉矶,相对减少了直接对抗。这样生存资源就相对丰富一些。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资源再分配方案,由此可见《新民晚报·美国版》的适应机制的正确性。

从生态位分离的角度来看,同一语言媒介群落当中各种媒体所起的作用不同,每一媒介的生态位都应与其他媒体分开,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竞争达到最小,达到资源优化。《新民晚报·海外版》虽然由同一个海外编辑部编辑,但同一个新民集团的新闻信息被放置在彼此互不交叉的地域当中传播,使本来仅仅供内地使用的新闻信息,可以由世界各地的共享,成本低,传播范围宽,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这种新闻信息的生态位分离是一种创新性选择,同时媒介渠道的生态位分离、时间式分离、受众类型分离也会随着华文媒介需求的扩大而有所运用。

生态位宽度是指,一种媒介所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生态位宽的种群的适应力越强,竞争能力也相应越强。越是泛化的传媒品种,越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比如大众媒体《联合报》就比单纯传播专业化的小众媒体的特化媒体《独立报》可以容纳更多的资源。《新民晚报·海外版》的生态位宽度由于自身的释放,得到很大提升。以前的美国版是通过当地新闻采编进行处理的,但是其新闻采编能力与当地新闻业相比没有优势,还不如直接选择当地主流新闻中对华人而言关键的部分进行转报,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共文化体的深入报道,因为这种内容主流媒体无暇兼顾。海外版利用上海新闻的优势(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还有新移民的上海人比例都较高),主要针对新移民进行采集、制作、发行。这样就减弱了重叠,而进行同类新闻的其他语境的蓝海战略,反而得到优势信息,没有可敌的竞争对手。这样和地方华报结合,达到共生的目的,各自发挥优势。

生态位的重叠是海外华文媒介竞争的动因,而生态位的合理选择又是媒介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海外华文传媒集群里的媒介和生物物种一样,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优势的生态位,才能和集群中其他媒介共生共荣。与此同时,媒介生态系统中每个媒介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事实上环境又是在不断变换和发展的,媒介不可能找到一个永久的最适生态位,随着环境的变化,媒介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态位以便推动集群的共同发展。

一个生态系统往往要经历先锋期、发展期到顶级期,才能成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处于边缘地位的华文传媒的各种特点都显示出其尚处于由先锋期到发展期的过渡期,有待于慢慢调整壮大成为稳定的系统的传媒体系。如果把当地华人移民出于自身需要主动办报看做是原生演替的话,那么内地华文对外传播可以说是次生演替,是重建原来已有的生态系统。内地传媒海外版作为次生演替,必然要对原有华文传媒生态重新洗牌,借助内地逐渐强大的经济力量循序渐进,逐步进入顶级稳定生态。这种生态演替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生态系统内部的自我协调,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因素。目前中国良好的发展形势和全球化华人移民的加剧,导致海外华文传播的次生演替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动力,另外华文传媒自身的发展策略和调整更有可能推动对外传播生态系统的稳定化。吸取《新民晚报·海外版》的经验与不足,在不同情况下,未来华文对外传播可以根据具体状况选择不同的生存战略。

(1)优势定位。根据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重叠的华文媒体中必然是竞争力强的华文媒体代替竞争力弱的华文媒体,除非发生生态位的分化。在整个媒介生态系统中,华文媒体在规模、管理能力、技术资金能力等上都存在着差距。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华文媒体应该强调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开辟新领域。所以竞争力相对弱的小华文媒体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相应地选择自己有特色或有优势的领域进行经营,相应采取“规模”错位、“层次”错位、“特色”错位的方式避免竞争,以求生存;而竞争力相对强的华文媒体也应该在确保核心能力的同时,力争在各个方面占据优势,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态位宽度,并且利用自己的优势不断创新,保持自己的强势地位。

(2)变动适应。华文媒体的生存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华文媒体的竞争平衡也由于技术、市场、竞争等因素的频繁变动而永远处于变动之中,这就要求华文媒体不能像自然物种一样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应该主动地调整自己。华文媒体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生态位的宽度以实现泛化(多样化)或特化(专业化),或根据自身的情况相应调整华文媒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实施一种适应环境的柔性战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影响环境变动的因素不断增加,市场环境的变化更加频繁,这更要求华文媒体要及时洞察环境的变化,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生态位策略。正确地调整生态位,要从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三个层面出发。华文媒体不仅要根据竞争力层面的因素来选择、细化自身的生态位,还要根据发展力层面、生存力层面的因素来调整自身的生态位,以求长期地生存发展。

(3)联动扩张。市场资源的饱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华文媒体生态位的选择。在资源相对丰富的时候,即使没有竞争,华文媒体也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而是应该利用自己先进入市场的优势,不断地提高华文媒体的影响力,不断地寻找新的机遇,扩大华文媒体生态位的宽度,以便在资源饱和的情况下不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而当市场资源相对饱和时,生态位的重叠必然导致竞争。此时华文媒体就应该采取合作的方式,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华文媒体应学会与相关媒体、机构进行合作,甚至与竞争对手合作,形成战略联盟或虚拟华文媒体,发挥各自优势,在更高层级上寻找和细化生态位,形成共生,实现共同进化。

参考文献

钱俊生、余谋昌:《生态哲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首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1年版。

《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3年版。

《第三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5年版。

《第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论文集》,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