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导演基础
14255600000024

第24章 细节(1)

在剧本构成的诸多元素中,有两个非同寻常、最为活跃的元素,即细节和悬念。因为它们最具魅力,所以被编剧和导演常用常新,而且屡试不爽。因此,在讲过导演与剧作的问题之后,还要对细节和悬念分别加以论述。

一、细节的定位

在文学作品中,对事物的细部描写,都可称之为细节。只要能用文字把它叙述和描写出来就足够了。可是在影视作品里对细节的刻画,都必须通过可见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否则是不可取的。

影视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基本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指对人物情绪的刻画和细部动作的描绘,即情绪细节与动作细节。如因愤怒或惊恐引起的面部肌肉的颤动或手指的痉挛以及生理特征和交代关键处的动作等。这些细部的着力刻画,常常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一部平淡无奇的影片,常常由于其中展示一两个极为真实生动的细节而令观众经久不忘,记忆犹新。

例如,我过去看过一部法国影片《长别离》,时日已经很久了,可是其中有一处对人物动作的细部刻画,令我至今难忘。片中主人公是一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蹲过法西斯集中营的战俘,战后他因精神失常而流落街头,依靠在城市拣拾废纸和垃圾维持生计。每当他在街上行走时,只要从近处传来哨声,他会立即站住,举起双手。这种动作反应,会让人想到他在敌人集中营中被残酷虐待的非人生活,导致他精神失常,听到哨声就会条件反射地举起双手。这个动作细节非常生动地揭示了主人公在集中营时受到的摧残,尽管影片并没有展示集中营的生活情境,但这个动作细节却足以让观众联想到所发生的一切。

又如,在另一部影片中,尽管片名已经忘却了,但其中有一个动作细节也让我经久难忘。主人公是一个易怒杀人的人。为此有人告诫他,每当发怒时,可以用手拽一拽耳朵,以便控制自己,免得误杀无辜。于是我们常看到当他怒不可遏时,他就用手拽拽耳朵,他用理智控制住了感情,压住了怒火,没有滥杀无辜。这个动作细节的选择和表达也极为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由以上例证可以看出细节刻画得真实生动,会使观众感动至深和牢记不忘的。

另一方面是指对物件细节的运用和处理。所谓物件,即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或者正在使用的某些物件。例如身上的饰物和用品:项链、戒指、手表、眼镜等;桌上的餐具和用品:刀叉、碗筷、茶具等;墙上的装饰:字画、相框、挂钟等;住宅里的陈设:古玩、桌椅等;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自行车等等。这许许多多物件,可以罗列出千百万种。有的供人使用,有的供人玩赏,有的供人陈设,它们本身是没有生命的,是死物,也不会表演,在戏里常常被作为道具使用。即使是很有艺术价值的古玩、字画、珠宝等,也只是作为陈列品或收藏品的道具介入影视作品中,所以还不能构成真正的艺术细节。

那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般物件,变成真正具有艺术生命力的细节呢?下面我们将着重探讨物件细节的含义,如何认识和评价物件细节的功能与作用,导演如何去运用和处理物件细节等诸多问题,以期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物件细节”的含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物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然要和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发生联系,并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而发生变化,从而会改变它的性质、艺术的不同效应和意义。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许多物件,有的是生活用品,有的是劳动工具,有的是观赏玩物。例如,一条项链、一把扇子、一块手帕、一顶草帽、一把斧子,等等,都是我们常见的普通物件。如果把这些物件摆在商店的货架上,它就成为供买卖的商品;如果它们被放在人们的手上使用或身上装饰,就会变成日常的生活用品,或劳动工具,或观赏玩物;要是把某个物件放在法庭上或公安机关的档案柜里,它就会变成犯罪的证据;如果把这些物件陈列在博物馆或纪念馆里,就成了历史的珍贵文物,或具有纪念意义的藏品;放到演出的戏剧中,就变成了道具。

尽管一件物品可以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转移,从而改变它们自身的性质、作用和价值,但它们仍然是物件,并没有改变或超越它们物质属性的范畴。

而艺术中的物件细节,既不同于生活中的物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道具。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入戏剧纠葛中去,以致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这既是物件细节在艺术作品中应起到的作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因此,对物件细节的定位,就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在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创作的小说《项链》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玛蒂尔德·罗瓦赛尔太太,她的丈夫只是个小职员,家境并不宽裕。她没有华丽衣装,没有珠宝首饰,而她偏偏就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享受这些东西。由于她非常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因而感到连绵不绝的痛苦。终于有一天,她的丈夫为她费了许多周折弄到了一张教育部部长举行晚会的请柬。为了参加这次盛会,她的丈夫倾其所有为她精制了一套衣裙,但仍缺少与之相配的首饰和项链。她买不起,只好去向一位有钱人家的女友借来一条镶嵌钻石的贵重项链。为此她走进了上流社会的交际场合,在晚会上,她出尽了风头,沉浸在欢乐中,满足了她的欲望和虚荣心。

但是,当她回到家后,却发现她借来的那条贵重的钻石项链不见了。她吓得失魂落魄,到处寻找也未找见,但又不敢声张,只好借口项链的搭扣弄坏了,现正让人修理,向友人拖延归还日期。为此,她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了一大笔钱,在珠宝店买了一条和丢失的项链极为相似的项链,还给了她的朋友。

后来,罗瓦赛尔太太为了偿还债务,她辞退了女仆,换了房子,节衣缩食,勤俭度日,尝到了穷人那种可怕的生活滋味。经过十年,她终于还清了债务。终于有一天,她在路上遇见了那位曾经借给她项链的好友,她走上前去招呼人家,她的朋友已经认不出她的模样了,她仿佛变了一个人。见面时,她如实地向她的朋友讲述了丢失和偿还项链的经过。她的朋友福莱斯蒂埃太太非常激动地对她说:“哎呀!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可是假的呀。顶多也就值500法郎!……”而罗瓦赛尔太太偿还的那条项链却花了36000法郎,并用了十年时间偿还这笔债务,而且由此改变了她的性格、生活和命运。这一切都是由一条项链引起的,它不仅引发了事件,参与了情节,而且成为故事的贯穿线,支撑着整个故事的框架,人物的性格、生活及命运皆和项链这一物件息息相关。因而这一物件也就发挥了作为一个艺术形象的功能,具有了艺术的感染力。

又如,匈牙利作家莫里兹·日格蒙德的短篇小说《七个铜板》,我国作家王愿坚的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的《半张纸》等,都是运用物件细节“铜板”、“火柴”和“半张纸”来结构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并且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此外,除了小说作家善于运用物件细节来结构故事情节外,剧作家和影视编导也常常把物件细节纳入戏剧与影视作品之中。

例如,我国剧作家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就是运用一把扇子结构成一出可歌可泣的悲剧;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著名诗剧《奥瑟罗》,其中通过一块手帕将奥瑟罗的嫉妒性格和人性的弱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并由此导致了一场悲剧的产生。

在影视作品中,更不乏运用物件细节的优秀之作。如日本影片《人证》中的草帽、《犬神家族》中的斧子,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吉祥符、《电话谋杀案》中的钥匙,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中的那架钢琴,等等,都不是平常的普通物件,都是经过剧作家和导演精心设计和处理之后,变成了一些熠熠闪光、具有迷人魅力的物件细节。因为它们都参与了戏剧行为,都和剧中的一些事件发生了纠葛,都攸关人物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它们也和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改变了普通物件的属性,构成了具有艺术品格的细节。

由此可见,平常的普通物件,一旦从单纯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及买卖的商业行为中解脱出来,运用到艺术作品中,渗入艺术的质体内,并经过艺术的创造和提炼之后,就构成了戏剧和影视作品中的特殊表现手段。它既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展开,又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吸引观众和增强观赏兴趣的作用。

如果影视作品中的物件只作为戏中人物使用的普通道具,或者作为一般的陈列摆设时,它便失去了生机盎然的艺术形态,失去了审美的魅力,只不过是一般的戏中道具罢了。当然,道具在戏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但它缺少艺术品格的属性,难以焕发出迷人的艺术光彩。

尽管物件细节在影视作品中能够发挥非同寻常的作用,而且魅力无穷,但它毕竟是一种表现手段,而不能作为艺术创作的目的。

三、“物件细节”的功能与应用

(一)作用于情节结构

在许多文学戏剧作品中,物件细节常常可以起到情节的贯穿线和结构的支柱作用。在整部作品中,许多感人的事件、生动的片段,犹如颗颗珍珠,往往需要有一根引线将其串联起来,最后才能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物件细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起到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引线作用,并成为结构的支柱,使情节连贯顺畅,结构严谨缜密。所以编剧和导演在构建情节时,决不可忽视物件细节的作用。

在运用物件细节这个艺术元素构建情节方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借鉴和学习的范例。例如,我国传统戏曲京剧《拾玉镯》中的玉镯、昆曲《十五贯》中的十五贯铜钱、川剧《玉簪记》中的玉簪,都非戏中的一般道具或头上和手上的饰物,这些物件都攸关剧中人物的未来命运,甚至攸关着人物的生命安全。所以它们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们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比如,昆曲《十五贯》,全剧通过十五贯铜钱的被窃,以及巧合、误会等因素的契入,展开了曲折复杂的情节,成功地塑造了封建社会三个不同性格的官吏。戏开始时,屠户尤葫芦从妻姐处借得十五贯铜钱作为做生意的本钱。他酒醉返家,和养女开了个玩笑,说是把她卖给人家做陪嫁丫头,收了十五贯铜钱,让她快些收拾,明日一早就要过门。养女苏戎娟信以为真,连夜出走,投奔姨母家,半路上因问路与生意人熊友兰结伴同行。就在当夜,尤屠户被窃贼娄阿鼠杀害,十五贯铜钱亦被盗走。天亮后,案情被邻人发现,他们一面派人报官,一面追拿尤的养女苏戎娟,在半路将苏与路人熊友兰一同捉到,并从熊的身上搜到做生意用的十五贯铜钱,数目恰与被盗铜钱相等。后二人被扭送到官府,无锡知县主观断定熊、苏二人通奸,图财害命,将二人判成死刑。苏州知府况钟监斩时发觉罪证不实,连夜去见巡抚周忱,请缓刑复查。昏官周忱傲慢不理,经过况钟再三力争,才被允准复查。经过况钟的深入调查,终于拿获了真凶娄阿鼠,挽救了被冤枉而险些丧命的熊、苏二人。

这出戏在京城演出时,曾经轰动一时,并获得文化部优秀剧目奖。它表现了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提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除了内容以古喻今之外,其中十五贯铜钱作为物件细节,始终左右着情节的进展和人物的命运,它使情节波澜迭起,跌宕起伏,成为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自始至终紧扣着观众的心弦。

假如剧中的十五贯铜钱这个物件细节被抽掉,则整出戏难以成立,因为戏的起因和发展是靠物件细节维持和支撑的。物件细节已经渗入到剧情中去,成为戏剧纠葛和矛盾冲突的纽带和推动力。

在影视作品中,物件细节的运用,比起舞台上的戏剧,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戏剧中的物件细节常常要受到舞台空间的局限和制约,进而影响到它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影视作品中的物件细节可以通过摄影(像)机拍成特写镜头,将其放大突出强调,增强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蒙太奇手段,运用镜头的组接,赋予物件细节更为广阔的施展身手的天地。

例如,在美国一部儿童短片《砰,你死了》中,情节的发展,结构的支撑,完全是由一把真的左轮手枪担当的。该片一开始表现一群男孩正在公园的小树林中玩打仗游戏。这时一个6岁的小女孩阿曼达手拿一把破损的玩具手枪走到男孩首领比利面前,要求参加他们的打仗游戏,比利借口她的手枪太破拒绝了她,并承诺她只要有一把好枪就允许她加入游戏。

阿曼达怏怏不快地回到家,正遇到父亲把远行归来的杰克叔叔接回了家,叔叔说他给阿曼达带来了一件很好的礼物放在提包里,待会儿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