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新闻报道
14252300000018

第18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采编原则(1)

本章要点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政府、媒体和个人在我国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对外报道是中国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对外报道体系。中央级的对外报道组织包括两社:新华社和中新社;两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 三台:CCTV-4、CCTV-9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局:外文出版局,下辖《中国画报》、《中国报道》等多种对外刊物;一网:对外报道网站,包括新华网、人民网、国际在线、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等。各类对外传播组织每天以多媒体、多语言、多角度的方式向全球华人和关注中国的外国受众全面报道中国。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与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网络信息时代之后,更可谓一日千里。当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后,各国都在逐渐增强自身正面形象建设,对外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国家形象和国际声望的有效资源。因为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名声资本的效应将在21世纪的中国得以凸现。

如何做好我国的对外传播,对外媒体如何恰如其分地、巧妙地增加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将一个崭新的中国国家形象呈现于各国受众面前,成为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第一节 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对“报道思想”是这样描述的:“指导新闻报道的思想、方针、原则。报道思想贯穿到新闻工作的整个流程,指导着采访、写作、编辑、播发等各个环节。有些报道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经常起作用的;有些报道思想是指导某一时期(如一个月、一季度)的报道、某项重大事件的报道(如大型重要会议或某项战役性报道)、某一特定问题(如国际上某敏感问题)报道的。报道思想是新闻报道的灵魂,起着统一采编等新闻工作各环节人员的思想的作用。不同国家、不同集团控制的新闻媒体确定的不同的报道思想,反映着各自国家、阶级的不同利益,支配着这些媒体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倾向。”由此可见,成熟的报道思想在新闻的采编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对外报道则更需要有良好的报道思想才能不被西方媒体左右。

一、“正面报道为主”的含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在报道思想的引导下,又具体列出了报道思想的内容、方法和策略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中国新闻报道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和准则,其中包括:表现时代精神;正面报道为主;报道群众观点;为基本国策服务;报道的实事求是态度;报道联系实际;报道要有针对性;为受众提供大量信息;重视热点报道;重视难点报道;打开报道禁区;世界性通讯社的世界观点;国家通讯社的全国观点;国际新闻报道的中国特色;新闻与外交的关系;国际新闻报道和本国发展的关系;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国际报道中的求同存异;报道西方国家的好事和坏事;国际新闻报道中的投鼠忌器;国际敏感问题的报道;反对强加于人;国内新闻对外报道的任务;内外并重;对外对内报道有别;对外报道以我为主原则。

在上述几十项原则和准则中,每一项对于真实有效的新闻报道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我国的对外报道中,“正面报道为主原则”和“对外报道以我为主原则”又成了这些准则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本章节将要继续探讨的内容。

(一)正面报道的定义

关于正面报道的定义有很多,但学界一直没有给出一个准确定义。2004年11月1日,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论坛上的一则“谁给正面报道下个定义”的帖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收到有关正面报道的二十多个定义,其中有三个定义得到广泛认可。首先是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林楠对正面报道的界定:让人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光明面、乐观的前景,更好地鼓舞士气的报道。其次是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信息研究室主任刘光牛认为:正面报道应该是从肯定和宣扬的主观角度出发,对报道对象的光明、优秀、美好的言行事迹进行挖掘、赞颂的报道。其重要特点是报道发布者鲜明的主观肯定导向。然后是新华社新疆分社刘万镇认为,就中国的正面报道而言,是指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对所发生的真、善、美的事实,以肯定的、表扬的形式进行的一种报道。

这三个对正面报道的定义都充分体现了正面报道的核心内容,即积极的、肯定的、具有引导性的一种客观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正确地辨认正面报道与非正面报道?如何评判一则新闻报道既正面又客观?这些都需要我们准确掌握正面报道的基本特点。

(二)正面报道的基本特点

正面报道承担着舆论引导的主要任务,是我国新闻宣传的主力军,肩负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历史使命。而其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征。

首先,正面报道具有鲜明的党性原则。在每一篇对外报道中,正面报道的党性原则贯穿始终,党性原则是正面报道的灵魂。“正面报道的党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三个高度一致上:一是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宣传上同党和政府的工作步调保持一致;三是在宣传纪律上同党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只有在政治上、宣传上和纪律上同党的要求相一致,才能把握好对外报道的方向,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其次,正面报道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新闻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正面报道要紧跟国家的形势,提供最迅速、快捷、准确的报道。同时,正面报道对国家的政策和决策起宣传作用,要传播其可行性、重要性,有利于党的工作。而且正面报道要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可以说,正面报道是在与时间战斗,以分秒为目标争取时效,是将报道新闻视作战士作战,力争做到又快又准。

再次,正面报道具有鲜明的科学态度。正面报道仍是新闻的报道,仍要坚持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即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和有效。要在微观和宏观上保证真实,不过分宣传某一方面,造成宏观报道与事实不符。

最后,正面报道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我国的对外报道主要是宣传党的政治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这对各项事业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有利于国内外更好地认识中国。而正面报道针对人民群众工作和党的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宣传与报道,也对我国的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了解正面报道的基本特点,能够指引新闻工作者更好地完成新闻报道,在客观、准确的前提下,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向受众传递新闻内容。但是在真正的报道中,不乏一些新闻滥竽充数,它们看似正面、积极,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特点。为了辨认这类“伪正面报道”,新闻工作者需要区分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的细微差别。

(三)怎样正确区分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

对于正面报道,很多人的理解是报道正面,即报道“好人好事”,但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正面报道”是偏正短语,即正面的报道,侧重的是报道,而正面只是对其的界定。正面报道不是只报道正面,只找那些好的事情去报道,而是新闻工作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报道新闻,用正面的态度看待问题。而“报道正面”是一动宾词组,意思是报道的对象必须是正面的,也就是说,在新闻报道上已经做了筛选,过滤掉了消极的、负面的报道,而只选择报道好的、正面的消息。因此,这两个定义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正面报道”与“报道正面”定义上的模糊与混淆是新闻工作者需注意的问题,但是在正面报道中,绝不仅仅是这一个问题。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做到防微杜渐,谨防正面报道出现失实。因此,我们要了解正面报道的评判标准,以此来指导正面报道。

(四)正面报道的评判标准

正面报道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起到鼓舞和启迪的作用。因此,评判一条新闻是不是正面报道就在于这条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发挥的作用如何,即以它是否起到了鼓舞、激励和启迪人们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作为标准。正面报道是形成一种振奋精神、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的社会舆论环境的报道。反之,则是非正面报道。

以宣传报道的社会效果作为衡量和区分报道的标准,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正面报道的实质,同时,有助于我们在新闻实践中高举正面宣传的旗帜,采编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来。

二、为什么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

在理解正面报道的定义,掌握其特点后,我们更需要弄明白的是:我国为何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与西方媒体上绝大多数的负面报道相比,我国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一)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意义

新闻事件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报道方式可以决定它的性质。如对于同一个灾难事件,如果侧重报道军民抢险救灾的英雄事迹,这个灾难事件的报道就是一个正面报道;而如果过分注重报道灾难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造成的巨大伤亡,这个报道就是一个负面报道。

同时,在参考社会学和新闻学的相关理论后我们发现:新闻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但是新闻报道对社会的影响则必须是正面的、积极有益的。尤其是对正面报道而言,其报道对社会的影响更应该积极乐观。新闻报道是利用公共信息传递渠道来消除人们对自身环境的不确定性、疑惑性及生存恐惧感,同时提升人们生活、生产的文明程度和水平。而这些新闻价值在正面报道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尤其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正面报道正逐步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并担当起“公共新闻媒体”角色,承担“社会的良心”的职责。因此,我们需要靠新闻报道的正面性促成社会的正面效果。

(二)文化与政治背景决定我国新闻事业以正面报道为主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经济基础造成了中国人的保守与传统。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需要和谐的舆论环境;而和谐的舆论环境,则主要依靠强大的正面宣传来引领和营造。做大、做强、做好正面宣传,不仅事关党的新闻工作方针的长期贯彻和最终落实,而且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总体舆论战略的实施,事关新闻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对于正面宣传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报道从来都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流,“高扬主旋律,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准则。

三、如何在对外报道中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

要想在对外报道中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我们必须准确了解正面报道的特点、规律后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而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精通于新闻理论知识,同时应具有高尚的新闻职业素质和社会使命感。

正面报道为主,要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新闻宣传机关要代表人民的利益,站在人民的立场。正面报道自然也要坚持这一准则,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在对外报道中,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否围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否体现我国的立场。

正面报道为主,要坚持积极乐观的宣传基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源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要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对外报道也要体现出全国人民一起开拓进取、共同奋斗、不断进步的乐观主义精神。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则要坚持昂扬向上的态度,通过报道来激励人、鼓舞人。

一篇有深刻的主题思想、清晰的结构和精彩的文字内容的新闻才能够称得上好新闻。在正面报道中为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采编技巧和文字功底要比题材重要得多。大众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只有适应受众的需求和接受习惯,传播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一篇成功的对外报道不仅要积极正面和深入人心,同时还要吸引受众。

第二节 以我为主的原则

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在对外报道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让人们能够从中看到更多的社会光明面、乐观的前景,能够更好地鼓舞士气,是新闻宣传的指导性思想。但是在对外报道中,仅仅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原则还是不够的,在内容上不仅要坚持正面,还要做到报道的核心是中国,即坚持以我为主原则。

一、什么是以我为主的原则

我们对外报道的主要受众是外国人,传播目的是使外国人能正确地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但是,我们在过去的对外报道中走了很多弯路,只注重报道国际事件及国外新闻,而忽视宣传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及贴近性新闻。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我国新闻媒体需要坚持以我为主原则。“以我为主”即报道的重心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通过对外报道表明中国人的立场和态度,展现中国的民族精神,而不仅仅只是重视有关国外的报道,忽视有关中国的新闻。但坚持以我为主原则并不是一味地夸大自我,自我鼓吹,不实事求是。

在当今的对外报道中,这种“以我为主”的报道思想,要求我国媒体在广泛报道国际事件之际,客观地处理外国新闻,不能过分依赖于其他国家媒体的新闻报道;同时,国内新闻的对外报道也应做到客观、公正、不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