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史
14250900000026

第26章 世界主要国家国际传播发展史(6)

第二,英国的欧洲大陆宣传是其战时宣传的重点和主战场。

二战期间,英国主要采取黑色宣传和白色宣传两种方式向欧洲大陆宣传。黑色宣传是指彻头彻尾地散布谎言的欺骗性宣传话动,它隐瞒宣传者身份,以假情报为弹药。白色宣传指一个国家进行的公开的、不加伪装的宣传活动。英国的宣传主要有传单投放和BBC广播两种形式。1939年到1945年,大约有15亿份的英国传单投向欧洲。同时期,BBC平均每星期向欧洲播放295小时的广播。1940~1945年,英国政府每年都要给BBC超过700万英镑的拨款,主要用于对外服务部。英国的宣传指向了整个欧洲,法国是英国在欧洲大陆宣传的主要对象,直接投向法国的传单数量超过67600万份,约占传单总数的45%。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西欧,攻占了荷兰和比利时,并袭击法国本土。法国无力抵抗,在6月22日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英国就此失去了法国盟友。此时,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就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了一个联合反击法西斯的计划,目的就是为了“使整个欧洲团结一致抗击德国”。英国政府为了使法国意识到抗击德国的重要性,将其拉回到联盟中来,针对法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1940年6月18日,就任不久的法国陆军部副部长戴高乐飞往伦敦。他通过BBC广播呼吁法国人民和他一起战斗。他在当天发表的广播演说中庄严宣布:“这场战争并不局限于我们这个不幸的国家。法国之战没有决定斗争的结局。这是一场世界大战。错误是犯过的,曾经有过迟延和说不尽的苦难;但是事实仍旧是,我们来日粉碎敌人所需要的每一件东西依然在世界上存在着。”6月22日法国投降后,BBC向法国播放了英国政府对法国投降派贝当政府的两条声明:第一,英国政府拒绝承认贝当政府。第二,英国欢迎法国继续履行义务,参加反德战争。二战期间,BBC对法国宣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瓦解敌军士气,鼓舞被占领国家的士气,使法国回归反德阵营。在内容上,BBC的宣传基本上做到了真实可信。

不过,英国在二战期间对外宣传的主要方式是以客观公正掩饰其真正的宣传目的。在具体做法中,英国宣传机构大量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利用敌人官方报道的不准确和疏忽大意编写材料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莫斯科大会战期间,希特勒政府匆忙宣布莫斯科已陷落,对苏战争业已结束。德国报刊纷纷宣传“伟大的时刻到来了”,“俄国军队已被包围”,“东方战争已结束”。英国宣传机关就巧妙地利用德国宣传中类似的失策而取胜,他们每年都把纳粹报纸的每一版复制或缩印,并将数百万张报纸散发到德国及被占领的欧洲国家,使德国人失去对国家力量的信心。

此外,二战爆发后,英国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反德无线电广播宣传,并向德国及其占领区投放宣传书籍。同时,英国采取与一战时期相同的做法,切断了德国的电缆,这就意味着英国政府可以对帝国边界外的信息进行审查。

第三,英国也没有忘记在战争中争取盟友,特别是争取美国的支持。

从1939年9月1日战争开始,BBC就集中精力报道战争,尽职尽责地发挥着广播特有的宣传喉舌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BBC节目能在美国广播网转播,1940年2月,新闻部鼓励BBC制作更吸引人的对美广播节目。英国把美国人不喜欢的牛津口音换为加拿大或苏格兰口音。他们认为普通老百姓在广播里出现会更具感染力,例如出租车司机、码头工人和家庭妇女等。美国广播公司和加拿大广播公司都转播了BBC每周的“孩子呼唤回家”节目,内容是撤退到美国和加拿大的孩子通过广播对英国的家人说话。

随着法国的投降和英国与德国激战的开始,势单力薄的英国希望强大的美国能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援助甚至加入自己一方作战。所以,英国在宣传上尽最大努力来呼吁美国人援助英国,引导美国舆论迈向战争。1940年5月28日,BBC在它的历史上迈出了空前的一步:开辟“英国谈话”节目,后又开设“北美传播”节目。每天的播放时间从最初的5小时增加为6小时。至1940年秋季,大约90个美国中波电台转播BBC的节目。1941年转播BBC广播节目的美国中波电台增加到大约130个。到二战结束时,BBC用39种语言进行对外广播。此外,英国还通过伦敦路透社传播英国新闻,形成了美国新闻界报道的舆论基础。英国的宣传强化了美国国内最终援助英国的政治舆论氛围。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借着这一事件,改变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开始介入对轴心国的战争。

英国在二战中的宣传比较成功,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四、冷战期间英国的对外宣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不仅国内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困难,而且还丧失了大量的殖民地,英国实力受到了削弱。虽然战后英国的对外宣传没有战争期间狂热,且大量削减对外宣传经费,但英国政府意识到兜售民主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为了维持和恢复自身的大国地位,英国对外宣传的意识逐渐回升,并且仍然服务于其国家政策的需要。

为了维护英国国家利益,英国政府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定,要求新闻记者不得播发危害国家安全的新闻;二战后,英国的媒体记者也完全支持政府的政策,并形成了共同的观念,认为不应发布有害于国家利益的信息,甚至共产主义报纸《劳动日报》也情愿接受政府的检查,充当政府舆论宣传的工具。我们看到,如果说英国的媒体在国内政策方面还与政府有分歧的话,在对外传播方面,媒体与英国政府的立场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对立阵营,两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成为冷战的主题。英国媒体也参与了冷战宣传,在战后配合政府对抗苏联的宣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的陪同下,到美国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他声称,刚被盟军的胜利照亮的大地,已笼罩上了阴影。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号召美英进行反苏反共的斗争。他还说,冷战就是宣传战、心理战。英国广播公司承担了这一任务,它将四分之三的资金都用来满足其对外服务部的需要。从1946年3月24日开始,BBC便开始了对苏联的“冷战”广播,称苏联为“铁幕”国家,并诋毁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例如,在1948~1949年的柏林危机时,BBC的所有对外广播几乎都对着东欧国家广播。

1946~1959年,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严重衰退,英国政府对外广播处于收缩阶段,停办了一些语种的对外节目,这直接影响了英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声誉。之后,由于来自国内外的批评和呼应,英国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恢复了BBC的对外广播实力。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发展成为超级大国,美国独霸世界的美梦破灭。西方认识到,用公开侵略的方式搞垮社会主义需要付出愈来愈高的代价,因此,更强调使用“和平演变”的手法,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蜕变。为了改变冷战中的恶劣形象,BBC强调“客观”报道,强调“独立于政府”的形象。但其一直没有完全脱离政府的干涉,对外传播的内容还会受到政府政策的管制和影响。

此外,英国长期建立起来的传播基础和新闻媒介的影响力,在英国与新兴的美国及苏联宣传机器的竞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50年代,美联社的大部分国际新闻都是通过伦敦获取的,因为其电缆广播传播系统的高速度和低廉的价格。英国政府同时在暗中资助路透社、补贴BBC对外广播,并且保留二战期间在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宣传机构,大力加强英国的海外影响力。

除了传统的广播、通讯社和平面媒体外,英国的电视也开始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工具。在英国,二战期间停止播出的电视节目在1946年6月得以恢复。1955年BBC开始播出彩色电视节目。同一年,英国又成立了一个依靠广告收入和出售节目维持经营的商业性广播公司——独立广播公司(IBA),英国电视进入了双头统治时代。随后,英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快速发展。1955年,英国电视机不到55万台,1970年,电视机达到1650万台,BBC和IBA两个公司在各地分别建立的电视台也都在40个以上。7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80年代,英国的广播电视进一步开放,竞争更加激烈。电视也开始进入国际传播领域。BBC于1987年开办了欧洲电视台,1991年更名为世界电视台,对欧洲、北美、中东、北非和亚洲地区进行广播。1994年世界电视台改组为世界新闻台和娱乐节目台,同时提供新闻和娱乐节目。1985年,路透社买下了英国维斯纽斯电视公司55%的股份,1987年路透社开始通过卫星向拉美地区的用户传递新闻,1992年,路透社又买下了维斯纽斯电视新闻社的全部股份,改组成立了路透电视公司,每天向世界900多家广播电视机构提供电视新闻,与美联社电视业务一起,成为世界电视新闻提供中的两大巨头。

五、后冷战时期的英国国际传播

作为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今天的地位已经大大地衰落了。不过,英国的传媒业依然发达,英国的国际传播依然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我国有学者经过实证研究后指出,如果说美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国际图书出口、广播语言数量、全球电视受众和互联网站数)为100,那么英国相当于美国的37.79%,远远高于德国的25.20%、日本的19.10%、中国的14.43%和法国的14.15%,而居世界第二位。也有人认为,正是英国发达的传媒业依然支撑着这个“帝国”,让其能继续影响着世界。

英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电视广播机构BBC,它创造了第一个播出广播和电视之最。BBC由最初的以公共服务理念为目标,到今天开创独特的国内本土公营、国际市场商营并存发展的模式,其国际化步伐方兴未艾。

1994年,英国政府的《英国广播公司的未来白皮书》提出了BBC“服务于国民,竞争于世界”的目标,加强BBC的国际扩张战略。2006年政府白皮书规定BBC的公共服务宗旨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世界了解英国,让英国了解世界(Bringing the UK to the world and the world to the UK)”。此外,考虑到90年代之后数字技术的发展,白皮书对BBC国际传播的新媒体形式,以及旧媒体的数字化改造做了相应的规定。BBC国际电台于2005年10月开始重组,关闭了针对东欧和中欧部分地区10个语种的对外广播,节省的资金被用于新媒体服务,大部分被用于开播针对阿拉伯世界的电视频道。目前,BBC在国际传播中的主要分支机构有BBC国际电视台(BBC World News)、BBC国际电台(BBC Radio World Service)、BBC网站(www.bbc.co.uk)和BBC环球公司(BBC Worldwide)。BBC的数字化变革取得了飞速发展,BBC国际电台在发展规划中要使其网站“成为重要的‘国际论坛’”,而且“必须以无可争议的高质量新闻和信息节目出现在因特网上”。现在该台已有43种语言上网。截至2001年3月,其网站的月访问人次达1510万;其世界电视台在全世界的观众也发展到1.78亿户家庭。成立于1994年的BBC环球有限公司,在2006年至2007年度,46%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并期望在2012年收入的三分之二来自英国以外的世界各个地区。BBC力图通过不断的国际扩张服务,探索多种发展战略提高国际影响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中保持不败之地。

在国际新闻领域,作为全球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英国的路透社在这一领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它为全球的金融市场和新闻媒体提供各种信息,包括“第一手的金融数据和投资数据,数据的、文本的、历史的、图表的数据库系统,外加上新闻、图表、新闻录像和新闻图片”。目前,路透社致力于通过多媒介在全球传递实时新闻报道。在全世界,路透社有200多个办事处和2900名全职新闻记者,对国际新闻进行报道,并且在93个国家雇用了大约5万人。路透社用20种语言提供新闻文本服务。除此之外,路透社的摄影记者每天发送大约1600张图片,覆盖新闻、体育、娱乐和商业等领域。同时,它还通过网络数字化平台提供新闻信息、视频、图片等多种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