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字化给广播影视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是广播影视自诞生以来面临的最大的一场变革。19世纪末诞生了电影,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广播,30年代出现了电视,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广播从中波、短波到调频到立体声,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传输从无线到有线、到卫星等等,每一次技术进步都给广电带来了新的发展,但这些都是模拟技术条件下外延的变化。而数字化给广电带来的是方式的改变、质的提高,是广电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
2003年我访问英国广播公司(BBC),他们对数字化的认识很深刻。他们认为,随着数字化不断发展,人们选择的手段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多,如果广电不能满足,他们就会离开去选择其他途径和手段。我播你看、我播你听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广电需要增强服务意识、用户意识,要受众第一、受众至上。为此,BBC进行了战略调整,卖掉传输网络,把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节目内容服务,提高节目质量,方便用户接收,使用户想听就能听到、想看就能看到。目前,BBC已全面实现数字化,有1500个终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任何一个人到任何一个终端,只要输入你的密码,就可以在这个终端上制作节目。数字化成为BBC自1922年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变革:第一,打破了广播和电视的界限;第二,打破了节目、栏目、频道之间的界限;第三,打破了国内、国外的界限。不论是广播记者,还是电视记者,到任何终端都可以制作节目,共享所有新闻资源和节目资源,最后由总编把关播出,既通过广电网提供服务,又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既给国内用户提供服务,又给国外用户提供服务。此外,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办了6套数字节目,提供个性化、对象化的服务。数字化给广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同时也给广电带来生产关系的大调整。数字化是广电系统、整个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广电的节目、设备、流程、系统、标准都要做相应的调整,生产方式、管理方式都要做相应的转变,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法规、体制机制都要与之相适应。广电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发射、分配、接收等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和我们每一个干部职工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全系统参与,全行业进入,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和数字化发展的规律调整内部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完整的端到端服务系统和产业链,推动“一个转变”、“三个开放”、建立“三个体系”,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
“一个转变”就是要通过数字化使广电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使广电既提供公共类节目的“广播”,又提供专业化、个性化节目的“窄播”;既提供单向式广播,又提供交互式点播;既提供广播影视节目,又提供多种信息服务;既提供文化娱乐,又提供商务服务;使传统的广电终端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使广电真正成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现代传媒。
“三个开放”包括:一是内容提供的开放。过去,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仅仅提供给电视机、收音机,现在除了提供给电视机、收音机外,还要给其他信息终端提供内容。
电台、电视台要努力成为一个对全社会开放的节目平台。二是网络传输的开放。广播电视网是目前我国覆盖人口最多的网络,卫星、无线和有线,广播和电视,城市和农村,传输手段很多,覆盖范围很大,除了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外,还要传送各种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形成开放的传送各种信息业务的平台。三是终端接收的开放。要通过数字化使电视机成为数字多媒体终端,不仅能看电视,听广播,还能接收各种信息,成为开放的接收终端。
2003年全国广电局长会上徐光春部长明确提出广电要建立“三个体系”,这实际上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广电改革的目标模式。
1.要建立确保政令畅通的公共服务体系
要完善公共服务主体,明确资金经费保障,提高公共类节目质量,夯实传输覆盖网络基础,确保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安全播出、政令畅通,让党和国家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使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到广播影视的基本服务,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和普遍需求。
2.要建立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
要按照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塑造市场服务主体,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式不断提供付费电视、信息服务等新业务,推动网络升级改造和规模化运作,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大发展,真正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建立市场服务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于我国广电的属性一体多元,既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又是公共服务的媒体,还是市场服务的媒体。
公共服务由国家确保、财政支持;市场服务则靠产业运作、市场配置。两种服务,两种政策。如果用公共服务的办法来推动市场服务,产业肯定无法大发展。相反,如果用市场服务的方式来推动公共服务,很可能犯政治上的错误。因此,要抓紧时间进行调查研究,探索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在这两个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现有的利益格局、现有的传播秩序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一点要特别强调,否则将影响到广电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最近有的省出现地市停转省台节目的事情,总局党组和徐光春部长非常重视,态度明确,要求充分认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停转的节目要立即恢复,同时要注意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们深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用行政手段来推动市场服务,矛盾会越来越大。因此,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分开势在必行,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整个改革方案未出台之前,应当保证存量、扩大增量、开发增量、共同发展,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影响正常运行。同时,广电改革不仅要考虑“块块”,还要考虑“条条”,正确处理“块块”与“条条”之间的关系,要保证广电的系统性,确保公共服务,确保政令畅通。
3.要建立确保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政府监管体系
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健全监管机构,制订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建立以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为辅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当前,我国广电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集于一体,一些地方出现“一个运动员、一个裁判员、一个教练员”的情形,裁判员处于无法裁判的尴尬境地。只有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分开,政府部门才能制定不同的规则,按照不同的规则和标准来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
四、加快推进我国广播影视数字化
广电如何才能实现数字化,主要抓“两端”:一是电台、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二是用户接收端的数字化。
1.加快电台、电视台前端的数字化
电台、电视台提供节目源,节目源没有数字化,其他方面的数字化没有意义,电台、电视台内部的数字化、网络化,是广电实现数字化的基础,必须加快进度,抓紧推进。
目前,许多电台、电视台仍然以栏目、节目、频道为格局,没有互联互通,信息不能共享,资源不能共享,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竞争力较差。电台、电视台内部的数字化、网络化任务非常紧迫,这是数字发展年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上海、重庆等地方电台、电视台内部数字化、网络化进展很快,其他地方也要抓紧,要有工作计划,最起码在新闻方面要先做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然后全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最终使全国的电台、电视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
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现场会刚刚结束,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大政方针已定,各地要按照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狠抓落实。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关键是要整体转换,整体转换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要像青岛一样,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转,一片一片地转,然后关闭模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前端到终端整个系统由模拟向数字转换。过去我们对数字化的认识过于简单化,以为建立一个数字前端,开办一些付费节目,向用户卖数字机顶盒,就可以实现数字化。去年全国49个试点单位,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出现了“两万户”现象,就是数字机顶盒卖到两万户就卖不动了,包括上海等城市。广西南宁1998年就开始推动数字化,到现在已6年了,发展的用户还只有几千户,根本无法向前推动。原因就是我们对数字化认识简单化,没有整体转换。当然整体转换并不是那么简单,要找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模式来。整体转换意味着要向用户免费提供机顶盒,如果卖机顶盒,就会有人买,有人不买,无法关断模拟信号,也就无法实现整体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