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络传播概论
14248500000002

第2章 网络传播的发展历史(1)

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互联网”或“因特网”。简单地说,互联网是指“全球性的信息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由无数局域网络联结起来的世界性信息传输电子网络。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限制,形成了跨国界、跨文化的全新时空。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网络传播是指主要基于互联网平台所进行的多元、动态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在技术上实现了多种传播形态的整合,在功能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全民参与和资源共享。网络传播具有信息丰富、速度快捷、全球视野、传播主体个人化、表现形态多媒体化、传播方式自由交互等特点。其中信息传播的个人化、交互性是网络传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电子商务及无线增值业务的飞速发展不断为网络传播开创出新的赢利模式。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曾预言:现行的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体制将会被一种新的点对点的传播体制所取代,信息时代的一个趋势将是个人越来越多地使用媒介而不是为媒介所利用。他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尤其当网络传播进入Web2.0时代后(2003年以后),这一趋势便更加鲜明地体现了出来。

第一节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四个阶段:1969年至1985年为初步形成阶段;1985年至1995年为渐进发展阶段;1995年至2003年为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网络传播发展呈现出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关于Web2.0与网络传播的研究将会在第二章详细展开。

互联网起源于前苏联和美国“冷战”时期,两国在“冷战”时期的高科技及军备竞赛催生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1958年,美国国防部成立了“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署”,其目的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全球高级情报传输系统。该项工程的指导思想是网络必须经受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战争,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其他部分应能维持正常的通信工作,全网没有控制中心,信息自由流通。

1969年11月21日,国防高级研究项目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网络,取名阿帕计算机网(ARPAnet),这个网络只有两个节点。同年12月5日,网络节点增加为4个。

此后阿帕网快速发展,到1981年节点就增加至213个。

1977年至1979年,阿帕网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0年前后,阿帕网上的所有计算机开始了TCP/IP协议的转换工作,并以阿帕网为主干网建立了初期的互联网。1981年,美国计算机网络网上消息栏首次使用。1983年,阿帕网上的全部计算机完成了向TCP/IP的转换。

阿帕网虽然在美国本土不断扩大,但与美国之外的网络系统没有连接。欧洲的科研人员开发出联合学术网(JANET)等网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1984年与美国阿帕网接通。

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采用TCP/IP协议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六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起来,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国家科学基金会网(NSFnet)。1986年,国家科学基金会网替代阿帕网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Internet”这一名称开始正式使用。1988年互联网开始对外开放,结束了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的历史。1989年互联网开始进行商业运作,一批提供上网服务的公司应运而生。

1989年,英国科学家泰姆伯纳斯·李(Timberners Lee)和比利时人罗伯特·凯利奥(Robert Calliau)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提议和创造了在互联网上使用超文本来发布、分享和管理信息的方法。这是一个相互链接在一起、通过网络浏览器来访问的超文本文档系统,浏览器里看到的网页,可能包含文本、图像以及其他的多媒体,通过文档之间的超链接,可以从一个网页浏览到其他网页。同年,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发明了一种超文本(Hypertext)的浏览器,为在互联网上查询、浏览各种信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这就是人们现在很熟悉的万维网(World WideWeb)。

1990年万维网开始在全世界普及。万维网的功能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破了平面文字的限制,可展现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多媒体信息网络;二是采用了超文本链接技术,这是一种有关采集、储存、管理、浏览离散信息,建立和表示信息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任何超文本系统都是由存放信息的节点和表示信息之间的链接组成的。

1991年6月,世界联网的计算机中,商业用户首次超过了学术界用户,这是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个时期,大批商业机构开始在互联网上刊登网页广告,提供各种信息;互联网的用户也不再局限于高校师生和计算机行业的工作人员,互联网开始真正走入家庭。各种传统的大众传媒开始与互联网融合,开辟了网络传播的******。

1995年以后,互联网已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也可称为互联网大规模扩张阶段。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互联网研究开发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宣布退出互联网,把网络经营权转交给美国三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Sprint、MCI和ANS),这是互联网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网络发展从此进入产业化运营和商业化应用阶段。

这一阶段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1973年法国工程师Francois Gernelle和André Truong发明了最早的个人电脑Micral。1975年美国人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建立了微软公司。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世界上首台个人电脑。1985年微软首次发布Windows操作系统。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1995年,微软Windows95面市,并在4天内售出100多万个拷贝,把互联网功能加入其所有产品。2000年,英特尔公司推出奔腾4处理器,运行速度达1.5GHz,与1971年第一个英特尔芯片108千赫的速度有着天壤之别。

个人电脑的迅速普及为网络传播及博客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子商务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在1995年后取得大规模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为电子商务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互联网作为全球通信与交易的平台,快捷、安全、低成本的特点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性信用卡计算机网络支付与结算系统,为电子商务中的网上支付提供了重要的手段;1997年5月31日,由美国VISA和Mastercard国际组织等联合指定的电子安全交易协议的出台,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同年,欧盟发布了《欧洲电子商务协议》,美国随后发布《全球电子商务纲要》,电子商务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尝试“网上采购”,这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府支持。

电子商务迄今已经历了网络黄页、网络广告、网络销售、网络整合管理及营销、在线生产与在线消费(Produce Online&;Consume Online,简称POCO)五个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电子商务正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网络媒体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着。在与传统媒体竞争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托、共荣共存的良好态势。网络媒体具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媒体网站,另一类叫做网络自生媒体。网络自生媒体是指某个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站、主页等网络工具定期制作和发布新闻,形成新的仅依托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媒体。由于互联网具有报纸的详尽、深入与可保存的优势,电视的视听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再加上互动、即时、延展、融合等特征,很快就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1992年,美国《圣何塞信使新闻报》创办了全球第一份网络版报纸,从此各类传统媒体先后向互联网进军。从世界范围来看,网络报纸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92年至1996年的电子版阶段,报纸只是把印刷版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网;1996年至1997年的超链接阶段,通过对文本中间的一些关键字建立链接,使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同时在网络版上还开辟了电子论坛(BBS)、聊天室、邮件列表等服务,实现了双向交流;1997年以后的网络专用新闻阶段,报纸网络版与印刷版相对独立,有一批专门为网络版工作的新闻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网络版的独家新闻报道,并且初步具有了多媒体报道的特征。《纽约时报》、《休斯敦年鉴》等报纸和商业公司合作建立了门户网站,提供访问者渴望的任何东西,不仅有突发新闻报道,还有即时股市行情、电子商务、免费电子邮件等;2003年以后,伴随着媒介融合的趋势,网络报纸、手机报纸等开始流行起来。

在线广播是指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重要体现,也是电台、电视台网上发展的重要方向。1995年8月,美国广播公司(ABC)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1996年7月,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微软公司结盟建立网站,开通名为“MS-NBC”的全天24小时有线新闻频道。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97年9月推出网络频道。全球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网络版“CNN Interactive”成为世界上最忙的新闻网站之一。1997年以后,很多记者开始专门为互联网做新闻,允许用户参与新闻报道,实现多元动态互动。

1997年9月,“********”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了一条消息:“号外!号外!号外!我们宣布一个好消息。‘********’中文部从10月1日开始提供一项新的服务。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把每天的重大新闻、突发事件、趣味消息传送到您的电子信箱。……如果您或您的朋友对‘********’这项新的资讯服务感兴趣的话,请将电子信箱告诉我们。”这是网络新闻订阅的开始。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成了全世界大大小小媒体关注的热点,而最早将这一爆炸性新闻公之于世的是一个名叫马特·德鲁吉(Matt Drudge)的年轻人开设的个人网站。1998年1月18日,德鲁吉得知《新闻周刊》一名记者写了一篇关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有暧昧关系的报道,而编辑部拒绝发布,德鲁吉立即将此报道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从此以后,德鲁吉名声大振,这一事件也成为美国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发出的第一次挑战,充分展示了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楼遭遇恐怖袭击,博客成为重要信息和灾难亲身体验的重要来源,从此,博客开始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从互联网自身的应用层面上看,2003年之后被称为“Web2.0时代”,在此之前的网络应用方式被称为“Web1.0”。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Web2.0的概念源自2004年3月美国O’Reilly公司、MediaLive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会议。2004年10月,这两家公司联合召开了全球第一次Web2.0主题会议。

O’Reilly公司总裁Tim O’Reilly发表题为《什么是Web2.0》的文章,被视为阐述Web2.0的经典之作。

Web2.0强调个体用户参与建构网络传播,个体用户通过组成群体贡献自己的数据和服务,同时允许他人聚合,以达到用户越多、服务越好的目的。

关于Web2.0的特性、对网络传播的影响及它的发展趋势(Web3.0),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论述。

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2003年以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异军突起,它进一步融合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点,不仅能直接搜索网上信息,而且具有很强的便携性。新媒体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