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14248400000013

第13章 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10)

对于主持人来说,首先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他针对不同社会关系有着不同的“角色”——对父母来说是子女,对伴侣来说是伴侣,对孩子来说是父母,对朋友来说是朋友,对领导来说是下属,对下属来说是领导……这些还原到“人”本身的社会角色对应了做好每个角色的“责任”。当其他角色和“职业角色”发生冲突时,每个主持人会根据自己对角色的把握和对相应责任的理解,做出选择与判断。当然这种选择与判断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古语说“忠孝不能两全”也说明了这种选择的无奈与遗憾。

举例来讲,一位主持人的母亲重病,原本应该看护母亲的他,接到台里重要活动的主持任务。从工作角度看,这个活动由他主持最合适,换别人也可以,只是现场效果可能会有一些折扣。这种情况下,你选择母亲和选择工作都没有错。所以很多优秀的主持人或者受到群众喜爱的主持人除了业务的精湛,在角色冲突时,对主持人这个角色的选择实际上也为他加了分。因为你牺牲了作为儿子的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把有限的精力过多地投入到“职业角色”中,自然而然就受到职业角色所服务的人群的赞扬与肯定。牺牲即有收获,不论从哪个角色上讲都是如此。当然,我们不能鼓吹“职业角色”一定要大于其他角色,真要遇到冲突时,哪种选择都会完成你所承担的相应责任。

至于如何选择,是每个人对于“角色”及这个角色对应的责任有不同的认识所决定的。

角色冲突的事并不经常碰到,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所以我们结束这个“选择”的话题,说点令人兴奋的事情。下面,我们就要重点说说主持人的“职业角色”给主持人带来的影响与要求。

总的说了,主持人代表了媒体形象和媒体的观点,因为主持人要说话,说话就要传达信息,信息就包含了观点与认识。所以,“角色感”给主持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能瞎说胡说,因为你传达的是你所在媒体的观点。第二,要自觉维护媒体的整体形象。第三,主持人在节目内外的一切言行应该尽量与社会对“主持人角色”的总体感觉相符合,最起码大体上相符,可以有出入,但是不能相悖,特别是想搞“颠覆”的主持人,一定要慎重。——上面这些内容不是职业定论,仅是个人观点,囿于水平有限,欢迎“拍砖”,但是一定要在“主持人”这个角色前提下进行讨论。

主持人的“角色感”在职业层面上给主持人的更多是要求,但在“执业层面”给主持人更多的是选择。请大家注意“职业”与“执业”的不同,至于哪里不同,请用心灵慢慢体会。

在主持人的“执业层面”,也就是主持人具体主持一档节目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幽默亲切,有的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端庄严肃,有的搞笑甚至滑稽,有的侃侃而谈、颇有学者气息,有的言语缜密、语汇丰富给人睿智的印象……这些实际上是不同主持人传递给受众的个性风格,这些个性化的风格不等同于主持人这一职业给人的总体感觉。

“统冠在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名下的是要求迥异的各种各样的不同‘角色’。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上,他们遵循着共同的表现原则。

在涉及的领域、知识背景及性格、气质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别。

很少有人能做好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而这些节目又都能使观众满意。即使有着这样的全才,他也得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种相对固定的身份,不能同时扮演各种角色。试想,一位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刚刚说完令人捧腹的笑话,又正襟危坐地在另一节目中出现,满脸严肃地分析政治时事。这时,观众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初上(岗位)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应当认真考虑自己的角色定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水平、语言特点、形象气质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节目。有时,自己被别人选中担负某一节目,挑选的人可能仅从外表(或声音条件)判断,并没有深入了解其他方面。作为被选中者,你如果觉得自己并不适合这一节目,应当主动与节目负责人交换意见。”

主持人对“角色感”的掌握,实际上体现了主持人对自己职业及身份定位的认识,这种认识带给主持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职业的责任感。主持人对“角色感”的掌握从宏观上讲是“职业角色”,它要求主持人做一名合格的媒体从业者(主持人),而对“角色感”从微观上的把握,则是从“个性角色”角度告诉主持人如何做好节目,使自己的个性形象在相符的节目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九、职业荣誉感

我挺爱看电影,特别爱看战争大片。每当看到中国革命大片的时候,总有让我特别激动的地方:广播里传来我们解放军节节胜利、国军节节败退的消息,蒋介石生气地关上“话匣子”,骂了句“娘西皮”!镜头一转,我们这边也听广播呢,毛主席听到蒋介石下野的消息,微微一笑——这样的情景总让我倍感自豪:我们广播事业的前辈也是为革命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的!这种自豪感是不是就是人们常说的“职业荣誉感”?

荣誉是个很微妙的东西,它不能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回报,但是它的激励作用是远非金钱所能比拟的。我听过一个故事,两军交战,甲军凶猛地冲杀过来。乙军士兵缩在战壕里不敢出来。乙军副将大喊:谁冲出去就赏白银百两。可无人动心——命都没了,要钱干嘛?

乙军的将军沉思片刻,拔出战刀,大喊:为了国家跟我冲出去!结果乙军士兵像下山猛虎一样冲出战壕,打败了甲军。这就是荣誉的力量。

对于媒体工作者而言,在奥运赛场,我们离运动员最近;在天安门前,我们离阅兵的队列最近;在大会堂,我们离领导人的声音最近;我们可以为弱势群体呼吁帮助,我们可以监督社会不良现象,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人们传达真相,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声音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也许这些需要我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饱尝辛苦,克服艰难,甚至献出生命。但是,支撑着我们完成事业、追求完美理想的不正是“荣誉感”吗?荣誉感是支撑人们克服苦难的精神支柱,是创造工作成绩的动力基础。荣誉感能使人产生向往荣光的价值追求,激发人们顽强的意志。

主持人要掌握职业荣誉感,首先要对媒体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媒体的作用与责任;其次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在媒体中的作用与责任;最后,要对时代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明确媒体和自身在时代发展中的作用与责任。主持人掌握了职业荣誉感,就能克服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就能自觉担负起引导主流精神的使命与责任,就能积极主动地为听众服务——这也是职业荣誉感对主持人而言的重要意义。

以主持人为代表的媒体工作者不仅要正确看待追求荣誉、创造荣誉,而且要珍惜荣誉、维护荣誉。更重要的是避免走入误区:崇尚荣誉不等于追名逐利,“荣誉”不等于“名利”;追求荣誉不等于爱慕虚荣,“荣誉”不等于“虚荣”;处理好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的关系,“一个好汉三个帮”,个人获得荣誉往往以团队或组织为基石。白岩松说:“背靠大树可千万别拿自己当大树。”这句话对主持人而言,有更为实际的意义:主持人久居台前,深受听众的喜爱与追捧,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最为重要。

王丹彦在《和谐文化与媒体责任》一文中说:“大众传播媒体作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系统的主要载体和社会文化认知、教育普及、艺术体验及娱乐消费的主要平台,应当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的时代使命。”主持人作为媒体最具有核心价值的财富更应该知道自己肩负着如此伟大的使命——能为时代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是为最大的荣誉。

朋友,为了荣誉前行,才能不怕荆棘,勇于承担责任,才能知难而进——如果您觉得有理,那与您共勉。

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修养基础,需要多种能力、多种思维、多种意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让主持人拥有扎实的从业基础。提炼而言:“认识三性,牢记三意,掌握三感。”这九条基本素质并非泾渭分明,这里有客观的要求,也有主观的意愿,它们根叶相连,相扶相生,共同发力,决定着一位主持人是否具备合格的从业素质,标志着主持人追求理想的基础是否稳固。

广播媒体主持人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是夯实媒体竞争力的“人才大计”;广播媒体竞争力,发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