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视采访的界定及具体内涵
相对于以往媒介的采访,电视采访是运用画面与声音选择事实的活动。其本质特点没有变,只是选择的手段、媒介技术发生了变化。因此,根据以上对电视采访的认识,我们对电视采访做一个简单明了的界定。
电视采访作为新闻采访的一种形式,其定义可概括为:电视记者综合运用电视技术手段,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素材采集活动。由于其运用的技术手段的特点,具体说来,电视采访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是建立在电视媒介技术特性基础之上的,主要有:
(1)拍摄:电视记者使用摄像机摄录声画一体的现场形象;
(2)出镜采访报道;记者出镜提问、访谈、交流等动态过程;
(3)画外采访:记者围绕事件所进行的文字、背景、资料等非形象素材的采集等。
从以上的界定,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体现电视采访特点的主体活动主要是聚焦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来看,基于摄像机与采访话筒,电视记者把现场信息转换成可视可听的信息符号,传达给观众,这是电视采访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表达与传递方式,也是电视采访的核心工作方式。从第二部分来看,记者的出镜采访报道实际上是围绕着拍摄而展开的工作环节,是通过人性化的交流过程引导、激发、传递事件信息。由此,对电视采访的学习重点应该放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应当在具体的采访过程中,体会电视采访与其他媒介的采访在方式、方法上的区别,从而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介工具的特点。在第三部分,电视采访对资料的收集体现出了其与其他媒介采访的相似性,但这种相似性是相对的。因为电视采访的文字、资料的收集与选取仍然具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建立在形象叙事的基础上,即记者的素材收集都要围绕如何以视听媒介形象来传达信息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围绕这一核心点,记者在挖掘背景、人物关系、选取影像素材等方面的工作中才会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介的特点。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着重探讨与其他媒介采访比较而言,电视采访自身的工作特点和具体要求。
第二节电视采访的媒介特征
媒介的技术特性决定媒介的采访形态。电视采访的工具特性决定了电视采访与以往的媒介采访方式相比有很多不同的采访特性。这种特性是电视媒介的优势所在,也是电视媒体逐渐摆脱以往媒介的束缚,而逐渐凸显自身特点,从而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因素。在本节中,我们要着重理解电视采访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的采访观念的进步,同时也不能囿于电视媒介的现有技术手段,而以前瞻性的眼光关注在技术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作用下,电视采访正在经历的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即采访方式逐渐呈现出与新媒介技术手段融合的趋向。比如,媒介融合报道现在被越来越多的美国新闻院校作为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课程。而在实践中,电视记者一方面提供影像节目,另一方面也开始向网站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
具体说来,从现在发展的电视采访方式看,电视采访至少在技术手段、报道信息形态、信息采集方式、人际采访方式、信息综合程度、采摄分工的工作方式等五个方面体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
一、从技术特性看,电视采访采用声画一体的电子采集与传播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采访存在的基础是以摄像机、话筒等电子采集工具为主导。电视媒体是依靠电子摄像机、电子编辑机等声画一体的现代电子采集、编辑手段来完成信息采集与传播的。离开了现代电子化的采集手段,电视记者就无法将活动图像素材“记录”、“再现”。我们只有熟悉媒介工具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长处。
文字记者采访手段非常简便,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采访机就可以获得信息。广播记者也具有类似的编辑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正是以快捷、及时的优势,进入了“黄金时代”。美国CBS著名记者爱德华·默罗(Edward R.Murrou)以《现在请听》(Hear It Now)、《这里是伦敦》(This is London)现场广播报道赢得了“民族英雄”的称号。当时,他所配备的设备仅仅是短波发射机和话筒。此后,莫罗把这一现场报道方式带到电视,开办了《现在请看》(See It Now)。
对于电视采访来说,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配备一套成系统的电子采集传送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视采访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复杂多样。为了适应不同的采访,电视技术人员开发出多种采访手段,如隐性采访中使用手包式、笔式、眼镜式等微型摄像机;为了保证声音的采制质量和便捷性,使用随身麦克,钓竿话筒等;而在现场直播等一些大型电视直播采访中,多套ENG、EFP、DNG设备、SNG卫星转播车、DSNG数字卫星采集系统、多轨录音设备以及转播切换设备的使用都为电视采访提供了基础,为形象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作为电视记者,必须掌握现代化电子采集技术手段,并熟知与之相配套的各个技术环节,否则就不能适应电视采访特性的规定和要求。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电视采访观念的变化,技术应当也必须和人文信息结合起来,这才是技术发展的目的。这要求电视记者适应技术的变迁,从而不断发展电视采访的创作形态与创作观念,拓展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征。
纵向比较,了解历史,才能了解我们所在的位置,放到电视技术发展的历史坐标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在顺理成章的电视采访形态与采访观念为何而来。为了便于理解技术所带来的电视采访观念的发展,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电视节目采访形态和观念,在这里,我们简单地梳理一下电视采访技术手段的发展轨迹及其对电视采访方式与观念的影响。并且思考两个问题,即电视采访的形态和观念是如何发展和变化的?当前电视媒介采访呈现出何种特点?
1.电视采访初期
这个时期的电视媒介在起步的时候没有自己的记录手段,而不得不求助于现成的电影制作技术。比如我国在80年代之前,电视采访大量使用的是16毫米胶片摄影机。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电视采访的现场抓取能力和时效性都有很大局限,“摄影设备上,较为先进的摄影机是50年代初瑞士生产的发条式鲍莱克斯摄影机,一把发条最多时间25秒左右”,“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徐寅生扣杀星野的‘十二大板只拍了九板,摄影机就停止转动了’‘第二次再上发条已经时过境迁’”“初期的纪实,除解说外,对16毫米影片的新闻节目,不论其内容是否适合配乐,一律按新影厂《新闻简报》的惯例配以背景音乐,在中央台建台初期,周总理在一次审片中就提出,能不能让人们在电视上听到老百姓自己说话的声音呢?”这个时期是电视采访的婴儿期,电视采访形态很大程度上没有摆脱电影的制作模式和创作观念。这时期,电视采访的技术特点是“声画分离”,没有新闻事件现场声,采访也没有关注事件的现场感以及观众对现场的参与感。而且胶片在摄影之后,必须经过冲洗,新闻的时效因此受到很大影响。这个时期,电视传媒还没有成为一个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观众收看电视还是偏重于娱乐。
2.电视采访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可供新闻采访的摄录设备——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电子新闻采集”摄录一体摄像机。它以纯电子的方式拍摄新闻。ENG工作这种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的素材采集工作方式,是电视采访技术手段的重大突破。画面信息和声音信息在采制阶段就以双通道的途径进入摄像机,由于现场画面和声音的采集是同步的,同期声成为电视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就实现了电视采访对现场声音画面的完整抓取,方便电视记者进行出镜采访,突出了电视新闻采访的现场感。这个时期还出现了EFP(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方式”。“电子现场制作它是以一整套设备连接为一个拍摄和编辑系统进行现场拍摄于现场编辑的工作方式”。EFP的实质是在拍摄的同时进行编辑,追求前期拍摄与编辑制作一次完成,并与播出系统相连。现场采集,现场编辑,即可实现现场直播。EFP可以兼容ENG(或DNG,即“数字化新闻采集”)的工作系统,在现场拍摄和编辑切换的系统中,EFP可以采用ENG和DNG的设备,但在多机拍摄时,EFP需要监视器、切换台和其他一些录像设备连成一体,对现场多机拍摄的多路信号进行现场的切换、加工和录制。EFP除了拍摄新闻节目之外,也用于其他演播室节目的拍摄。
中国电视媒体实际上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ENG和EFP设备。这个时期的技术发展至少在三方面影响了电视采访方式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技术设备的轻便性与灵活性使电视记者更加便捷地接近现场,所谓“接近真相,从现场开始”,没有现场的第一手资料的摄取,何来对事件的深入探究?没有现场的亲身经历,何来独家角度的展现?因此,从这一点看,技术的发展使电视采访、电视报道开始接近事件现场,传播事件现场。应当指出,中国电视新闻界是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逐渐意识到新闻事件的“现场性”是电视采访的重要特征,并在实践中逐步拓展,比如记者现场出镜报道从实际的发展来看,现场出镜报道真正为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重视和大规模的使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为业界和学界所关注。
第二,同期声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这个时期,由于信息双通道的建立,同期声带来了电视新闻的现场感,更重要的是同期声成为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状态使电视基本摆脱了电影重摆拍、重后期加解说等主观声音的制作模式。电视新闻的现场性与真实性日益凸显。
第三,随着21世纪初DV等微型采访设备的出现,电视新闻把采访报道的视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采访设备的平民化使受众成为新闻素材的提供者以及新闻报道的参与者,这极大地扩展了电视媒体对新闻事件的采访与传播视角,加深了新闻事件的认知度。比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办了iReport栏目,选用观众发来的视频资料。2007年4月16日发生的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击事件中,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生Jaml Albarghouti离事发地不到200米,他用手机拍摄下第一现场,并把素材发到“iReport”。2007年,CNN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火这一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也采用了大量观众提供的视频资料。又如,2006年11月25日,“BBC News 24”推出了被称之为英国第一个完全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新闻栏目——“Your News”,其内容包括新闻故事、特写以及简短的视频。“BBC News 24”的主管凯文·巴克赫斯特(Kevin Bakhurst)说:“Your News将使用大量用户提供给BBC的素材,其中一些是真正具有新闻采集价值的”。
青山遮蔽,旭日初升,这个时期之后,电视采访的形态和方式都开始呈现出独立发展的趋向。
3.SNG卫星新闻采访时期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译作“卫星新闻采集”,是指将ENG和EFP与卫星相连,实现电视拍摄、编辑与播出三者同步合一的工作方式。这种系统是在可移动运载转播车上安装了小型地面卫星发射站装置。卫星新闻采集车能够在它到达15分钟之内播出现场的新闻图象。具体而言,SNG系统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卫星转播车(Outdoor-Broadcasting Van),包括若干套ENG设备(或DNG设备);
一系列监视器配合摄像机作业,每一架摄像机配一个监视器,用于辅助直播时选择画面;
一套视频选择器,通过视频选择器进行画面的切换;
一套卫星讯号发射设备,将现场采集和编辑的内容转化为电子信号或数字信号发射到卫星上,实现同步播出;
一套或几套录像设备,用于录制现场的实况;
通讯设备,在转播过程中,导播在转播车内,通过通讯设备与现场编辑、摄像师以及电视台的主控室保持联系和通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