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顿悟
灵感思维的形式起点是“顿悟”。顿悟,本是佛家用语,指佛性的获得是通过某种契机,直接领悟,一次完成的。灵感来到也是如此,在大量认识积累的基础上,碰到某一机遇而顿然悟到。顿悟过程是直觉力、想像力、知解力三者在瞬间合为一体的升华、飞跃,它产生于直觉之中,是不经推理分析的直接的活动。但直接的基础是积累,直觉不是无意识的,人脑在刹那间悟到某一道理好像偶然,其实早已在平时的意识中酝酿了很长时间,是知解的积累下、契机推动下的爆发。
新闻敏感的触发同样具有顿悟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在认识感知新闻事实时往往会因情况复杂、材料繁多而一时理不出头绪,理不顺思路,提炼不出报道主题而迷惘。但遇到某一契机,接触到某一事物,突然受到启发,顿时揭开迷雾,理清头绪。创作中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思维活动,就是顿悟。这是一种质的转变,是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记者经历每一次采访活动,在接触社会中头脑里都会积累很多事情,获得许多认识和感受;但并不是每一次认识、感受都能见之于报道中。许多材料被大脑储存起来,一旦遇到某事的触发,这些记忆库中的资料就会被调动起来,使其对事物的认识从各个个体上升到总体,即对事物有根本性的领悟。所以说顿悟,在采访思维活动中,总是和日常理性思考的积累结合在一起。它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从浅层到深层的认识过程,是增强电视节目思想性所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
4.敏捷
心理学认为敏感是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迅速反应,新闻敏感的特征就是迅速、敏捷,它要求记者在感知事物,进行思考时要当机立断。强刺激一旦出现,就要敏捷地对它作出反应,理性思维也要紧紧跟上,迅速作出判断。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使新闻敏感的敏捷这一特点更为突出。面对采访事实,需要记者刻不容缓地对新闻价值大小及取向作出判断;需要在现场敏捷地捕捉到反映事实本质的现象,敏捷地选择采访对象,选择采访报道语言。
5.创新
新闻敏感是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打破常规,冲破传统的习惯性思维定势的束缚而产生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它体现在电视节目创作中,是主题提炼上的创新,也是材料选择、组合及组织结构上的创新。《话说运河》中“人”的发现,以“人”统帅材料,作为整个节目的“纲”是创新;《难圆绿色梦》中以纪念碑的三个字被砍作为承上启下的转折是创新;《朱卡嘉没有走》中以预见力捕捉感人的情节,并以情节为报道角度是创新。这种创造力是记者在准确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对新闻事实所独有的特征的正确认识和揭示的基础上产生的。创新需要记者发挥想象、联想能力,创新使报道独具特色,别具一格。创新是电视记者采访报道中所追求、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白岩松在《面对面》中经常有出色的联想。在说到中国对足球的无奈时,他连用了13个排比句,说了13个“不行”,体现了语言风格犀利的个性。在中国人同长江特大洪水的抗争中,他又创造性地把桑兰和长江连在一起;桑兰在美国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而灾区人民面对世纪大洪水同样展现出一种精神。把这两种同一本质的精神连在一起,体现了他思维的敏锐活跃。这一切都是创新,活跃的思维来自活跃的创造力。
新闻敏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互相交织、互相起作用的。电视记者要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已的新闻敏感;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要自觉地积累丰富的知识,要尽可能深人生活、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熟悉实际工作中点和面的情况。用句新闻界的术语,即要吃透两头。要学会使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要不分八小时工作时间的内外,采访的弦都要绷紧,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从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去发现、捕捉新闻。电视记者的灵感思维,要和形象思维、理性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在采访报道中同时发挥作用。
三、新闻敏感内涵
内涵即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含义,抓住新闻敏感的内涵能够有助于记者理解新闻敏感的形成特质,有助于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即当一个或数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马上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的报道思想联系在一起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重要的意义。这是记者新闻敏感重要的一点。这一内涵要求记者熟悉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党和国家大政方针。
新闻报道不能“小家子气”。从政策入手,把握线索往往能够起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报道的视野会开阔很多。历年的获奖电视新闻中,很多选题都是记者善于把观察、了解到的新闻点往政策上靠,把国家大政方针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形成大背景、小切入口的报道。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众多的观众
即从受众的兴趣点出发,掌握受众心理,抓住受众普遍关注的新闻事实,或者给受众释疑解惑的新闻事实,或者给受众娱乐信息的新闻事实,比如电视新闻栏目中的一些趣味性新闻、软新闻。1994年,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正在美国进行,美国许多电视观众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一样每天收看精彩的比赛实况直播;可是有一天,美国电视观众却中断收看足球比赛,转而收看一个新闻现场报道:警察追捕杀人嫌疑犯、著名球星辛普森。辛普森离开自己的住所,逃离监视,驱车沿高速公路狂奔;警察从地面和空中追击;电视现场直播也从地面和空中同时进行。屏幕中,疾驰的车流、闪烁的警灯、呼啸的警笛以及记者现场报道的声音,使整个屏幕情境惊心动魄。追捕进行了几十分钟,美国电视观众也目不转睛地看了几十分钟,直到警察将辛普森截住。
可以说,报道者对这条新闻提供了充分的价值判断。这条电视新闻将展现电视新闻屏幕情境的几个要素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首先,新闻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非常高,新闻人物是著名球星,新闻事件是追捕凶杀案嫌疑人,这是西方人最津津乐道的新闻。其次,这条新闻非常适于电视来表现,而电视制作者确实也对其做足了文章:第一,现场直播,消除了新闻报道和新闻事实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使观众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追捕结果谁也不知道,报道者和观众都要跟踪到最后一刻。第二,空中、地面立体展示新闻事实,由始至终的运动画面使观众如临其境。第三,伴随运动画面传来的现场同期声和记者适时的现场述说、背景介绍使观众对事件发生的原委、进程以及趋势等有了清晰的了解,产生更大的悬念。第四,各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造就了具有强烈现场感和真实感的屏幕情境,终于使观众融入其中。
3.从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这是判断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的重要特质,是衡量一位优秀记者的重要标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信息渠道畅通,资讯空前发达,很难有独家新闻爆出,往往一个新闻事实出现,就成为众多媒体追逐的对象。要想从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与他人不同的报道角度和思维方式,挖掘出潜在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白岩松《东方时空》“面对面”里的“抗洪引出的计划生育问题”报道即是运用记者独特的判断力和新闻敏感。在媒体都在关注抗洪这一重大事件时,记者能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独辟蹊径,从计划生育这一角度入手,反映了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和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新闻角度的选择,即从一般角度中判断最能反映事物本质和特点的角度,也就抓取到了新闻的报道点。
1991年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作品《南浦大桥成为上海人民心中的丰碑》,记者从众多参观人群中抓拍到一位盲人游客。这位盲人游客正在用自己的双脚步测大桥的宽度,用双手丈量大桥钢缆的粗细,记者抓取这一典型人物,典型事实充分说明了老百姓的欣喜之情。挖掘出了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的报道点。
5.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
这种方式即西方记者所称的预测性新闻(anticipatory journalism)。梅尔文将预测性新闻确定为这样的过程:发现趋势,在运动的早期发展阶段加以确认,寻找了解重要信息的个人。
在许多情况下,有些新闻事实尚未成熟,在客观世界中一时没有形成原形,但是这些事实构成的新闻元素却是存在的,况且事物一般都有因果联系和产生发展的过程。记者在对事物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由因果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构成的事物环形的模型,并凭借自己以往的实践经验,投入相关的智力,那么当一个事实或事件出现端倪的时候,记者就可顺着这一环节,推出事物的下一环,直至结局,从而有把握地对事物作出科学的预见。担任美国《华盛顿邮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的杜德尔曾于1984年不仅抢在他的同行之前,也先于美国白宫和中央情报局,只身在莫斯科捕捉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大新闻——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去世了。在他通过电传连夜向报馆发出这条新闻的第二天,苏联才宣布安德罗波夫的讣告。杜德尔的新闻敏感是经过对一系列事实分析和比较产生的,1984年2月10日那天,他捕捉到一系列不寻常迹象:在当晚的电视节目中,苏联高级官员演讲中省略了一句陈词老调,他没有向托木斯克人民转达安德罗波夫的问候。当该电视讲话结束后,将原已安排好的流行音乐改换成了严肃的古典音乐;
两年前,一位苏联朋友告诉他,安德罗波夫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苏国防大楼正常情况下只有四个窗户有灯光,而这晚有几百扇窗户亮着灯;
在通往克里姆林公的路上,增加了执行任务的保安人员:
而在15个月之前勃列日涅夫去世时,苏电视台也将流行音乐改换为古典音乐,以及苏国防大楼灯光陡增等种种事实都说明苏联最高领导人出现了问题。这些细节经过记者的比较分析就能作出相应的判断。预测性新闻需要记者高度的新闻敏感和经验积累。前文提到的吴小莉在人民大会堂的现场报道,记者从主席台上的站位点预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数,这就是记者通过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敏锐的新闻把握能力为观众第一时间传达信息。
当然这种预测性新闻是比较冒险的,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新闻失实,记者必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调查研究。在具体实践中要慎之又慎。正如梅尔文所言:“胡乱猜测式报道不属于预测性新闻。猜测事件或预测结果的记者是在乱猜,而进行预测的记者是运用证据,从不直接跨越式地做判断与发表意见。”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讲述了采访线索、新闻价值、新闻敏感的相关概念和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应当说,这方面是电视采访与其他媒体采访的共通之点。记者要充分理解采访线索的获取途径,了解新闻价值基于不同栏目的不同侧重,同时要在采访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善于发现问题,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件。
思考题
1.新闻线索的特点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2.什么是新闻价值?主要有哪些要素?
3.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本章扩展阅读材料:
[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