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14247200000026

第26章 通讯、调查报告纵横谈(1)

通讯,分为人物通讯、专访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等等。人物通讯主要是写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专访通讯,则是就某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去访问有代表性的新闻人物;事件通讯是写典型的事件;工作通讯则是介绍贯彻执行党的某项方针政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成就和经验。

还有一种新闻体裁,叫做调查报告。这是用来报道重要典型经验和回答社会上提出的重要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

尽管工作通讯和调查报告二者之间有差异,各有个性,但是它们都具有反映工作经验的共性。

一、采访前的准备

文章写得好不好,与采访是否深入关系极大。而采访能不能深入,首先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怎么样。那么,采访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呢?我以为,至少有五个方面。

第一,政治思想方面的准备。要把与采访有关的文件借来,细心学习,对于当前的方针政策务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应该做一些笔录。如果时间紧迫,也应把有关条文牢记在脑海里。

第二,背景知识的准备。应借阅与采访有关的资料(包括一些剪报资料),了解某地、某单位、某人的过去和现状。如果是采访科研单位,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当你和科学家或技术革新能手交谈之前,一定要想办法了解他们过去和今天工作的情况。

背景知识的准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善于学习。因此除了采访前的学习以外,在采访的整个过程中也可以学习。比如,我们去采访微型水轮机的设计者,在采访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这类机器的知识,可以结合实物边看边学嘛。又比如采访蛇医,除了事先准备的知识之外,还可以跟蛇医走一次,看他捉一两条蛇,你可以有意识地听和记,补充你准备的背景知识。

第三,生活知识的准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一些青少年中产生了记者工作条件优越的想法。仿佛记者外出采访,总要住宾馆、坐小车,受到各种各样的礼遇等。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我在报社工作几十年,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经历过。因此我认为,记者在采访前,除了备足款项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以外,还得做一些生活知识方面的准备。

有一年,我到北京郊区的大兴采访。一天要去两所学校:一所中学,还有一所是小学。下午2时,当我告别中学向小学奔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雪花。雪借着风势越下越大,不久我就迷路了。幸好,我出发之前,一位老同志借给我一只小小的指南针,还给我画了一张粗略的地形图,他说:“这两所学校虽然是相距十多里地,但此处地形广阔,弄不好也会迷路的。你把这些东西带走吧,反正有备无患。”事后,我想起这次的遭遇,很感谢这位老同志的细心。

去河南许昌采访的那一阵子,我感到生活很不习惯。许昌人中午吃馍,晚上又喝汤又吃馍,而且顿顿都有辣椒和蒜头。我因为从小在南方长大,对辣椒和蒜头很不适应。别人吃得津津有味,我却视而不见。在那儿工作近半个月以后,我们终于把稿子写成了。可是,正在这时,我病倒了。后来我才听说,此地水比较硬,而且老百姓的卫生条件也差一些,吃辣椒和蒜头,也是防病的一个办法啊!我出发前对这里生活习惯了解不够,以致吃了点亏,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我到外地采访,常常要事先打听该地的生活习惯。到了那里以后,也尽量做到入乡随俗,这种土办法比出差时带多少药品都受用。

有一次,我到北京郊区的密云二中采访。校方很热情,给我安排了一个单人宿舍。上床前,我整理了一下被窝,又用手电照了照墙角,感到一切都无异样后才上床休息。可是,灯刚灭了,我就听到有节奏的“笃笃笃”的声音。我拉开电灯,翻身起床,心想:此屋地处郊区,而且都是土墙,或许是蛇来与我为伴了。我抓过电筒,也捎了一根木棒,检查床下的情况,还是与前次相同,没有发现异样。再一细听,“笃笃笃”之声也销声匿迹了。我又熄灯,上床静待。不久,我才发现,“笃笃笃”之声是从顶棚上传出来的,似乎还有小鸟的鸣叫声。鸟儿是怎么到顶棚上来的呢?我第二次起床查看情况,原来是写字台前的窗户,有一扇玻璃已经坏了,顶棚上的糊纸也破了一个大洞,鸟儿正是从这些地方飞到屋里筑巢的。至此,我才放心大胆地上床休息了。由此可见,记者在采访中要遇到好多事先预想不到的情况,要做到胆大心细,而且有相当的知识准备。在邢台的一个小村庄里,我和通讯员同志住在一间四壁透风的小屋里,三个人盖了12床由县招待所捎来的棉被;北京暑热之际,我带上绒衣去北大荒采访,到那儿之后,几乎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了,还稍感凉意……记者在外出采访时,生活知识方面的准备实在太重要了,只有那些不怕麻烦,而又有知识准备的人,才能顺利地完成采访的任务。大概这也可算是我和同行们的经验吧。

第四,写作知识方面的准备。如果你接受了专题的采访任务,那么我劝你在出发前作一些写作知识方面的准备。当然,从总的方面讲,记者到基层采访,可能碰到许多自己无法预料的事情,如何写好稿子,也是极难做到心中有数的。但是,作为专题采访,情况就不一样了。“专题”一经划定,你的采访对象和活动范围也就明确了。你将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也应该大体做到心中有数。为此,你必须做一些写作知识方面的准备。要粗略地研究一下,这一“专题”已见报过多少文章,都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我这一次去采访应该怎么办,怎么在做法上有所创新,等等。有一年,报社交给我一个任务,是采访兴隆天文台。我找了一些资料后发现,当时普及天文知识的文章很少。于是,我产生了写作参观记的念头。同时,查找了一些天文方面的书来读,粗略地了解一下天体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搞清楚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还有银河系等。到兴隆天文台后,我注重实地观察,写了一篇通讯,叫《探索星空的奥秘——兴隆天文台参观记》。通讯见报以后,一位老编辑对我说:“你这篇通讯可以打一百分啊!”我想,这一次我之所以有点儿进步,那是因为我在采访之前对于“专题”报道的写作方法有了较好的准备。

第五,要研究当前的宣传动态。也就是说,在宣传动态方面,你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作为基层通讯员更要经常留意各报的宣传动向,并且预测其发展的情况。不看报是当不好基层通讯员的;不努力去预测宣传动向的发展情况,也难以提高稿件命中率。对于这后一方面,有时显得格外重要。比如报纸大张旗鼓地宣传“解放干部”的稿件,而你不知道了解“解放”之后“使用”的情况,还是按照报纸版面上的情况供稿,那你的稿件就很难适应报纸的需要,往往成为“马后炮。”

二、工作通讯写作要抓得准、破得开、写得活

工作通讯是通信体裁中的重要一种,是直接反映和指导当前实际工作的有力武器。

工作通讯的内容一般有:典型的工作经验或某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业务经验的介绍,当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一重要问题的提出和探讨,工作作风问题和思想问题的典型事实的评述,等等。有关领导方法的介绍、各地党委有些专题的工作报告也属于这一类题材。工作通讯绝大部分用于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时也用于批评一些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工作通讯所写的虽然只是某个地区或部门的某件具体的典型事实,但只要问题真正揭示、分析得好,意义则远远超出这个地区或部门,具有指导一般的作用。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注意:

抓得准。就是抓准主要问题,抓准主要矛盾。在工作通讯中所介绍的经验、反映的问题,应该是当前大家都关心、亟待解决的带普遍性的问题。抓准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指出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怎么去解决。任何革命工作都有其重大的政治意义,问题重要不重要,要看它展示的内容如何。有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深入挖掘,就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当前值得重视的重要问题。如1963年3月2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厘钱”精神》,就从工业生产中节约一厘钱、一分钟、一根火柴这些小事入手,揭示了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