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14247200000016

第16章 为提高科技宣传水平而奋斗(2)

第三,注意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宣传

今天的科技新闻工作者,大部分是跨世纪的人才,应该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上,去迎接21世纪国际上的综合国力竞争、科技力竞争。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当然,高新技术是个崭新的领域,有许多我们感到神秘的和不懂的东西,要求我们去学习、去开拓。如果说,过去我们曾把数学公式、物理概念、微观模型等视为“天书”,那么,今天我们必须去亲近它、学习它、了解它;如果说,过去我们视商业经营为畏途,有过“文人不言商”的片面认识,那么,今天我们必须沉到基层,深入研究高科技产业化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此,《科技日报》已经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与中国光学学会联合开展“光学知识竞赛”,开辟“科学大视野”专栏介绍高新技术知识,还与国家科委火炬办公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出“高新技术及其开发区理论与实践”专栏,同时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一起开办“高新技术开发区撷英”专栏,多方位介绍高新技术开发区。

我们要求国际版和驻外记者也做好配合工作,更多更好地介绍国外高新技术及产业园区。不久前,《科技日报》国际版关于美国22项高新技术的介绍,就是一例。只要我们学得进来、沉得下去,相信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宣传,一定能走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北欧的一些国家地域没有我们辽阔,物产也没有我们丰富,可他们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全世界是我的市场,全世界是我的车间,全世界是我的厨房”的口号下,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人均年收入超过1.4万美元,已跻身于世界最富裕国家的行列。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要想办法做到。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做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宣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以宣传科技活动中的人物为己任

科技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作为全国性的科技日报,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科学家的丰功伟绩,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重视科技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只有重视人的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科技意识、提高全民族科技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对于人物宣传,我们一再强调下述几点:(1)新闻性。或由事件的新闻性带出典型人物,或由新闻人物带出典型事件。(2)典型性。摒弃传记体,不做裹脚布。不该长处不容长,宜短处必短。尽可能在典型事例上下工夫。(3)科学性。写作科技人物,必有科技事件。要注意科技名词和理论的科学表达和通俗化,还得注意保护知识产权。(4)克服片面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写人物要避免随意拔高和臆想、塑造。对于人物宣传,我们做得还有差距。但是,我们坚持按新闻性、典型性、科学性、克服片面性这四条去做。《科技日报》开辟的“建设者颂”专栏,大部分文章在1500字以内,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突破。

最近,我们又集中力量宣传钱学森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反映科技教育界学习钱老的动态和收获。同时,推出“伟大的爱”专栏,介绍科学家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境界。当然,在坚持文章要短的原则的同时,好文章也不怕长,而且要不惜笔墨、不惜篇幅予以宣传。《科技日报》星期刊,在抗灾救灾中是作出较大贡献的一个部门。他们采写的《苍天作证》、《天地之间》等长篇通讯,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党,讴歌了社会主义制度,讴歌了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报纸及时给予刊登,引起社会强烈的共鸣。可见,关键是要把握适当,以质取胜。

第五,多登科技信息

报纸作为新闻纸,是要向人民群众介绍信息的。科技报纸刊登科技信息,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为了刊登科技信息,必得选登科技成果鉴定的消息,这是毫无异议的,但关键是要改进成果信息的写作方法。比如研究成果告诉人们,某地地质结构是由几个板块组成的。我们在发消息时应该在新闻中加上“为什么”的背景,或者画出图来逐一标明。这样,读者才能一目了然。又比如某一筑路新技术研制成功,在实践中为群众带来诸多方便。在写作这一消息时,应该交代施用新技术过程中资金投入的状况。如果资金投入多了,最好也带一笔。这样,读者才能从实施新技术而获得的实惠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爱民政策。刊登科技信息,还得尽量方便读者阅读使用。《科技日报》在“读者之友”专栏中介绍的信息,几乎每篇都有指南类的文字,告诉读者去找谁,怎样联系。

第六,大力做好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的宣传

有人说,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科学知识的大爆炸”。也许这个概念不确切,但今天科学知识的更新令人眼花缭乱,却一点不假。据统计表明,在19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每10年增加一倍;到70年代则每5年增加一倍;现在是每隔3年增加一倍。这种情形使科学技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周期日益缩短。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花了一个世纪,电动机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用了57年,汽车从发明到使用耗时27年,飞机14年,原子弹6年,晶体管5年,太阳能电池只用了2年。除此之外,科学技术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微电脑前几年才崭露头角,现今有的中小学都有了微处理机;农业新技术的崛起,激起了农民了解新技术、运用新技术的巨大热情;乡镇传统企业的改造,也在向科学技术招手,等等。因此,做好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工作,是科技报纸宣传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就拿这次抗灾救灾来说吧,《科技日报》星期刊的减灾专版、“救灾小知识”,都起了相当好的作用。今后有关科技知识,特别是高新技术知识和实用技术知识的普及,还应更有计划一些、更经常化一些。

第七,要重视改进科技宣传的技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介的自身装备也日益改进。特别是广播、电视等音像艺术的兴起,向报纸提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广播、电视的报道,让你既可看到画面形象,又可听到主人公的声音,很容易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改进科技宣传的技巧,已不容忽视地提到了科技新闻工作者的面前。我认为,起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从采访记者来说,要注意视觉新闻的作用,尽可能地亲临其境,抓住要害,目睹其实。采访要在把握宏观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细微些、细微些、再细微些。尤其要了解和掌握电视镜头所无法描述的细节。(2)版面安排上要实行“突出重点,打歼灭战”的原则,对重大问题、重大成果、重大改革成就等,要采取泼墨式的宣传技法,造成声势,扩大影响。(3)科技新闻是有时效性的。对于时效性强的新闻务保不漏,同时,对于一些看似没有什么时效性的报道,也要引起重视。比如新问题的提出,我把它称之为时新。这种具有时新特点的稿件,单篇或成组发表,也能克服时效性的限制,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4)要善于应用专栏的形式来宣传。既要保留传统的栏目,也要不时地创办有刺激性的栏目。要使栏目成为报纸的眼睛,也成为读者的导读。以上几条仅为我的初步考虑,难免以偏概全。只要大家一起创造,科技宣传的技巧定会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第八,科技宣传的语言应生动些、形象些、精粹些

如果我们企望科技宣传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工夫、花力气。从总体上说,科技宣传的语言与新闻语言同属一个范畴。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包罗万象,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或微观,或宏观,科技宣传的语言相比一般新闻语言来说,就更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更带有事实的或感情的色彩。在准确介绍科技知识的前提下,科技宣传的语言可以更生动些、更形象些,声音、色彩的变化更丰富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旦强调生动形象,有的同志就忽视了科学的准确性;一旦强调科学的准确性,仿佛就必然要枯燥无味。要克服这种片面性,记者编辑都要加强学习,学理论、学知识、学语言艺术。在学习语言艺术的过程中,科技宣传界的朋友们还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规范化,不要自己创造新名词,而要把语言弄得精粹些,再精粹些。总之,科技宣传的语言大有学问。我在此仅就想到的写了几句,只能算是抛砖引玉。

要做好科技宣传工作,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有高度政治责任心,能吃苦、能战斗的编辑、记者队伍。《科技日报》正朝这个目标去做,要求编辑、记者在党的领导下,到生活中去,到基层去,抓典型、抓信息、抓研究、抓普及,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作出更多的贡献。

(写于199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