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14247200000013

第13章 面向三个层次,服务六大计划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以及其他一些科技成果曾震惊中外,令世人叹服,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可是在近四五百年里,由于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和自然经济的束缚,我们在科技方面落伍了。恰恰在这个时期,西方资产阶级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他们掠夺、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财富,在亿万百姓的尸骨之上建立了科技的殿堂。近一百多年来,当他们用舰船和枪炮打开我们国门以后,这片曾经创造过辉煌科技文明的黄土地,就开始了备受凌辱、宰割的苦难历程。科技不兴,则国必受辱,民必受耻。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沉重一击。

新中国成立以前,多少仁人志士呼喊“科学兴国”,或在国内办洋学堂,或到国外寻求救国之方,或办杂志、报章普及科学知识。科普作家正是在那个时代诞生,并成为“科学兴国”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但是,真正把科学家、科普作家“科学兴国”夙愿变为现实的,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1956年,我们党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去拼搏奋斗,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牛胰岛素结晶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断指再植术的成功等,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商业卫星顺利升空、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直上九霄、杂交水稻种植风靡全国、地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等,都在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呼唤着科技知识的普及。应该说,4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每一项科技成就,在今天能如此深入人心,在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得到普及和推广,除了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之外,也有科普作家们的汗马功劳。毫不夸张地说,科普作家的创造性劳动,已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将与江河同寿,与日月同辉!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发出伟大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在中国科协四大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引起全国人民和各级干部的高度重视。我们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欢呼科学的春天,那么,今天我们似乎还可以这样比喻,中国科协四大为我们迎来了又一个科学的春天。当前,面对涌动的科技春潮,科普作家的创作活动也应该更上一层楼。

我以为,科普工作应高屋建瓴,鸟瞰全局,多方位展开,“面向三个层次,服务六大计划,追踪高新技术”。

首先,要面向三个层次,即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化;基础性研究。这三个层次里出现的新的成果、新的知识,特别是在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作用的科学技术,科普作家们要及时地拿起如椽之笔,传播信息、介绍知识、推广技术。一旦人民群众掌握了这些科技知识,那将产生何等巨大的力量!

其次,要服务六大计划,即要服务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委实施的六大计划: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基础研究计划;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这六大计划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包含丰富的内涵。许多知识需要普及,值得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在这个广阔天地里一展身手。

第三,今天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高科技发展迅猛,难怪西方专家惊呼:知识就是权力。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在世界高科技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忽视了高科技的发展,忽视了高科技的产业化,我们就会再度落后,就有可能处于挨打受欺侮的地位,近几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将再度重演。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只要您睁大眼睛看看动荡中的世界,您就一目了然。目前,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科技兴国”、“科技强军”已经或正在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科普作家们也要学习更多的科技知识,追踪现代科技发展的脚步,在普及高科技知识方面添一块砖、加一片瓦。既要注意普及常用科技知识,又要重视介绍高科技知识。一言以蔽之,既要雪中送炭,又要锦上添花。这两方面的普及工作,现在都要做,既不可偏废,更不可忽视。

第四,普及科学知识是一件神圣而又艰难的工作。神圣,表现在我们要注意科学性、准确性;艰难,表现在要面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普及知识。所以科普作家要在文章写作技巧、语言锤炼上下工夫,花大气力把文章写精辟、精彩、精妙,让读者爱读,读后受益。

《科技日报》作为全国性的、综合性的大报,作为党和政府在科技界的喉舌,愿意成为科普作家和读者的桥梁、纽带。科普作家与记者携手,新闻界与科普界联姻,科普创作必将描绘出更加壮美的画卷,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乃至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贡献。这是春天的召唤,也是我们时代赋予你我他的共同使命。

(写于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