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14246500000003

第3章 美国电视游戏节目创新案例解读(2)

注意,这个内部淘汰制可能不是《最弱环节》发明的,但却是它最早使用的。内部淘汰制后来成为所有真人秀节目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而这种东西恰好是造成一组人员内部钩心斗角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机制。内部淘汰制非常简单,就是你觉得谁是最弱环节你就写谁,得相对多数票的人被淘汰出局。写完题板之后每个人都要发表一个简短的评述,就是我为什么写他。它这个节目的机制是一队人一起挣钱,但是只有一个人能拿钱,所以注定这个队不可能是团结的。在这个过程中呢,每个人不能太弱,因为太弱了人家就把你淘汰掉,你把别人挣的钱弄没了,不能体现你的价值。你也不能太强,因为太强了可能到最后给想要取胜的人造成某种威胁。所以往往是特别弱和特别强的人都容易在早期就被淘汰掉,那些中庸的笨蛋就留下来了。

这个节目虽然表现得不是那么充分,因为在演播室里边的游戏过程很快,但是却把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所要面临的非常复杂的人际关系——那种非常复杂的博弈关系——在这里面体现出来了。尤其是当还剩两个人的时候,会采取点球式的对决,五个题为一组,当五个题都答完的时候,谁得分多谁就胜了。这个节目这种方式,在强化娱乐性、暴露人性的弱点方面明显超出了那种老式的经典的益智节目。所以也曾经红极一时。它和《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一个是款式古老的庄严的英雄史诗,一个是有着很多新奇之处的市井闹剧。这样的两个形态在不同的地方效果截然不同,比如在美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就比后来NBC做的《最弱环节》火得多,但是在香港呢,《一笔OUT消》显然要超过了《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大概香港的那个狭小的地盘里,人与人之间那种感觉在这个节目里表现得更充分,观众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存环境吧。总而言之呢,规则决定节目的形态和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对于游戏节目来说,没有任何一件事比规则更重要的了。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这个节目的背后是什么,你想把它做成一个什么东西,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定规则,规则决定了节目的走向。像《最弱环节》在这方面就体现得非常明显。

可以说,在古典的游戏节目中,不管是闯关型的一个人玩的游戏,对抗型(就是两个人玩的,一边胜一边负)的游戏,还是争先型(就是多人的游戏,主要是知识和智慧的较量)的游戏,总而言之,是靠你的真本事。而这种现代真人秀呢,则经常把人的这种社会属性,就是在社会中的这种复杂博弈,引进到游戏当中来,并且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可以说《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是从古典的游戏类节目到现代真人秀的一个过渡型,就是它在外部形态上没有突破时空的一种限制,还是在演播室的环境里短时间的表现。但是它又浓缩了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的实际冲突,虽然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能够充分地表现,但是毕竟已经有了对于人和人之间那种复杂关系,对于世道人心的体现。它的博弈复杂了。也就是说,你参加一个古典的游戏节目,你水平高你就能赢,当然还要有一点点运气。可是在这个游戏里,无论你有多大本事,你都没法不让人家淘汰你。所以你必须得是一个在某种意义上善于察言观色、对社会人心有充分洞悉而且善于利用短短的一两分钟的表白时间在现场拉帮结派、挑拨离间的人。所以这个节目的好看也在于它的发展方向特别难以预料。你看这六个选手在这里,然后答题,观众往往第一轮就会觉得,噢!这个人还成,那个人比较差。但是强的那人能坚持几轮,不好说,差的那人能不能走到最后甚至获奖,也不好说。所以它就变成一种闹剧性很强的节目。

《你比五年级小学生更聪明吗》:转换一种思路

然后我们再看一个更新的古典式游戏节目《你比五年级小学生更聪明吗》。这个是FOX今年二月才推出的一个游戏节目,据说播出当天就创下了首播节目最高收视率纪录。因为无论是什么节目都要播出一段时间收视率才能上去,但是这个节目第一天播就有很好的表现,而且以后势头一直不错。

这个节目基本上是按照《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规则,也就是把闯关数由过去的15关简化成11关了,闯关数少了,更容易过了。最重要的是题更简单了,我认为在美国能答对这11道题的人应该还是有的,题里面包罗万象,什么都有,有简单的数学题,有地理、历史……什么都有。比如它里边有“鸵鸟是现存的跑得最快的鸟吗”,“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个”,等等。

大家可以想象,它用一个非常简单的题目系列结构整个节目,把现场布置成一个小学教室的样子,出题的时候,出题板是一个黑板,虽然是电子的,但出来的字都是手写的粉笔字样式字体,好像老师在出题你来答。在比赛现场有五个10岁小孩,他们都是真正的五年级学生。你可以选一个当你的助手。你拥有三条“救命线”,分别是“偷看”、“抄袭”、“搭救”,都由这五个小孩完成。当你答不上题而退出比赛的时候,按照规则你必须对着镜头说,“哦,我确实不如一个五年级小学生聪明”。过去的“古典型”益智类节目,尤其是闯关型节目都是把参赛者当成英雄,他水平很高能力很强,所以他能闯过一道道关口,最后到达胜利的彼岸。但这个节目把思路完全改变了。由原来“正剧”甚至“悲剧”的形态完全变成了喜剧的形态。

这个节目与其说比谁聪明,不如说比谁愚蠢。因为即使你运气很好,脸皮很厚,胆子很大,参加了这个节目并且11道题都答对了,拿了一百万——当然据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拿到呢——那你获得的评价顶多是“这小子有点运气”或者“胆子够大”,并不能说明你有多伟大。你回答的不过是小学五年级以下水平的问题。但如果你失败了,大家就觉得好玩了。

有人说这个节目就在影射美国人的无知程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把无知当成表现的重点,所以这个节目把难度降低,关口减少,反而使得社会上有点精英意识和一定知识水平的人不敢去这地方。丢不起这个人。万一碰到一个你不明白的题怎么办啊?你一个大学教授去了,碰见一道不会的题,大家该说了,这是什么大学教授啊?所以这一整套的规则有效阻碍了那些有可能完成任务的人,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真够傻”的人。这就让节目非常好看。有一个网友针对这个节目写了一段话,说得很好。他说“我是这个主持人的粉丝,在这个节目里,他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愚蠢的一面,让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耻笑我们自己。节目的概念和形式都很好”。

大家注意,让观众自己耻笑自己就是这个节目的立意。喜剧往往都是这种性质。莫里哀的戏剧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你们笑什么?你们在笑你们自己。”这个节目和那些传统的益智节目在构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完全不同的收视感觉,成为一个真正的讽刺喜剧。这就显得非常有创意。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的介绍时就感慨美国人有时确实会想一些非常了不起的点子。一种反向思路完全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英雄主题变成一个小丑式戏剧的时候,尽管形态是不变的,但核心结构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把整个节目翻转了。我参加很多节目、频道——包括台的策划会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咱们能想出一些新的样式来吗”这样的话。大家知不知道一个好的创意在美国多么值钱?如果你的创意让节目很好地进行下去,那么,它的创意人每一集都要收取不菲的费用。实际上,在节目创作过程中,你要是想处处出新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你用了巧劲,比如逆向思维,就可能真正收到出新的效果。在这一点上,这个节目给我们很多启发。

《成交不成交》:把赌博做到极致

《成交不成交》(Deal Or No Deal)是由法国恩德摩电视节目公司研发出来的一个成功的游戏节目样式,美国对它进行了改造,NBC在2005年播出后,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室内节目最后要谈的一个是《成交不成交》。去年四月份我到美国看电视,就看到了《成交不成交》这个节目。它在NBC播出,收视率相当靠前,经常进入前10名,保持在前20名。其实这很不容易,因为收视率排行榜是涉及全美国、全频道的这样一个总排行榜。当然排行榜上绝大部分节目还是黄金时段的著名节目,比如电视剧和游戏节目等。《成交不成交》排名很靠前,而且很稳定。当时我就在博客里写了一篇小文章,介绍这个节目。这个节目特别简单,就是一个撞大运、比决心的节目。而且我觉得这个节目在中国有一定的借鉴前景。这个节目最初是法国一个公司研发出来的,但是它的样式和美国的节目不太一样。2005年,NBC引进这个节目后进行了一个改造,主要就是把它改简单了。原来这个节目的设计中包括一些比较复杂的环节,比如每期节目中有22个人,拿箱子的不是后来那些美女,而是参加者,而且每个人还有一点点相对互动的机会,就是这么个类型。后来到美国以后,设计者觉得这个太复杂,大家看不懂,于是他们就把它简化成了现在的形态。

中国现在也克隆了一个,就是北京电视台八频道的《动感秀场》。这个节目的名字起得非常不好,难记,而且与节目的内容完全不搭调。这个节目本身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博彩节目,但电视节目的博彩最大特点就是不能让选手输。现实中的赌博主要是让人输,而电视游戏节目中的博彩主要是让人赢,只不过是赢多还是赢少而已。

大概的意思就是,比赛时一共有22个箱子,一个美女提一个箱子。游戏最少赢钱数可能是一分,最多大概是两百万。每个箱子里都会有一个卡片,上面写着相应的钱数。选手先选择一只自己的箱子,然后不断地开箱,一轮一轮开。开出来的箱子就作废了,钱数被打到大屏幕上。亮出来的钱就无效了。每轮过后,会有一个banker——《动感秀场》叫“神秘买家”,来出钱收购你的箱子,出价由你箱子里相应钱数和你拿到这些钱的概率数这些数据综合得出。你箱子里剩的钱越多,拿到大钱的概率越大,“神秘买家”所出的价格也会越高。因为美国节目中的钱是真钱,说给你2.6万美元收购,如果你答应了就真给你2.6万美元,所以非常刺激。当节目进行到某个环节,收购价涨到上万了,一般两万多块钱,有时候还更多一点。通常那些选手都会选择“成交”。我白来一次,拿走几万块钱,值了。因为再往下开,万一把那一百万给开了,能得的钱一下子就少了。我知道去年有一期节目,一个选手开到了最后只剩两个箱子,在这个节目里是顶峰状态了。他只知道所剩的这两只箱子中一只是20万美元,另一只是50美元。这时候他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他可以接受banker给他的开价,拿走9万多美元。第二种选择,他坚持把其中一只箱子打开,留下最后一只箱子。如果他打开的是装有20万美元的箱子那他就惨了。最后他很明智地选择了9万美元。而他已经是节目中拿走奖金最多的人了。

我们的《动感秀场》要火多了。这个节目动辄就进行到最后,开箱子开到最后。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种种政策决定了这个游戏不可能让你拿真钱给观众。他们在无耻地抄袭别人节目的同时把人家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钱给改了,改成一个叫“积分点”的东西。我看过几次这个节目。它也是像人家一样设置一堆箱子,里面是不同积分点。比如节目进行到一定程度,问你是否接受“神秘买家”的出价。你这些箱子值78000积分点,如果你接受,你将得到一个高级MP3。它的节目奖品价值都不高,大概也就是几百块钱到两三千块钱。顶多是什么MP3、MP4、数码相机,就连一个哪怕七八千块钱的笔记本都没有。大家想想,参加这个节目本来就有得无失,所以大家愿意冒这个险。我看过几次这个节目,有些人本来可以得一个MP3,结果一开箱子,奖品变U盘了,那就算了吧。前一次真有一人拿到了一百万点的“积分点”,最后兑换回来的奖品是一辆陆虎三年的驾驶权。因为节目组不敢给观众新车,但这就相当于变相给了你一辆车。当然这种情况也就出现过一次。

对于博彩节目而言,设置的奖金数目到不到位,将直接影响节目观赏质量。参赛者的心态会受到节目奖金非常大的影响。大家可以想一下,成交我拿走三万美元,不成交而去开箱,我可能拿走六万,也可能仅仅拿走一万。此时此刻人们的考虑就会发生变化。这也就是为什么人家节目中选手经常会见好就收,拿走几万美元高高兴兴回家,而我们的选手愿意选择走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