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14244500000013

第13章 市场的媒体(1)

——日本传媒制度研究

人们常说,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实际上就相互交往和了解来说,由于不同的近代化进程、价值和社会体系,日本这个“邻邦”始终是一个有待进一步认识的对象,对日本传媒制度的认识亦如是。

与其国家政治相依相随,日本的新闻业发展也历经波折,在市场经济向全球的推进中,日本新闻业才最终稳固地发展起来。当今,从新闻与传播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日本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报纸和杂志的数量之多,出版产业链之完善,日剧和娱乐节目的广泛流行,动漫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独占鳌头等等,都成为日本传媒发展的标签。

从体制层面看,尽管日本媒体仍带有传统的政治印记,比如与官方保持紧密联系的记者俱乐部制度等等,但是,高度市场化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在保障日本媒体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促成了其宏观管理为辅、行业自律为主的体制特点。

一、日本社会现状概观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侧,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约3900多个小岛组成,是名副其实的岛国。在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目前人口已达1.2亿多人。

(一)政治领域:政治生态“劣质化”

日本实行的是民主体制下的政党政治,政党政治是战后日本政治的最显著特点。战后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种政党相继恢复或建立,目前参加国会活动的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自由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保守党等。其中,自由民主党(简称“自民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最长,民主党是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是最大的在野党。自1993年自民党结束一党单独执政的“1955年体制”后,日本政治舞台拉开了两大政党交替掌舵的历史序幕。

20世纪90年代,日本历经“十年九相”变动期。2007年9月12日安倍晋三“抱病辞职”,2008年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闪电”辞职,不到一年内两次爆发“首相撂挑子型”政治地震,反映了日本政党政治的深层较量。有学者评论说,近几年来,在日本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丑闻政治”模式:“丑闻曝光—媒体跟踪报道—民调支持率下降—政要引咎辞职”,政治生态也随之走向劣质化——自民党与民主党不是在拼政策,而是在穷追猛打对方政治家的失误,迫切需要讨论的重大政策反倒被搁在一边。当前日本政治的最大问题,是国民对政治不关心,对政要不信任,政客的丑闻越多,国民就越是不信任,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继日本前财务大臣中川昭一因在2009年2月的G7会议上因醉酒门事件而辞职后,2009年3月,日本政坛再度掀起风波——日本主要反对党民主党领袖小泽一郎的首席秘书,小泽的资金管理团体“陆山会”的财务负责人大久保隆规等三人因涉嫌募款丑闻被捕。此次东窗事发正值小泽领导的民主党大选前景一片光明之际,日元无疑因此笼罩在深深的政治疑云之中。目前日本的经济形势已经急剧恶化,且政治形势每况愈下,反对派的丑闻将导致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导致政府在财政激励措施方面无所作为。

(二)经济领域:稳步成长与矛盾并存

在当今世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7年日本GDP达4383762百万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8.07%,位居世界第二。虽然经历泡沫经济冲击,经济基础条件仍相当好。排名世界第一的科技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的人口素质、高达12万亿美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储备等等,都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要素。

但是,进入新世纪,日本经济迎来了发达国家无法回避的成熟期,存在着一些结构性困难,如企业破产、失业率高、需求不足、银行呆坏账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一直高调改革,但数届内阁都没有将日本经济带上快速增长道路,甚至许多日本国民都将90年代以来至21世纪初这段历史称为“失去的十年”。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享受政府财政拨款的既得利益集团数量庞大,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成为日本经济改革的主要阻力;国民对经济增长前景信心不足,内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开放性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缺乏长远战略,封闭性经济体系导致内部活力不足。

日本经济既有明显积极因素,也存在现实困难。有学者预计,今后日本社会仍将保持高收入、高消费和高福利社会,目前经济受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变革等变量因素影响,短期内不会有明显起色,但也不会出现大的滑坡,应从发展的眼光把握日本经济今后走势。

(三)文化领域:文雅民族的多重性格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总的说来,日本民族是一个文雅的民族。从历史上看,日本是具有很高的识字能力的国家,这与日本统治阶级一贯地重视读写能力和教育的政策密切相关。当今的日本国民教育发达,人口素质居世界前列,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并且拥有读书读报的文化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轻柔、温顺、礼貌而且温和”,他们是以“温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干巴巴的、生硬的理论思想”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和大多数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受感情的约束。

在日本,文化领域有许多是矛盾对立的现象,但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东亚文化,比如对文化的吸收和独立性方面。从历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国的大唐文化。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进入了“文明开化”时期,全盘引进西方的文明,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奠定了基础。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本国的和外国的历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对日本文化起过作用,但是却从未真正脱离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例如,他们爱吃生冷的食物,比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等等。

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中。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在男女的性问题上,既把规矩和礼貌作为一种外在的礼节,又存在粗犷、暴烈的一面,性片、性动漫、性电视节目大量充斥文化市场,成为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

此外,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日本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状况开始发生变化,经济的腾飞使日本恢复了往日的自信,国粹主义开始抬头。比如,在历史观问题上,《朝日新闻》一致主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那是一场无谋的战争,永远不要忘记的是,对于亚洲人民来说,日本是侵略者,日本对亚洲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与之相反,《产经新闻》采取了否定事实的报道方式,甚至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由于《朝日新闻》在历史认识等问题上的鲜明立场,1987年5月3日在朝日新闻社大阪神户分局发生了蒙面持枪男人闯入并杀伤两名记者的恶性犯罪事件。案发后,自称“赤报队”的组织发表声明称:“决不允许任何否定日本的行为。”这一案件的发生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右翼思想在日本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二、日本传媒格局:公司化运作、民营化经营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传媒业大国,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最具公众性的广播、电视,再到网络,可以说都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放送协会NHK、民间电视台TBS、富士以及朝日等也都在国民中拥有相当的号召力,他们背后都有著名的大财阀或是企业集团支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扩充,相互交织支撑着国家庞大的传媒系统,分量举足轻重。近年来,数码化和互联网普及所代表的技术革新和网络社会的出现,也使得日本整个传媒业都将面临共同的课题。

(一)日本报刊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机制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报业王国,目前,在这个弹丸之地的岛国,全国性报刊及主要地方性报刊达120多家,其发行密度堪称全球第一。在日本,几乎每一家都订报纸,几乎每个人都看报纸。据2006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表的《2005年世界报业趋势报告》统计,在全球发行量最大的10份报纸中,日本有7份,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中日新闻》排在前五名,《产经新闻》、《东京体育报》也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位。在不足38万平方公里(其中76%为山地)的土地上容纳着1.26亿人口的日本,每1000名成年人中就有634人每天都购买报纸,日本报纸发行量的庞大由此可见。

日本的报刊发行总量和人均普及率均为世界领先,究其原因,除了日本经济与交通相当发达、国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较高等因素外,报业本身经营管理机制的革新,为报业发展与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照。

为了方便读者,在发行上,日本报纸主要采取送报上门的方式。它们依靠报纸销售店来直接向读者投递,逐门逐户地送报上门。《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的送报上门率高达99%以上。遍及全国的报纸销售店网络,使通过邮政部门投递的报纸只占总量的0.5%。由于报纸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刊登许多令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日本人很关心报纸,无论城市农村,普通家庭大都订有一两份报纸。而日本报纸的订阅以月为单位,读者可自由选择,每月的订报费用也就不显得是一种经济负担。将报纸引进中学课堂也是日本报纸扩大影响的一个方法。对于那些把报纸当教材的学校,报社不惜给予更多的优惠。

日本全国发行的五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的发行量占到了全国报刊发行总量的53%,在新闻输出、综合影响力等多方面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以位于日本关东地区的神奈川县为例,在2006年报刊的订阅和零售总量的统计中,上述五大报占据的数额比例分别为30%、27.3%、7%、3.1%和7.7%,当地发行的《神奈川新闻》仅为6%,其余所有报刊占据了18.9%的份额,几份全国发行报刊的垄断化和巨大影响力可见一斑。

五大报刊的垄断得益于在全日本各地都拥有自己的印刷发行机构,均称为“本社”,比如东京本社、大阪本社、西部本社和名古屋本社等。以《读卖新闻》为例,从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到南部的九州共设立了23个印刷点,报社总部根据印刷据点所在区域的特征编辑出针对当地的地域性报纸内容并发行,这使得全国性报纸既具有全国性的报道内容又兼具地方特色。正是这样完善的报道机制使得全国性报纸在地方上的销量得以与地方性报纸媲美。

日本报纸发行量虽大,但收入却不高。2001年,日本整个新闻业的收入为2.49万亿日元,这个数额只不过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营业收入的五分之一。《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这样的超级报纸企业的年收入也只不过4000亿至5000亿日元,与日本的大企业的差距明显。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景气状况加剧,日本报业艰难前行。继2002年4月《产经新闻》的晚报(夕刊)宣布停刊后,2003年4月,茨城县的《新茨城时报》也宣布倒闭。虽然报纸的状况不好,但这并不影响日本报业的巨大影响力,因为日本的报纸企业都是复合型企业,它们同时经营着其他多种媒体。

日本报业所勾画的版图,正在成为中国媒体改革的借鉴。

日本堪称“杂志王国”,2004年日本出版发行的杂志有3624种,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日元。如此庞大的杂志群,其受众涵盖了各方面受众群体,其中,日本杂志对于女性受众细分程度之细,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显著特点。比如,有以少女为对象的杂志和漫画杂志,以年轻女性为对象的女性青年杂志、成人杂志和漫画杂志,以孕妇/育儿期女性为对象的杂志,等等。2003年创刊的女性杂志中,BLENDA、Olliegirls是面向18~24岁女性的时尚杂志,Ready Go!是面向20~29岁之间女性的刊物,In Red为30岁以上女性的杂志。

这与广告界的要求有直接的联系。从MRS广告调查公司2005年2月的杂志广告统计数字来看,与化妆品相关的广告占杂志广告总额的9.2%,居各类商业广告的首位。第二位是服装纤维制品,占8.6%,而这些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为女性,对女性受众的细分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广告商的要求,即针对不同年龄女性的嗜好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广告方式和编辑内容不同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