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14243700000009

第9章 影视表演必须熟悉与掌握的镜头语言及镜头调度(3)

一、影视镜头三角调度的形成与其基本的构成原理

在表现某一段落或某场戏的画面镜头调度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表现主体(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之间通过场面(镜头)调度的处理与合理的安排,会产生一种关系线。这种假定的、虚拟的关系线,我们也经常叫做轴线,是形成影视镜头调度最为重要的基础与依据。

表现主体之间所占镜头画面内的空间位置、形体动作的具体安排,如站、坐、卧、相互远些、近些,等等,尤其是彼此间因调度而产生(或叫做成形)一种相互对立的视线方向的走向最为重要,切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现主体在画面空间内必须形成相互对立的调度,也可以被认为是唯一的镜头调度基础与依据。

比如甲乙两个人物各占画面一侧,甲偏画面左侧看(视线)画右;乙偏画面右侧看(视线)画左。

正常情况下,在进行这个段落镜头的拍摄时,是不会,也不能越过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线(轴线关系)而到另外一侧去拍摄的。当镜头调度确定后,在此关系线(假定的轴线)一侧(即360°的某一侧180°)可选择最为基本的三个角度进行拍摄,这也可以叫三角形调度的最为基本的拍摄角度。

值得提醒和注意的是,关系线的形成,即假定的轴线的形成,取决于段落中若干镜头拍摄中总角度的选择。

轴线一侧最为基础的3个基本角度的顶(端)角相互连接,也是假定的连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这就是“影视镜头的三角形调度”。

从中可以看出,角度C1为此调度中的总角度(也叫主角度)。

此角度为摄影机的主要拍摄角度与视点,是假设的三角形的顶端角。此角度产生的画面应是:表现主体的A/B各占一侧(A占左侧,视线方向看画右;B占右侧,视线方向看画左),由此形成了这个段落基本镜头的视线调度。

中,在角度2的位置拍摄,演员应永远看画左,在角度3拍摄,演员永远看画右。那么依次调度可拍A、B两个方向的各种景别镜头,也可以根据以此调度而形成的镜头调度关系,拍摄对立的两组或多个(一般两组以上,大场面也是如此)人物的相关镜头。

但切记,按此调度拍摄镜头时,首先要突出的是两组(或两个)必须对立的表现主体形成互为侧面的对立(对面)调度;其次是他们在镜头画面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动作方向以及极为重要的视线方向。

根据叙事及创作的要求去选择真实场景空间中任何一侧的180°,去形成三角调度进行“镜头调度”、“镜头处理”。但必须注意的是:

(1)首先要确定总角度,没有总角度就形成不了三角形调度。

(2)一定要把握好假设的轴线,不可越轴,必须在认定的、假设的轴线一侧的180°内进行镜头调度与拍摄。

(3)总角度确定后,也就是在形成假定的镜头轴线调度后,要严格遵守三角调度原则,进行合理的镜头处理即可。

二、影视镜头三角形调度的变化特性

(1)外反拍角度:在轴线一侧,三角形底边两个相对方向的拍摄角度(可选择的镜头调度),也叫挂肩镜头、挂肩画面。

此角度表现特性:两个(或多个)拍摄主体(人物)可互为前景或后景(前景应为背或大侧面,后景则为正面),此角度拍摄的画面具有明显的画面透视效果(前景或后景的对比所产生的透视效果),是一种纯客观的拍摄角度,多以中景、半身等景别处理为主。

(2)内反拍角度: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拍摄角度。

此角度可分别表现两个不同的、相互对立的表现主体(人物),可集中表现人物的神态、情绪、反应、双方之间的相互交流、谈话(台词)等等。多以近景、特写景别的使用为主。调度形式多以有台词无动作为常见处理。演员在做镜前表演时,要注意景别的使用切忌戏过及表演分寸感的把握,要注意每个镜头的视线是否准确,视点是否准确,视线方向左或右,视线高度是该平视、稍高还是稍低等一定要控制、表现好。此角度应属主观的拍摄角度(见图2-34)。

(3)顶角角度(也可叫做总角度、主角度、垂直角度)

此角度的表现特性:两个或多个被摄主体(人物)所形成的对立调度关系(假定的轴线关系,角度图中的虚横线)作为三角形的底边,在此基础上的三角形顶角位置所设置的拍摄角度。此角度会十分明确地展示两个(或多个,但只能成为相互对立的两组)表现主体的空间位置、形成状态及视线方向、动作方向。因此,角度关系相互对立的双方均处于画面空间的同一平面上,和形成的顶角拍摄角度呈垂直角度。此类角度在景别的使用上多以全景系列景别处理,有时也用中景景别作为衔接镜头处理,是交代时间、空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为有效的拍摄角度,也是形成镜头三角调度、轴线的唯一重要依据。

(4)平行角度

在轴线一侧设置的两个或多个与被摄主体(人物)视轴相平行的拍摄角度。常用于拍摄表现不同对象、对话,或运动中的物体、人物等。

此角度最为重要的特性应是基本视觉表现功能与外反拍角度相同,同属客观性很强的角度与机位,这是由于视点特性决定的。

(5)轴线的定义与解释

画面内被拍摄主体的视线方向动作方向、与对方(一个或多个)之间的空间关系,视线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此线是无形的、虚拟的。

根据叙事及创作的需要、镜头语言的处理与镜头调度的需要,为了保证叙事的完整、准确,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处理、排列得更加流畅、合理,在使用、表现三角调度时,要严格遵守三角调度的处理使用规则,充分利用轴线的表现特性,在总角度(主角度)确定后的前提下角度1或角度2),充分、合理、严格地在轴线一侧去设置、表现、调度好拍摄角度,准确地控制、表现好镜头画面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空间位置”、“视线方向”与“动作方向”。

这是影视创作中的独有特性,是镜头语言与镜头调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在学习镜前表演时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专业知识。

思考与练习提示

1.影视镜头语言的处理与表现中包含了哪些表演元素?

2.简述影视创作的全部过程。

3.演员在镜头前的调度大体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基本的表现特征分别是什么?

4.在有对话无动作的镜头调度中演员应注意什么?

5.在有动作无对话的镜头调度中演员应注意什么?

6.全景景别的画面处理中,激烈动作中的表演演员首先应考虑的是什么?

7.列举几种影视镜头调度中常见的人物位置排列形式。

8.演员在镜前表演时需掌握的最重要的三要素是什么?

9.在两个上下相互关联的镜头中,人物的动作应该如何衔接?

10.在两个人的画面处理中,当他们构成了空间相互位置关系,那么相互对应的视线关系是怎样的?

11.影视调度中关系线的产生和依据有哪些?

12.什么是影视调度中的“三角形调度”?其基本构成原理是什么?

13.三角形调度包括几种角度?分别表现什么特性?

14.简述影视调度中“轴线”的定义。

15.演员的镜前表演与角度、调度、轴线的关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