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14243700000008

第8章 影视表演必须熟悉与掌握的镜头语言及镜头调度(2)

本节练习时应注意的是:

(1)在主讲教师的带领下,结合演员镜前的三种基本镜头调度,从影片视频资料中选取不同种类的镜头及片段反复地观看,然后在摄像机前按要求反复地练习,直到熟悉与掌握为止。

(2)理解并掌握三种不同的镜头调度的各自特性,并思考还有哪些表演姿势可在同一种调度中体现?

(3)在有对话无动作的镜头构成的处理中应注意什么?

(4)在有动作无对话的镜头构成的处理中注意什么?

(5)全景激烈动作中,演员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

第二节 影视镜头调度中常见的几种人物位置排列的基本表现形式

镜头调度与演员表演中的画面空间位置排列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演员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中,或者是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中(画面空间中演员不动),其画面重要的视点都体现在镜头在某一个位置上的表现重点上。镜头及其调度是随着演员(或叫做画面内的表现主体)的运动而叙事的,也就是说在影视剧的画面视觉表现中,绝大部分镜头中的演员是重要表现主体。影视拍摄中最为常用的,也是最为基础的人物场面调度及镜头调度有以下几类:

一、对面排列(对立排列)的人物镜头调度

人物与人物之间是面对面,呈现一种对立的关系调度,这类人物关系的排列及空间调度使人物之间距离可近可远,它主要取决于人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剧情需要来排列,比如敌对关系可能彼此间的距离稍微远一些,恋人关系则可近一些)、叙事需求、导演对戏的处理与要求。也就是说,画面空间的变化是因人物关系及某些特殊处理所决定的。如热恋中的情侣几天没见,那么表现两个人亲密时就会让两个人靠得很近;又如,一对离婚的夫妻再见面时,其表现就会有一定的距离。

演员完全可以根据人物关系把握此类镜头调度,需要在现场与摄影(像)师沟通以获取最佳的画面视觉效果,既要把想要表现的尽可能演得清晰准确,又要考虑画面不能太散,掌握好空间位置,以及处理好在画面内与对方之间的交流关系。

二、前后排列的镜头人物调度

此种镜头调度是指人物在画面空间位置上是按着轴线线型关系来排列调度的,两个人或多个人面朝一个方向排列。此类调度的唯一特点则是人物必须一前一后排列,其调度也必须是按直线或斜线来完成。在画面空间位置上的距离也是可近可远的(相互间的位置取决于叙事的需要)。

三、并肩排列的镜头调度

人物与人物之间呈并肩调度排列,且人物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面朝一个方向,但也可以是稍斜些的并肩关系。

四、直角排列的镜头调度

人物排列成90°角的关系,这种调度给人一种很亲近的感觉,无论是叙事需要还是体现人物之间的某种亲昵或特殊的关系,尤其是在有对话无动作的调度时会常用此类调度。

第三节 镜头组合与形成镜头语言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镜头语言,顾名思义就是用镜头像语言一样表达我们的意思。我们通常可经由摄像机所拍摄出来的画面看出拍摄者的意图,因为可以从它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去感受拍摄者透过镜头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进行镜前表演前,演员必须要弄清楚什么是形成镜头语言与镜头调度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位置、动作、视线。这是演员在把握镜前表演时最重要的三要素。

我们知道,为了使镜头与镜头之间紧密、有机、合理地组合、排列在一起,并能很好地完成镜头语言的联系、段落间的叙事任务及要传达的视觉信息,必须具备以上三要素,也就是必须满足三个基本的构成条件。

一、演员的位置

这里强调的位置不是调度的位置,而是人物占有画面空间的位置、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准确画面空间位置以及场景与场景之间的必要关系。

不管看电影还是看电视,首先展现给观众的是一块固定不变的平面,例如,要表现一个人物主体全景,也就是全景中表现一个演员时,基于构图或调度的需要,演员要站在画面空间的右侧,在拍摄完此镜头(全景)后,下一个镜头(近景)要考虑到镜头组合形式及镜头语言关系的需要,应该把近景镜头中的人物所占的画面空间也处理在画面偏右的位置,使得两个镜头画面中的人物的视线均看画的左方。

倘若演员不遵循这样一个形式去做,那么画面连接后会出现极不舒服的视觉感受或笨拙的跳动,并给观众带来心理上的排斥。所以,演员在遇到此类镜头时,要懂得在画面构图中自己靠近哪一边,视线应该统一看左还是看右。

二、演员的动作

动作与动作的匹配,也是专业上常说的“动”接“动”。我们所常见到的那些武打片中快速的身手,极速的器械运动等多来自动作中的衔接,这种衔接是具有一定逻辑基础的。

大多数演员在拍摄时会这样做:拍摄镜头2时,尽量把镜头1的尾部动作带上,这样镜头1与镜头2衔接时就不会出问题了。如果动作与方向不一致那么衔接后的镜头就会出现动作失真,给人以混乱的感觉。以如,镜头1中景镜头,抬起右手左进画;镜头2全景镜头也应抬右手往画面左上方运动,否则就会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及镜头上的衔接不顺畅。

因此,演员在完成这样的镜头时需精心策划,记清动作的走向,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才能在连接后让人感到流畅、舒服的感受。需要特殊强调的是,由于拍摄场次及镜头号序的不同,有时候会拍完某场次一半而因某些原因几天后或者十几天后再拍摄另一半,这种情况就更需要演员记牢镜头的动作,道具、服装等的衔接。

三、演员的视线

演员作为创作中的主体,在表现主体(人物)的视线方向是否匹配,是否准确是至关重要的。

在拍摄实践中常常会碰到多个人同在一个画面的情况,这时只要和对方构成了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那么相互对应的视线关系则必须是相反的(左、右关系),构成的调度关系也应该是对应的。

强调这种相互的对应关系,是为了保持正确的时间连贯性,使上下镜头的衔接更为流畅,更加强调段落的整体性。

假设我们把两个相关联镜头中的主体人物(人物双方)都面向一个方向,那么从视觉逻辑上讲,他们之间不是在相互交流,而是看着第三者或是画外的某些景物。由此看来,这样的镜头衔接变得毫无意义,它们之间已不存在任何联系,在视觉感官中给人以十分不和谐、莫名其妙、无章无法的破碎感觉。

练习:

结合影视镜前表演,从位置、动作、视线三个最为基本的要素出发,分别在实训课的实际训练中通过镜头的拍摄过程去体验它们的各自要点及其表现特性:

(1)两个上下相互关联的不同景别镜头中,主体人物的最佳画面空间位置应在哪里?

(2)在两个相互关联的镜头中,人物的形体动作应该如何衔接?为什么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动作要准确表现?

(3)合理、准确、匹配的视线指的是什么?在两个人的画面中,当他们构成了画面空间中相互位置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相互对应的视线关系是怎样的?怎样能形成较为准确的视线关系?

第四节 影视镜头三角调度的形成与基本的构成原理

在拍摄现场,尤其是一个场景刚刚开始拍摄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导演和摄影师讨论:“我们的总角度在这儿,主角度在那儿。”

于是各部门围绕指定地方开始准备工作,演员也同样要在指定的角度(空间范围内)里走戏。那么导演口中的“总角度”指的是什么呢?很多演员会说,导演让我在哪里演我就在哪里演,那些技术上的问题是摄影、灯光、美术等部门的事。

如果单从被动演戏的角度说,演员的想法是没错的,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必须知道角度的问题,这对演员来说似乎是个多余的问题,然而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当演员知道角度与调度的关系,表演与角度、调度、轴线的关系以及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后,便会明白,作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演员,尤其是影视演员,必须要知道这些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