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环境哲学
14243500000026

第26章 循环经济(2)

三、融入世界经济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有着巨大的生态效应、价值效应和社会效应,其内涵型发展经济社会的特性,使其成为新世纪国际社会的一大发展趋势。

循环经济正在逐渐成为许多国家环境与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学者、企业家加紧了对循环经济的研究,纷纷把循环经济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西方发达国家重视循环经济的有力证明之一,就是他们按照各自的原则,结合本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纷纷制定了保证循环经济得以顺利发展的法律法规。比如,1996年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生效。在美国,虽然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循环经济法规,但是自从俄勒冈、新泽西和罗德岛等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以来,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出了不同形式的再生循环法规。日本也已制定了《容器包装法》、《家用电器循环法》、《再生资源利用促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各国方式各异,例如德国首先在个别领域逐渐建立相关法规,最后再建立整体性循环经济法,而日本则通过相反的途径,采取了自上而下的办法,即先建立综合性的再生利用法,再在这部法律的指导下建立各具体领域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人均资源量极低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所必需的。因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希望通过循环经济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都在朝着推进循环经济方向进行一系列的国内经济政策调整。

四、应对入世挑战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如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另外,发展循环经济在突破“绿色壁垒”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如采用符合国际贸易中资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技术法规与标准,扫清我国产品出口的技术障碍;研究建立我国企业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包括节能产品认证、能源效率标识制度、包装物强制回收利用制度及相应的国际互认制度等。

例如,山东海化集团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生产,其生态工业链的形成使海化集团的资源得以综合利用,企业内部产品高度关联,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就地实现了精深加工与滚动增值,使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保持在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从而使海化的纯碱、溴素、溴化物、氯化钙等11种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达到了全国第一,有30多种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5000万美元。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引来大量投资者,以色列、日本等国的外商及海外华人、港澳同胞,纷纷前来寻求合资合作。

第三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依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设计出三种维度的循环模式:一是小循环模式,即企业内部循环,促进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二是中循环模式,即企业之间的循环,组织生态工业链,把不同的经济组织联合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的“三废”形成另一家的原料和能源;三是大循环模式,即社会整体循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完成“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合回路。

一、小循环的发展模式

1992年,世界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事会(WBCSD)在向里约会议提交的报告《变革中的里程》中,提出“生态经济效益理念”的新概念。该理念的本质是要求合理组织企业生产层次上物料和能源的循环,从而达到污染排放的最小量化。WBCSD提出注重生态经济效益的企业应该做到:(1)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物料使用量;(2)减少产品和服务的能源使用量;(3)减少有毒物质的排放;(4)加强物质的循环使用能力;(5)最大限度可持续地利用可再生资源;(6)提高产品的耐用性;(7)提高产品与服务的服务强度。

山东日照酒业有限公司利用废酒糟、酒泥生产有机肥料,分离后的废水一部分回用于酒精生产,一部分用于生产冲施肥和叶面肥,年利用废酒糟40000吨,生产有机肥15000吨,利润达1000万元,这样不仅消除了污染,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中循环的发展模式

1989年通用汽车公司研究部的福罗什和加劳布劳斯,在《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题为《可持续发展工业发展战略》的文章,提出生态工业园区的新概念,要求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废弃物的输出输入关系,其实质是运用循环经济思想组织企业共生层次上的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不一定就能为自身生产所回收利用,也就是说,不是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充当自身废弃物的分解者。但是依照工业生态学的观点,经济系统中是存在工业生态群落的,工业生态群落的不同种群即各行业部门之间存在“工业代谢”关系,即一个企业的废弃物可被另一个企业作为生产原料,废弃物的资源化突破了企业内部局限,企业自身所无法处理的废弃物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分解。生态工业园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建立起来的。园区内至少包括相互关联的一些工业企业,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减少固定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而在某些方面(能源共享、原材料和副产品的再利用等)实现合作。

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工业园区的主要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通过贸易方式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中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了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产厂做原料;同时还将粉煤灰出售供造路和生产水泥之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用于石膏板生产中的干燥环节,减少了火焰气的排放。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所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整个工业园区由于进行水的循环使用,每年减少25%的需水量。

内蒙古包头市现有的产业关联度、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具备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基本要素。包头工业园区内有包铝集团、东恒热电公司、长征建材厂和一些加工铸造企业,将来还要进驻一些新的企业。园区将引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念,改造现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盘活传统的冶金、机械、电力、稀土工业,从而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为包头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包头国家生态工业(铝业)示范园区计划以包铝集团作为园区的核心企业,以铝业为龙头,电厂为基础,实施“铝电联营”,并通过各系统之间产品或废物的相互交换,形成工业生产链(网),使园区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这是我国以高载能企业为核心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园区主要有发电和制铝两大产业系统,在发电系统中,电厂直供电实现“热电联产”,园区所在地河东区将实现集中供热,可拆除全部“小锅炉”,还市民以蓝天。电厂粉煤灰可生产建材,园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后可作为电厂的冷却水,电厂蒸汽用于加气混凝土的高压蒸汽养护等。在铝业系统中,主要有碳素、电解铝、铝深加工、铝合金铸造、精铝等上下游的产业系统,形成铝的产业链。园区建设能加快淘汰现有电解槽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电力和铝业在各自系统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两大系统之间通过电力和废水(中水回用)形成互利共生的横向耦合关系,从而在园区内构建起以铝电联营系统为中心的较为稳定的生态工业网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