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14241900000027

第27章 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4)

不仅信息的发布渠道多样化,用户同时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渠道如客户端、手机等来接收短消息,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保证了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和时间,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时间。不仅如此,微博转发功能的一键设置加之内容的简单性,使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阅读信息、再转发信息的过程可同步完成,与此同时,又实现了信息再传播的零时间。微博摒弃了社交网站双向互动的紧密人际关系,以单向的跟随关系简化了社交关系。微博中的关注与被关注形成了其独特的信息分享、流动模式,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对称的人际关系,这种不对称形成了微博广播式的信息流动模式。

虽然微博采取的是单向跟随的人际关系,但是通过转发功能等同样给用户创造了一种开放的社交关系,扩展了用户之间交流的机会,但各自又保持了完整的信息流。是一种即公开又个人化的交流,又是可以让其他用户参与其中的点对面的传播。值得强调的是微博中创造了消息提醒机制,让你不会因为微博中过多的信息噪声,却保证了对话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信息接收者看到信息后,可以选择是否继续转发。这样一来,原创或转发的信息,以及其他的信息就可以被很快地传播以及追踪到。用户通常将转载的信息作为谈话的背景,加上自己的评论后进行转发,在信息增值的同时构成了新一轮的对话。

微博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其开辟了一个资讯高速流动的时代。当今社会运转速度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流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碎片化的内容不仅比长篇表达更适合阅读,而且更能充分满足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下人们急剧上升的个人表达与倾诉沟通的需求。微博的出现其实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更加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微博通过个性化定制信息源以及对于通过转发功能将信息组织与传播链路的决定权交给了个体,又制定了信息流动的新秩序,实现了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人人都可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源,每个人对信息的需求都是个性化的,海量的信息确实会增加每个人寻找对自己有用信息的成本,微博的关注功能帮助人们制定自己个性化的信息源。虽然信息的总量增大了,对个体来说已经自主完成了在海量信息中的重新组织。转发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与增值。微博通过转发功能将信息组织与传播链条的决定权交给了个体。微博信息传播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是转发次数,转发的次数决定了信息传播链条的长度,微博通过转发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并在转发的过程中使信息达到了增值效果。

转发功能成为一种验证或认同其他用户观点的方式,只有当用户认可某条信息时,即与用户的价值观相符合时才会进行转发,转发的过程已经实现了信息的过滤过程,而用户还可以加上评论进行转发,则该用户的跟随者们所接收到的已经是实现了信息增值的新信息。碎片化信息可汇聚成新的话语权。虽然微博的信息是碎片化的、零散的,存在很多无用信息,容易导致信息泛滥,但是,一旦这些单独的只言片语和某个大家关注的事件相关联,信息制造者就成为目击者、知情者、经历者和评价者。当大量的信息碎片在一个主题下集中,就可能汇集成事件流或思想流,大量积聚后成为热门话题,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强调复原事实真相。“事件流”是很多人参与的会话,参加者分散于世界各地,他们中间有亲历者,有分析者,也有提供背景或者支撑性知识的人。当信息、观点、知识集合后,这就有了复原事实真相的力量。微博可以实现对于正在进行、处于发展中的事件所释放出来的信息的整合。在微博中没有“头条新闻”,只有碎新闻流,而大量的相同新闻关键词则让这个话题成为焦点话题。微博的这种碎片化、离散性的信息中大多数都包含着用户的附带的情感元素,可以被提取出来并加以聚合,就某一话题进行跟踪,有时还可以发现人们对某个话题的整体情绪。

三、微博改变了信息的接受方式

微博充分体现出Web2.0信息聚合与共享的原则,每个用户既是传播的主体也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媒介,每个用户都成为了微博信息传播的驱动力。

信息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机构的特权,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和个性化。

微博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闻源通道。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信息流动模式,微博上的信息几乎每分钟都在更新,改变了人们只能接收传统新闻媒体在突发新闻上一般所采取的插播快报作法。微博信息传播的即时性、高效性、便捷性满足了网民对于获取即时新闻的强烈需求。在国外,丹佛飞机脱离跑道事件、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使用Twitter竞选等一系列事件都引发了一阵阵的微博热潮。在国内,2009年12月19日21时02分台湾花莲海域发生地震,台湾女孩萧姗姗于21:03在新浪微博发布了“地震@@!好强>;。<;”,成为全球描述这场地震的最早的文字。萧姗姗在新浪微博按下“发布”键的11分钟后,天涯社区天涯杂谈才开始有人谈论此事,而反应最快的专业媒体———中新网则要再往后推10分钟,即21∶24才出现第一条报道。

微博能够发挥广大网民的力量,每一个微博用户都可能成为突发事件的现场记者,利用便捷的发布工具迅速、及时地进行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微博创造了新的新闻形式,开创了一个短新闻写作的时代。2009年9月4日,原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的时候,第一个“权威报道”并非来自传统媒体渠道,而是来自李开复新浪微博。当天上午11点17分,李开复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上面简单地更新了几个字“再见,谷歌”。数分钟后,他接着辟谣称自己不会加入Idealab,并发布自己将在下周公布所创办公司的具体信息。很快,这些信息迅速遍及各大博客和新闻网站。

李开复的“再见,谷歌”短短4个汉字产生了巨大的新闻效应。对受众来说,对即时信息的需要先于对深度报道的需求,因此对新闻的连续性和滚动性需求更高。由于无法容纳太多的新闻描述词,反而让每个人都更容易能在这短短的信息中找到更多的新闻信号,提要式的新闻更加精练,又不失新闻价值。

言简意赅的特性使人们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就能够在简短的文字之中判断信息是否有价值,判断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信息。

微博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成,促进媒介融合。传统媒体与微博的媒介融合趋势不可阻挡,传统媒体已在寻求与之融合的发展之道。传统媒体看到了微博的力量,纷纷将微博作为自身推广和沟通的平台,在微博上提供内容链接,发布新闻摘要,促进发行量和销售,提升影响力,微博成为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一条通路。而微博用户也给予了这些传统媒体积极的回应,《纽约时报》在Twitter上的官方网站已经有90多万名关注者,新浪头条新闻在新浪微博上的关注者也超过了40万。在英国,134家一线杂志都开辟了Twitter账号。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微博的媒介机构超过40家,涵盖了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介形式。《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杂志始终占据着转发排行榜的位置,在微博上既扩大了传播效果,又实现了与读者互动,帮助传统媒体了解读者、倾听读者。

Twitter确实改变了媒体版图。Twitter时代人人都可以发新闻,它把媒体的力量交到一般人的手中,透过Twitter大家都可以创造自己的媒体。Twitter上的资讯,几乎每分钟都在更新。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许多第一手信息都是先从微博上发布的,更值得注意的是,Twitter在为传统媒体服务的记者中越来越流行,记者们越来越多地通过Twitter获取最新的信息。CNN也早在2008年就已经在其网站头条承认微博的社会化媒体地位。微博具有先天的优势,即时性强,报道速度快,每个人都可以当记者,信息源多样,发布途径多样。

传统媒体从微博这一新闻源上捕捉、挖掘有价值的新闻,对有价值的新闻进行后续的深度报道,使一条新闻的价值扩大化。2009年6月,流行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让Twitter大为“风光”。当杰克逊被救护车抬出家门时,有位路人用手机向Twitter发布了一条消息:天哪,我在杰克逊家门口,(看到)有人被抬出去了,肯定是发生什么事了。事实上,连CNN、美联社的报道都是援引Twitter上的信息。这一消息导致美国网民蜂拥而至Twitter,发消息表达对杰克逊死讯的质疑、对杰克逊的怀念或是惋惜之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为杰克逊的逝世而进入了Twitter织成的一张网。从杰克逊的死去,所有加入传播的人都开始在想:140字内,我该说些什么?我该传播一些什么?而新媒体的意义,便从宣传式传播、挖掘式传播发展到主动式传播。

虽然人们对即时新闻有需求,但是后续的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的跟进才会使一条新闻更具有生命力。美国第四大有线新闻频道MSNBC2010年1月5日收购了“breakingnews.com”域名,尝试垂直媒体与微博相结合的模式,希望为用户提供最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并借此提高MSNBC的品牌知名度。

MSNBC一方面在Twitter上使用“Breaking News”账号推送新闻,另一方面还在breakingnews.com网站上展现这些内容。

微博可以丰富传统媒体采访的手段。记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进行采访。微博140个字符也足够准确而清晰地提问和回答。

美国广播公司2009年3月采访前美国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先生,采访的方式就是微博对话“Twitterview”,问题都通过Twitter发出,这种新型采访方式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大讨论,其关注程度甚至超出了采访内容本身。微博可能改变编辑部的环境,编辑记者的选题会或者策划会可以利用微博随时随地召开,参与讨论的记者可以一边做别的工作,一边通过微博参与讨论,实现信息共享,改变了传统的编辑部工作环境。

3G应用的普及,3G技术更趋完善都将更有利于微博的发展。以微博引发的更多即时技术将带动互联网走向即时网络的未来。利用开放API建立应用程序体系进行合作分成。Twitter利用开放的API建立应用程序体系,运用开发者已经建立好应用程序的生态体系来带动和分配收益,与Twitter的合作者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体系。

随着互联网带宽日渐增加、iPhone等配备网络浏览器的移动设备数量激增,新的可以即时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网络技术不断涌现,在这些发展趋势的共同作用下,网络的实时体验越来越丰富。与手机的无缝结合是微博带来的革命性的意义,利用手机上网发布讯息和接受信息,与用户手机进行互动对推动微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未来3G网络随着国内二代网络手机在未来3-5年内进入更换的高峰期,3G手机会普遍应用,3G技术会更趋完善,电信运营商对3G的运营也会更细致入微。同时3G资费下调,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都将更有利于微博的发展。

第三节 播客

媒体作为交流工具,它一直沿着一条方便人们接受信息的轨迹发展。从手势到语言文字,从印刷媒体发展到广播电视,人们从传媒接受信息只需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这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越来越接近。当人们通过网络听到音乐、看到影像的时候,互联网结合图文影音信息要素的多媒体时代就到来了。一些学者认为,博客的传播犹如“互文性”。“互文性”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它包括:(1)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一般称为transtexuality);(2)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一般称作intertexuality)。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作为出身草根,成长于民间的播客,其文本形式被深深地打上了“互文性”的烙印,成为了播客传播的一个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