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14240300000031

第31章 政治传播载体———新媒体(7)

感觉上有那么大规模的影响,我想,其实可能没有那么强的效果吧。”“我曾经想过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去写博客,可是一直没有写的愿望。与此相比较,我觉得还不如每天用10分钟的时间去和10个人握手、交流,这样可以比较确定地能获得他们的投票。不是这么做好和坏的问题,这是事实。”因此,对于网络为选举政治带来更多的选民或投票者的观点,研究人员持保留意见。因为,引发选民参与到选举政治中的因素很多,网络只是其中之一。由于每个选民都是不同角色的集合体,他们可能是网络使用者,但是他们同时也可能是某一党派的支持者,或是富有的中产阶级,又或者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因此并不能完全肯定在所有这些因素中,网络是引发结果的关键所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电视和报纸上获得相关信息依然是多数人的选择,而视频网站最终能对选举政治产生影响到何种程度,也要看政党和主流媒体如何放大视频网站上的信息。

目前,博客媒体在公信力上还是无法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竞选网站因为无法回避的宣传色彩而在公信力上大打折扣。美国一项调查显示,网络在选举政治中起到资金募集、政治广告及鼓动选民的作用,但通过网络手段募集到的资金在近几年内增长不明显,而且也仅仅是募集资金总数的很小一部分。这表明大部分募集而来的资金还是从传统渠道获得。在网络媒体发布政治广告投放的资金方面,2006年中期选举时期,广告资金投放总额达到4000万美元,相比2004年增长了1100万,但是与投放在电视媒体的20亿资金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鼓动选民的问题上,候选人及其竞选团队似乎始终不认为博客、电子邮件会比电话和直接投递的实体邮件更为有效。

三、对媒体自身的影响

现在报社和通讯社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从这些新闻网站上可以更快地得到相关消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报道是各个报社都在做的事情,见报的消息通过早刊或者是晚刊与读者见面。

1.新闻报道速度更快

独立选题或者是特殊内容,各社的截稿时间都差不多,一般是早刊为凌晨三点前,晚刊为下午两点前。有了互联网后,报社和通讯社报道的消息中的大部分都可以从网络上更快获得。政府对新闻媒体的态度,可以从日本首相官邸的网站上一探究竟。各个新闻报道部门的链接与各省厅的链接并列,这样的设计便于从这里直接进入各新闻报道单位的网站。

对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滚动进程”及时更新,更是体现出了网络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的重大区别。由于受空间、时间限制,纸质媒体不可能对新闻作无限延续的报道,而网络新闻传播则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反映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动态方面显示出特别的优势,对受众即时了解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变化进程能提供最新最快的第一手信息。如在“9·11”事件或伊拉克战争中,网络新闻媒体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多样化的视角、最丰富的背景、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进程进行着报道、描述和分析。正是因为网络媒体在受众高度关注的新闻发生时所表现出的特殊传播能量,让广大网络新闻受众在重大新闻发生时,为了及时了解最新的新闻动态,形成对网络新闻媒体“滚动更新”的自然依赖。

2.门户网站自主报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使普通公众主动加入到传播活动中,从而导致“参与式新闻”这一新名词的出现。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源起于美国。“博客记者”、“公民记者”、“市民记者”成为这一概念的外在表现。

参与型媒体的原型是韩国的网络新闻“我的新闻(oh my news)”。他们是在2000年创立的新闻网站,拥有自己的编辑和记者,报道内容的大部分来自市民记者的投稿,市民记者的投稿经过编辑审核后在网站上登出,平时有3万多人点击。

2002年韩国总统大选中,“我的新闻”的记者和读者对卢武铉给予了大力支持。所以,卢武铉在当选之后接受的第一个新闻媒体的单独访问就是“我的新闻”的采访。而在2004年末,日本出现了NPO型的网络新闻JANJAN(http://www.janjan.jp),也就是由市民记者采集的新闻。他们的目标是提供“与现有媒体的新闻价值观无关的,站在普通市民的角度的高品质言论。”他们的消息是自己发掘的,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都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

3.“第五权力”角色

继传统媒体之后,网络媒体开始扮演“第五权力”的角色。道格拉斯·卡特曾指出:新闻媒介是政府的第四大部门,可以监督立法、行政、司法三权。这个说法在今天已经被人们广泛地接受。而网络的出现可称之为第五种权力。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网络是以民意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报刊需要发行量,电视需要收视率,而网络却摆脱传媒受资本垄断或少数技术精英控制的局面。它虽然不是立法权和司法权,也不是财权和军权,但它是舆论的权力和道义的权力;它不是刚性的权力,而是一种无形的、柔性的权力。如何监督政府与官员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

网络的崛起加强了这一环节,网络能够充当民众的耳目,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网络在“克林顿性丑闻”中的作用很典型。

2004年秋天,美国出现了“拉瑟门”事件。这件事情发端于CBS的栏目“60分钟”9月8日播出的深度报道节目。关于布什总统军人履历的置疑,有人怀疑他在越战中做了逃兵,之后借助父亲老布什的地位又进入德克萨斯州的空军。在这期节目中,又披露出一个新的证据———德克萨斯州时期布什的上级军官的笔记。从这个笔记来看,当时的布什绝对不能说是一个好的士兵。节目播出后,网络上出现了很多置疑,置疑这个笔记的真实性。以几个博客为中心在网络上开始合作验证。

9月20日,CBS新闻的哈瓦德社长和该局著名的新闻评论员丹·拉瑟(这个节目的主播)出面承认这个笔记的可信性无法确认,向公众道歉。与这个报道相关的四个制片人受到解雇或者劝告辞职的处分。拉瑟门事件象征着作为集合体的博主们已经具备了对现有媒体进行监督、批判的能力。

传统政治学认为,政治是围绕权力所进行的斗争。而在全球化条件下,政治主体注重权力斗争,更重视并进行有效的政治沟通。沟通原意指开沟使两水相通,后泛指彼此相通。所谓政治沟通是政治系统运转过程中政治信息和情报的传递过程,政治沟通的基本内容是政治信息、思想和态度的传递,通过调节政治信息的输入、输出以及反馈,来维护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行。如今,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不仅仅要求社会中的各种利益主体互相尊重,还需要成员之间认同那些和自己观念不同的人,从而通过沟通与妥协的方式在社会全体产生一种合力。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的传播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性的影响,并已经广泛地融入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政治的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到新媒介在政治功能发挥上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应该忽视传统媒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