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14240300000030

第30章 政治传播载体———新媒体(6)

2000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则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大选新闻与信息的最主要来源”。而对网络与2008年大选的一份调查则表明,40%的美国人通过网络获得2008年大选的相关新闻与信息;19%的美国人每周一次在网络上进行与选举相关的活动,而6%的人则是每天一次;23%的美国人表示他们每周都会收到催促他们支持某位候选人或者参与网络讨论的电子邮件,有些人收到邮件的频率更高;10%的美国人以差不多的频率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参与到政治辩论中来。新媒体在2008年总统大选中扮演的是重新塑造候选人与选民互动方式的角色,奥巴马因此被称为“互联网总统”。新媒体实现候选人与选民的直接互动,还动员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大选中,使所谓的“参与式民主”得到了增进。网络视频、博客、电子邮件、个人网站在选举政治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全面详细的选举信息、提供选民交流与辩论的场所、鼓励选民参选、进行民主教育等。在美国选举政治中发挥较明显作用的网络媒体渠道包括网站、网络社区(新闻组、网络论坛BBS或者其他类型的网络群组)和个人博客等。

博客对选民的说服、动员,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2004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霍华德竞选的时候,通过博客日志直接和选民对话,网站访问量在初选前期基本上与白宫网站的访问量相当,仅通过自己的博客网站就筹集到了700多万美元竞选资金。他还首创将互联网上为共同爱好和兴趣的集会方式“网上联系、网下见面”应用于征集义工和举行政治集会。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阵营除设立官方博客网站外,双方的拥护者还建立了许多“旁系博客网站”互道立场,形成一场大规模的“博客大战”。CNN推出了名为“博客观察”的栏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评论开始系列报道博客。在2005年的英国选举中,政治博客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候选人、记者和政治评论家利用博客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路透社报道说:“过去,英国人要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只能给报馆写信或是搬上肥皂箱去海德公园的演讲角,现在他们可以写博客日志。”英国劳动党议员汤姆·沃森在竞选活动中利用博客日志与年轻选民进行沟通,这一方法立刻被其他政治家仿效。网络媒体还与传统媒体合作进行选举活动。2007年7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联手YouTube举行了美国2008年总统选举民主党竞选人第四轮公开辩论。CNN打出的口号是“你提问,他们回答”,号召选民将提问视频上传到YouTube网站,现场从2000多个提问中随机抽取25个,让7名民主党竞选人当即作答。

但是,由于《公职选举法》的条文的限制,网络在日本选举中未能被使用。2005年日本众议院大选中,由于使用网络引发了选举运动中的混乱。在选举结果公布的当天———8月30日,民主党在网页上公布了选举相关结果,同时也发布了网上的视频。这被选举制度的监督机构总务省叫停,理由是“有违反公选法的嫌疑”,民主党在当天把相关内容从网上撤除。《公职选举法》第142条规定:“……选举运动中使用的文书图画……一般明信片……海报之外,不得颁布。”根据这个规定,网络在选举中的使用是受到限制的。根据总务省的解释,电脑屏幕上的文字等属于“文书图画”,用网页或者是电子杂志等向不特定多数的人发布信息属于“颁布”。因此,用网站或博客更新相关内容或者用电子邮件、电子杂志等方式向外发布,都属于违反《公职选举法》的范畴。但总务省的人也认识到,公选法在制定的时候没有想到互联网的出现。

有鉴于此,日本总务省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成立了“IT时代的选举研究会(IT选举研究会)”,负责人是东京大学教授蒲岛郁夫。研究会在2002年8月提交了研究报告,提出了对限制网络参与选举进行解禁等一系列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1)允许网页上出现与选举运动相关的视频、声音等。

(2)允许候选人和政党以外的第三者开设支援网站。

(3)由于追踪电子邮件的发出人比较困难,有妨害选举的危险,是否解禁需进一步研究。

(4)为防止伪装候选人以及诽谤中伤等事件的发生,网页的开设者有提供电子邮箱的义务。

(5)对网页上用假名字和诽谤中伤等行为进行惩罚。

2006年,自民党在一般国会上提出了“公选法修正案”,试图根据2002年IT研究会的报告,除了电子邮件外,认可选举期间网页和博客的更新,仍然没有通过。

此后国会多次讨论这一议题,都无果而终。2010年6月,据日本共同设报道,原定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解禁的网络竞选,11日形势突变遭搁置。各党在5月一致同意可更新主页等,但由于最后阶段在国会上执政党与在野党发生对立,以及受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辞职一事冲击,“公选法修正案”没能进入审议程序,再度搁浅。

从网络介入选举政治的第一天开始,选举政治的形式就注定要发生重大的变化。互联网是以使用者的能动性为前提的,频繁使用网络政治相关网站的选民,一般是对政治的关心程度比较高,甚至是具有固定党派态度的人。在这种前提下,网站和博客等可能会产生限定效果或者说强化效果。网络参与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扭转了之前选民对选举政治关注程度与参与热情下降的局面,重新激发了选民的参与热情。候选人与选民之间的交流互动逐渐增多,这种双向的交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选民有机会直接参与到选举政治活动之中,一方面增加了互动性与交流,另一方面对于选举信息的公开,选举活动的公正性也得到了保障。对于经常使用网络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作用尤其明显,原本对政治并不关心的这个群体开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对2006年中期选举和2008年大选的调查显示,2004年,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网络选民比例为全美人口的36%,到2006年中期选举时上升到39%,而在2008年则急剧增加到50%。目前网络上有专门针对年轻人的选举网站,它们让年轻人熟悉选举知识,知晓选举流程,并鼓励他们参加到选举活动中来。

日本庆应大学研究生院和首相智囊团三菱综合研究所就“网络同行政参与”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2005年10月17日和24日,自民党众议员桥本岳就每日新闻在网上发表的“博客能改变选举吗”举行座谈会,会上说:“党本部召开的博客关系者会谈,这些能给党带来多少选票呢?大概全国有几百张吧,顶多是几千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