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我国当前社会问题舆论调控研究
14240100000034

第34章 当前房地产问题的舆论调控研究(5)

第三节我国房地产问题舆论调控反思

Roger W.Cobb和Charles D.Elder在《政治参与:建构议程的动力》中提到,一个问题要得到政策制定者的考虑,必须符合三个标准:首先,该问题必须是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其次,相当大量的公众必须有采取行动的要求;第三,该问题必须是一个适当的政府部门所重视的。而事实上,房地产问题错综复杂,而政府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只有一小部分房地产现实议题能够进入政策议程。

政策作为政府治理的主要手段,并非一定依赖于大众传媒的舆论影响手段,然而,一个追求善治的政府或者注重政策的价值标准、事实标准和技术标准的现代型政府,它就必须考虑新闻媒体这一有舆论影响力的因素,应该与传媒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以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凸显,促动政策之于社会问题的治理不断趋于完善和优化。

一、舆论引导的现实空间

关于房地产问题的现实议程、公共议程、政策议程、媒介议程,可以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比较这四者的异同与互动,可以厘清对房地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的现实空间以及舆论引导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政策议程针对现实议程的乏力。现实议程是构建政策议程的基础。现实问题房价虚高,泡沫严重,政府便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针对供求结构不合理,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的现实议程,出台一系列保障房政策。然而,现实议程虽能较好地进入政策议程,但政策议程却不能很好地解决现实议程存在的问题,对于房价虚高的问题,政府一再出台相应政策,但并不能阻挡房子一日一价、日日攀升的态势。

其次是公众议程与现实议程的偏差性。虽然公众议程对现实议程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比如房价虚高,房价收入比大大超出世界平均水平,对此,公众显示了极高的关注度,并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显示了公众议程对现实议程一定程度的认知。然而,这种认知并未与公众的选择相一致,虽然面临房地产供求结构不合理、中低档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不足、大量普通居民购房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等问题,但公众仍倾向于选择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偏大住宅。

再次是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的局部重合。公众议程所关注的主要是房价、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政策。如普通购房者和城市青年主要关注的是房价过高,以房地产商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对房价也表示了关注,但是利益出发点并不相同。对于房地产的政策,普通购房者和以地产商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均对其进行了关注。政策议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的成绩、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这两个大方面的议题。公众议程所关注的房价过高、房地产市场与政策议程和房地产市场议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并不统一。公众对政策议程的关注说明了政策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但公众对于政策的认可度不高,不管是平民阶层还是精英阶层对政策都提出了疑问;而现实议程是,普通购房者虽然关注政策,但买房时并不会考虑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屡次出台保障房建设政策,但公众并未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仍因住房问题而“不幸福”。

总之,公众议程与现实议程的偏差,会给公众带来不利影响;公众议程与政策议程未能实现很好的统一,相应的政策议程未得到公众信任,由此,便给媒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留下了空间。

二、舆论引导的问题呈现

(一)媒介议程对现实议程的关注侧重不同

根据前文,房地产问题的现实议程为商品房价格虚高、供求结构不合理和房地产市场混乱,而三份报纸则各有其侧重。比如《人民日报》报道最多的主题是“保障性住房”(27.4%),比如保障房建设的进展、成果的发布、新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等等;《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主题“房地产企业相关”、“房地产金融”所占比例超过半数;《新京报》对于“房地产企业”报道(19.5%)和“房地产金融”报道(7.5%),二者所占比例超过1/4强。

三份报纸之所以有各自的侧重,自然跟报纸的性质和定位有关,比如作为财经类专业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经济问题的解读是其专注的领域;《人民日报》作为党报,以政策性宣传为主,既然当前保障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那么解读相关政策也是必然选择;《新京报》作为都市报,更关注社会新闻。同时,正面宣传的方针也决定了各报基本上以正面或中立基调对相关问题进行报道。然而,房地产问题的现实议题中存在着各个利益主体错综复杂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滋生了对房价、政策、供求关系和市场混乱的争议,三份报纸并未予以关注,这也意味着,对于“房地产问题”,媒介议程的设置尚未起到凸显问题、疏导矛盾的作用。

(二)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关注不够

根据前文分析,在公众议程内部,房价是各个群体共同关注的议题,普通购房者与城市青年对房价过高主要持抱怨的心态,而相对于公众议程,三份报纸的媒介议程显得有些自说自话。

从报道主题来看,三家报纸虽然都对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等与低收入者相关的行为有所关注,但多与保障房建设政策和进展相关。就“消费者相关”主题而言,《21世纪经济报道》比例为1.2%,《新京报》相关比例虽然较高,但其报道多为物业与业主纠纷等负面报道,在社会新闻的框架内捕捉吸引读者的噱头;虽然《人民日报》“消费者相关”主题所占比例达21%,居第二位,但多为给消费者的信息服务及对房地产市场的讨论,缺乏对公众议程中热点问题的深度解读。

另外,从消息来源看,三家报纸消息来源均有明显的倾向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大众话语的缺失。《人民日报》和《新京报》明显倾向于政府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倾向于商业机构,来自于普通消费者的话语所占比例均不大。而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地产商的一言一行则是媒体所高度关注的,甚至出现所谓的“麦肯锡式报道”,即对精英们的言论不加甄别,为取噱头全部报道,而不顾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