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14232600000037

第37章 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4)

为了明确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再次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落实知识分子重要政策之一。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知识分子就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问题,但总的说来,他们的决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277

确认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标志着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在经过长时间的曲折和失误以后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轨道。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思想,将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为谁服务、思想状况三个方面统一起来了。在这三方面统一的基础上界定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首要内容,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其他部分的根本立足点,同时为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其次,调查甄别,纠正冤假错案。在知识分子群体中,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较多,据资料记载,全国被错划的右派分子约40多万人,从1959年到1964年先后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有30万人左右,尚有10多万没有被摘帽子。但对被摘掉帽子的人又被带上一顶名曰“摘帽右派”的新帽子,这反映了纠错的不彻底性。

在新时期,由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公安部和民政部所拟订的《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宣布,凡被错划的“右派分子”,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摘掉帽子,恢复政治名誉,分配适当工作,生活有困难者,予以补助。经过努力甄别,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与此同时,其他方面冤假错案纠正工作,也认真、彻底地进行着。

纠正冤假错案深得人心,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促进了社会的团结、安定、和谐。

(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1.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重要思想,针对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全面阐明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地揭示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并且提出“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278。他指出:“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279邓小平还认为我们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和使用数以亿计的人才。“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280“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281“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282这些论述,充分表明邓小平已将知识分子问题提到了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体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战略思想。

2.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的发展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时,中国共产党从人的发展的视角出发,对知识分子的政策采取了更加理性、开朗的方略。在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知识分子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政策和举措。主张“为科学家创造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鼓励科学家的自由选题和探索”283,同时注意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加强和改善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江泽民提出了“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着重创造”的重要思想,成为新世纪党对知识分子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方针。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居于基础的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性;创造的本身就是一种劳动,创造过程即劳动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干的过程。“四个尊重”的提出是党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作出的积极回应,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在当今时代,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的迅猛发展,以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转向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人才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脑力劳动在劳动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从“两个尊重”到“四个尊重”的发展,意味着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与理论有了新的突破。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这是知识分子的优势和长处。”284

概而言之,中国共产党在知识分子的政策问题上是随着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这大大促进了党的知识分子工作、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对推进党的统战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加强党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联盟

一、新时期加强党和非党知识分子联盟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党与非党知识分子的联盟,是为了充分发挥非党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全面实现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如果没有广大知识分子的参加,或者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在我国的知识分子中,非党知识分子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分布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很多都是本领域中的佼佼者。非党知识分子同党员知识分子一样,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加强党与非党知识分子的联盟,可以加强党对他们的领导,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作为重要依靠力量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其次,加强党与非党知识分子的联盟,是为了充分照顾非党知识分子的特殊性。

我国非党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同工人阶级其他组成者有共性的一面,这是最主要的,但也自己的特殊的一面。其特殊性主要是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劳动方式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作为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需要掌握现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断地加以更新;他们的劳动一般采取个体劳动或者在个体劳动基础上的相互协作的形式;他们的劳动时间并不是以八小为限的,等等。由于劳动方式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的不同,因而在性格、作风、语言交流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自身的特点。因此,加强党与非党知识分子的联盟,是为了照顾他们的特殊性,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落实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以便更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最后,加强党与非党知识分子的联盟,有利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在非党知识分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联系。有的非党知识分子还有较多的机会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与国外同行进行探讨、交流,或者出国考察、访问、探亲访友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发挥非党知识分子在介绍、宣传国家关于和平统一、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等方面的理念和相关政策、方针的作用,使港澳台胞和海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有更清楚的认识与理解,这对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祖国统一事业,促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加强非党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举措

中国共产党历来都要十分重视加强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因为这事关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事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事关推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大课题。要做好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重点环节:

(1)发现。要积极发现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人才,探索打破身份、区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的体制机制,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非党知识分子的队伍结构。

(2)培养。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非党知识分子的培养工作,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不断增强党外知识分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共识,并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平台。

(3)使用。要认真贯彻党外知识分子安排的政策要求,加大推荐使用力度,有针对性地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法院和检察院、高等学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人民团体等做好对非党知识分子的推荐使用工作,适当增加安排职数、扩大安排部门、推动正职安排,不断健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党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合作共事。

(4)管理。要建立健全党外知识分子的管理监督制度,把党派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探索运用民主评议、述职述廉、定期考核、诫勉谈话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非党知识分子的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等情况,提高他们的自身修为。

加强党对非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形势下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着力于培养大批高素质、有影响、作用大的非党知识分子,推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壮大的根本策略方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