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农地集体产权制度研究
14221900000041

第41章 参考文献(1)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王永锡,主体经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刘诗白,主体产权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 埃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学[M](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 埃格特森,制度经济学[M](吴经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8. 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9.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0. 奥尔森,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A],载吴敬琏编,比较,第11辑[G],中信出版社,2004

11.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12. 包纪祥,姜爱林,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若干观点评述[J],理论与改革,1998(2)

13.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 宾斯旺格,拉坦,诱致性创新:技术、制度与发展[M],Baltimore: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78

15. 布坎南,实证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J],法学与经济学杂志,1959(10)

16. 布坎南,塔洛克,同意的计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7. 曹建海,现代产权理论与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6)

18. 蔡昉,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7(2)

19. 蔡继明,现行征地制度存在弊端 失地农民要分享超额收益[N],财经时报,2005-08-29

20. 蔡养军,中国乡村集体企业经验的制度考察[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21. 长野郎,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M](强我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2. 陈剑波,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 [J],2006(7)

23. 陈天宝, 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http://e24.cnki.net),2005

24. 陈小君,徐涤宇,高利红,薛军,高飞,易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法典研究课题组):《物权法制定的若干问题研究》[A],载吴汉东主编《私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5. 陈小君,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6. 陈志刚,曲福田,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与耕地绩效——对转型期中国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3)6

27. 程恩富,胡乐明,经济学方法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2

28. 党国印,论农村集体产权[J],中国农村观察,1998(4)

29. 党国英,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国土资源,2003(6)

30. 党国英,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31. 党国英,农村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2. 邓大才,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践悖论、诠释与出路[J],岭南学刊,2002(3)

33. 丁关良,“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之客观界定[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34. 丁少群,林义,工业化国家城乡统筹农村老年保障体系建设[J],中国劳动,2005(9)

35. 杜润生,中国农村制度变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6. 杜吟棠,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界定与立法的经济学探讨[J],农村经营管理,2007(01)

37. 杜吟棠,潘劲,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社的雏形——京郊专业合作组织案例调查及理论探讨[J],管理世界,2000(1)

38. 段文斌(编),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专题[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9.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0. 樊纲,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J],经济研究,1993(01)

41. 范兆斌,苏晓艳,“资本雇佣劳动”与农村土地制度中的产权问题——一个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的广化[J],甘肃社会科学,2001(5)

42. 费鲁博顿,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姜建强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43. 冯尚春,江学俊,中国土地制度的缺失与农村城镇化之间的整合[J],辽东学院学报,2005(3)

44. 高尚全,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J],经济研究,1991(3)

45. 葛扬,马克思土地资本化理论的现代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7(3)

46. 顾钰民,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土地政策改革”课题组,李青,李剑阁,蒋省三,韩俊,中国土地政策改革:一个整体性行动框架[J],中国发展观察,2006(5)

48. 郭晓鸣,吴永红,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实分析[J],经济学家,2004(01)

49.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M](邓正来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50. 韩朝华,明晰产权与规范政府[J],经济研究,2003(2)

51. 韩俊,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应界定为按份共有制[J],政策瞭望,2003(12)

52. 韩俊,农村劳动力短缺与剩余并存[J],职业技术教育,2007(15)

53. 韩松,中国农民集体所有权的实质[J],法律科学,1992(1)

54. 韩振燕,辛天,产权理论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J],经济体制改革,2006(04)

55. 何琳,资产资本化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56. 何晓星,浦亦稚,平等与效率关系的实质是强弱利益集团的博弈——兼论快乐与嫉妒变量在这一博弈中的作用[J],经济体制改革,2007(03)

57. 赫尔南多·德·索托,资本的秘密[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58. 洪名勇,施国庆,欠发达地区农地重要性与农地产权:农民的认知——基于贵州省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5)

59. 胡鞍钢,中国存「四农」问题[N],香港文汇报,2005-03-02

60. 胡武贤,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关联效应及其改革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6(6)

61. 华迎放,孙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构建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4)

62. 黄和亮,关于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和使用权主体明晰性的考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6)

63. 黄少安,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三辑)[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4. 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5. 黄少安,孙圣民,宫明波,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业生产效率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5(03)

66. 黄韬,和谐产权关系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02)

67. 黄韬,论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资本化流转[J],农村经济,2008(3)

68. 黄学贤,公共利益界定的基本要素及应用[J],法学,2004(10)

69. 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0. 黄祖辉,农民合作:必然性、变革态势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0(8)

71. 黄祖辉,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行为与土地发展权补偿[J],经济研究,2002(05)

72. 江平,中国土地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3. 蒋省三,刘守英,让农民以土地权利参与工业化——解读南海模式[J],政策,2003(7)

74. 蒋省三,刘守英,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工业化——广东佛山市南海经济发展调查[J],管理世界,2003(11)

75. 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管理世界,2007(09)

76. 蒋亚平,中国农地制度现状及其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1(07)

77. 纪坡民,产权与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78. 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79. 金永思,农用地流转机制建立的难点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1997(9)

80.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81. 科斯、阿尔钦、诺思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82. 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M](刘刚,冯健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83.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域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4. 孔祥智,郭艳芹,现阶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状况、组织管理及政府作用——23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调查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06(1)

85. 李辉敏,哈伯先,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学术交流,2006(5)

86. 黎翠梅,土地资本化与农村土地保障制度的创新[J],财经论丛,2007(1)

87. 黎元生,农村土地产权配置市场化与制度改革[J],当代经济研究,2007(3)

88. 梁亚荣,陈利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J],学海,2006(4)

89. 连玉新,张存刚,关于土地国有与私有思路评析[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90. 廖小军,中国失地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1. 林善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92. 林善浪,国外土地产权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93.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94. 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95. 刘凤芹,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与“三农”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1)

96. 刘家贵,程厚思,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7. 刘金海,从农村合作化运动看国家构造中的集体及集体产权[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11)

98. 刘敬鲁,经济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9. 刘俊霞,公民社会保障权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4)

100. 刘庆印,胡继连,山东省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机制与政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5(6)

101. 刘守英,产权、行为与经济绩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2(2)

102. 刘田,想想农民利益——关于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历史思考[J],中国土地,2001(9)

103. 刘小玲,制度变迁中的城乡土地市场发育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104. 刘小玄,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产权和市场——关于市场、产权、行为和绩效的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105. 刘燕萍,征地制度创新与合理补偿标准的确定[J],中国土地,2002(2)

106. 刘云生,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析[J],河北法学,2006(5)

107. 刘志国,政府权力与产权制度变迁——公有产权及其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108. 李建功,构建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5)

109. 李明月,胡竹枝,论土地产权[J],湖北社会科学,2002(10)

110. 李燕琼,范高林,四川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2(12)

111. 李迎生,论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角色[J],社会科学研究,2005(4)

11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13.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