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视角
14221300000009

第9章 重庆影视旅游的发展策略(3)

(一)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不足

目前,重庆的影视旅游产品大多还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产品形式比较单一,文化创意相对不足。重庆武隆曾因作为《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地而名声振,但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其影视旅游产品主要停留在影视拍摄地的观光旅游阶段,游客大多慕名前往欣赏其独特的南方喀斯特地貌并参观曾在影片中出现的“天福官驿”,导致了影视旅游产品的相对单一。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武隆推出了《印象·武隆》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武隆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创意的不足,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往。

永川茶山竹海是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的外景地,在影片获得良好票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茶山竹海。茶山竹海影视旅游产品仍大多停留在观光旅游阶段,有文化深度和有创意的影视旅游产品尚需进一步挖掘。

(二)影视基地建设缺乏整体规划

纵观国内外,借用影视基地的影视拍摄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惯常的模式,因此影视旅游与影视基地建设密切相关。目前,重庆已拥有大足石刻影视基地、江津白沙镇的“老重庆影视基地”以及两江国际影视城等影视基地。近年来,重庆各区县纷纷掀起了一股建设“影视基地”的热潮,许多规划中的影视基地正处于招商或施工之中。

影视基地的科学规划和建设有利于带动影视旅游的良性发展。目前重庆影视基地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和监管职能,制定影视基地的科学规划,在政策、金融、人才和交流合作等方面给予影视基地建设足够的支持,从而促进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影视旅游市场营销亟待加强

影视旅游开发的重点是制造聚焦效应,利用影视产品和影视活动集聚人气和关注度吸引旅游者前来,所以高水平的市场营销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尽管有多部优秀影视作品在重庆取景拍摄,但重庆在影视旅游发展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影视旅游的市场营销相对滞后。重庆旅游企业对于影视产品带来的巨大旅游商机没有予以更多的重视,在影视剧拍摄、放映、宣传期间往往没能抓住时机与影视发行方的合作,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宣传机会。同时,重庆各大旅游企业和影视企业也很少借助影视剧的影响力对影视进行及时的宣传推广和营销,同时在开发相关的影视旅游产品方面也较为滞后。

在重庆拍摄过的多部电影中,除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十面埋伏》本身强大的市场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重庆相关景区的人气和关注度之外,其他的影片对于相关景区景点都没有太大的宣传影响作用,片中重庆的外景拍摄地也只有少数心细的重庆本地人能发现。永川茶山竹海是张艺谋拍摄的《十面埋伏》的重要外景地,尽管影片上映后取得了较好的票房收入,对茶山竹海景区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但由于宣传营销环节上的一些疏忽,部分影迷误以为《十面埋伏》是在四川宜宾蜀南竹海外景地拍摄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永川茶山竹海旅游的发展。这一尴尬局面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四川蜀南竹海在景区的市场知名度方面更胜一筹,另一方面说明重庆茶山竹海在影视营销宣传方面较为薄弱。

(四)影视旅游产业链亟待完善

影视旅游产业与多个产业具有高度关联性。重庆在影视旅游发展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制定相关产业的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影视业、旅游业之间的协作,邀请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方面的优秀人才为重庆影视产业发展献计献策,不断推出具有文化深度和创意的影视旅游产品,提升产影视旅游品质,加大市场动作力度,延伸产业价值链,形成各产业联动提升重庆影视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良好局面。

第三节 重庆影视旅游的发展路径

一、发挥政府对影视旅游的主导作用

旅游业是公认的“绿色产业”、“无烟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以及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和成渝经济区的获批,重庆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中把建设大重庆与发展大旅游相结合,对旅游业予以重点鼓励和扶持,旅游业正在成为重庆的战略支柱产业。

在重庆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重庆影视旅游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近年来,重庆市政府对影视旅游发展高度重视,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促进重庆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当继续予以加强。进一步加强影视基地建设,对大足石刻影视基地、两江国际影视城以及江津“老重庆影视基地”等给予更多的政策上的扶持,为重庆影视旅游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强旅游节庆活动对影视旅游的带动作用,通过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重庆长江三峡国际旅游文化节、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等加强对重庆影视旅游资源和影视旅游产品的市场推荐。进一步加强影视旅游的国内外招商引资工作和海内外影视旅游人才招聘工作,为重庆影视旅游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保障。

二、完善重庆影视旅游发展规划

重庆虽然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但影视旅游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影视旅游规划相对滞后,区域协作力度有待加强。

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是重庆影视旅游发展的前提。重庆影视旅游要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完善总体发展规划,对影视旅游进行重点培育。打破传统行政区域的束缚,整体考虑重庆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突出重庆自然文化资源特色,优化旅游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影视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流及优势互补。

同时,为更好实现影视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还应进一步加大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周边省份的区域协作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在影视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交通、市场营销及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从而提高区域影视旅游的整体竞争力,走上影视旅游的区域联运发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与周边省份的影视旅游发展总体上属于竞合关系,因此在重庆影视旅游发展中,只有不断挖掘独具重庆地方特色的影视旅游产品与影视旅游品牌,提供差异化的影视旅游产品,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突出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内核

目前,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迅速,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创意经济时代,重庆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影视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改变传统影视旅游发展的观念,深度挖掘影视旅游文化内涵,不断突出产品创意内核。

在影视旅游产品文化创意内涵的挖掘方面,重庆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产业、影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协作,通过打造影视基地、加强后影视产品开发等举措,进一步将文化创意融入到影视旅游产品中,为影视旅游产品增加新的亮点。

现以重庆大足石刻影视基地为例进行解读。该影视基地由重庆广电集团斥巨资打造,以复原抗战时期重庆有代表性的老街景为主,浓缩老重庆特色,再现当时的风土人情和建筑风貌。影视基地最具特色的是复建了磁器街、督邮街、棉花街、民生路等五条重庆老街,充分展现了老重庆街景特色。历史剧《周恩来在重庆》曾在此拍摄外景,为取得良好拍摄效果,剧组搭建了100米的老重庆街景,影视基地对街景予以了永久保存,并将其作为特色影视旅游产品推出。此外,由于影视基地投资方重庆广电集团每年自拍、合拍的影视节目已达600集以上,今后集团将有大量影视剧在此制作生产。因此,对于大足石刻影视基地而言,应当集影视创作、影视拍摄及后期制作于一体,把基地作为固定的影视拍摄地和外景地,引进国内外知名影视文化企业入驻。以文化创意内涵为导向,在传统观光影视旅游基础上,开发更新颖、参与性更强的影视旅游产品,如作为群众演员参与电影实拍或模仿影视剧情进行,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还可过把演员瘾。

在深度挖掘影视旅游文化内涵方面,重庆武隆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2012年推出的《印象·武隆》即将富有地域特色的川江号子、巴渝文化等融入其中,使游客在武隆仙女山峡谷的原生态环境中享受了一场文化盛宴,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武隆影视旅游发展赋予了更深的文化创意内涵,引起了游客的共鸣,并通过增加游客流量和增加游客在武隆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带动了武隆影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切实保护重庆影视旅游资源

重庆山美、水秀、林幽、人纯、俗异,其鲜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历史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蕴、朴实的民风民俗,构成了重庆独特的旅游资源,为重庆影视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生态环境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破坏便难以恢复原貌。在重庆影视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自然及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应同时进行。首先,应加强对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员工、当地群众及游客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其次,影视旅游景区景点规划应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影视旅游资源开发尽量保持原生态,景区景点内的交通方式也应做到“绿色”、“环保”、“无污染”。此外,注重保护重庆民族地区民风民俗的“原真性”,这是影视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极具稀缺性。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洪安古镇是沈从文先生名著《边城》的原型,风景秀美、民风淳朴,“鸡鸣三省”,具有独一无二的边城文化,在影视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尽量保持其“原汁原味”,从而促进当地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重庆影视旅游宣传网络

旅游形象品牌的塑造对于区域旅游发展至为关键。重庆虽然在自然资源方面拥有小南海地震遗址、秀丽的乌江峡谷、间歇喷泉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方面拥有周边诸多景区无法比拟的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较之周边地区也更为典型,但在影视旅游开发上却没有很好彰显特色。因此,在影视旅游形象品牌打造上,重庆应充分考虑区域影视旅游发展的影响,提供异质化的影视旅游产品,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影视旅游形象品牌,增强自身竞争实力。

此外,重庆民影视旅游资源大多“养在深闺人未识”,因此为提升影视旅游形象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必须构建影视旅游创意宣传网络。如:为彰显天门山旅游品牌,张家界市策划了世界特技飞行大师“穿越天门”活动,该活动以其大胆的创意、强势的宣传,使天门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为提高天门山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关注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为了让秀丽的巫山风景为世人知晓,巫山定期举办“重庆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大大提高了景区知名度。重庆影视旅游产品的促销方式也应从自身特色出发,充分发挥创意宣传作用,通过打造专业影视旅游网站、投放影视旅游广告、组织节会活动等进行立体营销。如:以渝东南民族地区的影视旅游宣传为例,黔江可围绕“神秘黔江,欢乐之旅”的主题进行创意宣传;秀山可针对“花”、“边”、“古”、“少”特色大做文章;彭水可深度挖掘郁山古盐业发展孕育的“黔中文化”;石柱可围绕“风情土家、五彩石柱”进行整体营销;酉阳可以其纯朴淳厚的人文历史和神奇久远的流风遗韵吸引游客驻足流连。

通过构建影视旅游创意宣传网络,重庆将吸引更多的知名导演和影视名星选择重庆作为影视拍摄外景地,进一步扩大重庆影视旅游的影响。

六、重视重庆影视旅游人才培养

作为新兴的服务性产业,影视旅游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高低。重庆影视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因此应坚持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针,做好影视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工作。通过学历教育、终身教育及岗位培训等拓展本地影视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知识体系,注重对导游人员的培训,提升影视旅游服务质量。充分调动影视旅游地群众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因为大量专家已经通过调研证实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与当地旅游发展正相关。从本地影视旅游发展实际出发,有目地地引进国内外影视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产品设计及营销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提高影视旅游经营管理质量,打造“影视旅游精品”,进而提升重庆影视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七、构筑重庆影视旅游产业链

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对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影视旅游要想做强做大,也必注重产业链的构筑。影视旅游涉及众多产业和部门,既涉及影视旅游发展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又涉及为影视剧拍摄提供外景地的旅游景区景点和影视旅游基地,还涉及与影视旅游产品开发相关的旅游企业、影视公司及文化创意企业等。